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教師非正式學習文化的建設
本文關鍵詞:論教師非正式學習文化的建設
更多相關文章: 教師非正式學習 教師非正式學習文化 文化建設
【摘要】:教師非正式學習文化是教師在長期的非正式學習實踐后,自覺或不自覺地形成的一種教師發(fā)展與存在的穩(wěn)定方式,是教師發(fā)展的深層次、機理性東西。教師非正式學習文化具有目的的非功利性、表現(xiàn)形式的非結構性、來源的多元性、"成果"的非顯現(xiàn)性、場域的情境性、主體的自主性等獨特性特征。當下,要從觀念層面上整合"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制度層面上互補"顯性制度文化與隱性制度文化"、物質層面上融合"物化與人化",以建設一種符合學校教師終身發(fā)展的非正式學習文化。
【作者單位】: 西南大學教育學部;
【基金】: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SWU1309305)
【分類號】:G451
【正文快照】: 人類非正式學習的實踐活動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正式的學校教育產生之前,人類的學習實踐活動基本上是一種非正式學習的實踐。但是較為系統(tǒng)的非正式學習研究濫觴于20世紀初美國教育哲學家杜威(John Dewey)的附帶學習(collaterallearning)理論。1950年,被譽為成人教育學之父的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如何理解發(fā)展教育和科學,是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J];內蒙古宣傳;1997年Z2期
2 張正華;;學校文化建設與時代要求[J];甘肅教育;2006年05期
3 張康庭;;戰(zhàn)略導向的遠程教育文化建設[J];中國遠程教育;2007年09期
4 胡立業(yè);;案例解析學校特色文化建設[J];中國成人教育;2008年13期
5 李強華;戚兆川;馬玉杰;;淺議學習型學校文化理念的重建[J];時代文學(雙月上半月);2009年01期
6 陳富國;陳付龍;;困境與出路:青少年文化建設的當下透視[J];教育學術月刊;2010年07期
7 王真理;;加強文化建設 構建和諧校園[J];吉林教育;2011年10期
8 龍建剛;;深圳南山:從課堂文化出發(fā),構建卓越教育殿堂[J];廣東教育(綜合版);2011年06期
9 俞小麗;;寓德育于班級文化建設之中[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1年07期
10 盛紅宇;發(fā)展教育是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六十九中學課題組;;〈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與教師發(fā)展〉結題報告[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黑龍江卷)[C];2010年
2 張源源;鄔志輝;;美國HTS學校教師發(fā)展的措施及其對我國的啟示[A];2010年農村教育高端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3 山西省渾源中學課題組;;人本·和諧·發(fā)展——構建和諧校園與教師發(fā)展的研究報告[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4 周美靈;;論基礎教育創(chuàng)新與教師發(fā)展[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一卷)[C];2005年
5 李曉峰;;民辦學校教師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研究[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6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六十九中學課題組;;《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與教師發(fā)展》結題報告[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三)[C];2009年
7 宋艷麗;;民辦教師評價體系[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8 何敏;;引教師發(fā)展,促管理者思考——《分層培養(yǎng),促進教師成長》課題研究舉措[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9 《民族中學建立引導教師專業(yè)成長體系的研究》課題組;;教師成長的階段性特征與促進策略[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10 趙敏;何云霞;;從謀生、職業(yè)到事業(yè):教師發(fā)展與培養(yǎng)的制度策略[A];第五屆(2010)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平;加強校園廉潔文化建設[N];新鄉(xiāng)日報;2006年
2 鐘焱 特約記者 程明;凈化校園環(huán)境[N];自貢日報;2006年
3 許勝北邋羅建明;強化文化建設 提升學校形象[N];南寧日報;2008年
4 王愛民;加強校園廉政文化建設 培養(yǎng)崇廉尚德的下一代[N];韶關日報;2007年
5 溧水縣實驗小學 任定保;怎樣讓日常管理上升為文化建設?[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6年
6 白國東;樹立廉潔教育創(chuàng)新意識 加快校園廉政文化建設步伐[N];鄂爾多斯日報;2008年
7 記者 張振芳;建平教育機關文化建設突出價值理念[N];朝陽日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張以瑾;文化建設是學校發(fā)展新航標[N];中國教育報;2011年
9 胡二群 薛連旺;武邑縣教文體系統(tǒng)大力推進廉政文化建設[N];衡水日報;2006年
10 市教育局黨委副書記 遲慶仿;淺談校園廉政文化建設[N];朝陽日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岳欣云;教師研究的反思與再探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于維濤;縣域教師發(fā)展支持體系建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3 鮑同梅;教師自主:一種審視教師發(fā)展的視角[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黃瑾;農民城的教師[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5 李美鳳;廣義技術視野下的教師發(fā)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6 車麗娜;教師文化的嬗變與重建[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易麗;學校轉型中的新文化生成[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張立新;當代我國學校內部組織變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王憲平;課程改革視野下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周文葉;學生表現(xiàn)性評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云杰;班級文化建設的實踐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2 邱延生;試論新課程體系下廈門外國語學校的文化建設[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3 魏良庭;專業(yè)化背景下的教師自我教育[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4 王治高;發(fā)展教師課程能力的實踐探索[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5 肖平;美國教師聯(lián)盟之探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6 劉文華;師德教育與教師發(fā)展——我國教師發(fā)展的不均衡性及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楊喜鳳;論課堂教學中的真實智力活動[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8 朱斌誼;通過教師職業(yè)認同促進教師發(fā)展[D];西南大學;2006年
9 孟燕燕;論基于網(wǎng)絡文化背景的教師發(fā)展[D];河南大學;2008年
10 張昊孛;專家型教師成長路徑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1673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167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