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回顧與展望——第八次全國課程學術研討會綜述
本文關鍵詞: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回顧與展望——第八次全國課程學術研討會綜述
更多相關文章: 課程改革 第八次全國課程學術研討會 未來十年
【摘要】:新一輪課程改革已經(jīng)十年有余,面向未來十年,為了進一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加強課程學術交流與發(fā)展,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于2012年10月在福建召開第八次全國課程學術研討會。與會代表秉承開放包容的學術理性和直面問題的學術情懷,就課程改革的理論反思、課程實施與評價、課堂教學與中小學教材建設、學校課程建設、學生與學習、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理論討論,力圖從學理上探尋課程改革未來十年的發(fā)展方向與實現(xiàn)路徑。這次學術研討會對于繁榮我國課程學術文化,深度探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主要問題,從而進一步推進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科學發(fā)展具有積極意義。
【作者單位】: 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分類號】:G423
【正文快照】: 2012年10月11—12日,第八次全國課程學術研討會在福建武夷山召開。此次會議由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主辦,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福建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共同協(xié)辦,福建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承辦。來自全國的高校、研究機構、教育管理與教研部門、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柯政;;課程政策的執(zhí)行與設計[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5年19期
2 劉兆棟;;新課程改革對人文精神的關注[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2期
3 黃宇星;;教師職業(yè)專業(yè)化及其發(fā)展對策探究[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4 趙清福;;新課程改革環(huán)境下教師素質的培養(yǎng)和提高[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5 ;農村課改怎樣“改”[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06年05期
6 王策三;;關于課程改革“方向”的爭議[J];教育學報;2006年02期
7 本刊編輯部;;2007年欄目回顧[J];教育科學論壇;2007年12期
8 王海生;張迎春;;山西省“新師!苯逃愓n程的改革探討[J];滄桑;2008年02期
9 寧彥鋒;;課程改革成本分析[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8年22期
10 孔令文;;魂兮歸來,啟發(fā)式教學[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云鵬;;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教育改革的實踐探討[A];全國高師會數(shù)學教育研究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蔡其勇;;中英國家課程標準比較研究[A];第五屆全國科學教育專業(yè)與學科建設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仲劍峰;;試論常熟地區(qū)有效推進課程改革的策略[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4 寧虹;;從跑道到跑的過程——課程改革新理念與教師專業(yè)化[A];第三屆中國科學家教育家企業(yè)家論壇論文集[C];2004年
5 王立偉;;防止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化——校本課程改革中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九屆全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6 任瑞明;;關注學生“責任意識”培養(yǎng)[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一專輯)[C];2006年
7 李光強;;學校如何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一)[C];2009年
8 蘇澤芳;;新課程背景下現(xiàn)代教育手段探索[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五卷)[C];2005年
9 陽素娥;;創(chuàng)新型實驗教師從這里起步[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三卷)[C];2005年
10 李森;;兩戰(zhàn)期間美國教育改革述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城區(qū)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長子門小學校長 李全昌;關于課程改革的十點思考[N];長治日報;2005年
2 李植 李燕;課程改革中 重建教研文化[N];中國教育報;2003年
3 宋曉夢;一位教師眼中的課程改革[N];光明日報;2004年
4 王學東;課程改革中的校本課程開發(fā)[N];呼和浩特日報(漢);2004年
5 本報記者 清泉;開發(fā)區(qū)課程改革初見效[N];海峽時報;2003年
6 李建平;課程改革如何向縱深發(fā)展[N];中國教育報;2003年
7 本報記者 蔣建華;全球課程改革走向何方[N];中國教育報;2004年
8 吳曉桐;課程改革,應重視教學行為的研究[N];中國教育報;2004年
9 安徽省懷寧縣秀山中學副校長 程仲;教研組長,,領起你的教研來[N];中國教育報;2005年
10 海南國科園實驗學校校長 朱震東 武漢市育才小學副校長 張念強 武漢市第十一中學校長 關明福 武漢市實驗學校校長 蘇先照;課程改革之我見[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珊云;民間公益組織與課程改革治理機制創(chuàng)新[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2 姚志敏;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課程執(zhí)行力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3 唐麗芳;課程改革中的學校文化[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4 劉黔敏;德育學科課程:從理念到運行[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5 王憲平;課程改革視野下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張樹德;當代課程改革成功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王平;課程改革中的文化適應問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6年
8 吳華;課程權力:從沖突走向制衡[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9 王健;教學實踐理性及其合理化[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10 趙炳輝;新課改視域下教師課程意識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迎春;教育習俗視野下對課程改革的反思[D];浙江師范大學;2004年
2 呂杰昕;課程場域中的權力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霍振響;農村遠程教育背景中的教師培訓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4 郭勝蘭;論校本培訓中教師自主發(fā)展模式的建構[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5 黃瑞花;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學分布式教師評價的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6 黃小文;基于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08年
7 何珊云;課程改革背景中的教師專業(yè)認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溫勇;研究型教師的成長與發(fā)展[D];曲阜師范大學;2004年
9 李良虎;河南省農村教師對課程改革之適應研究[D];河南大學;2005年
10 田馨;新課程下教師課堂教學行為評價指標體系初探[D];貴州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2529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252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