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兒童社會適應狀況及其與心理韌性相關性
本文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社會適應狀況及其與心理韌性相關性
【摘要】:【目的】了解農村留守兒童社會適應現(xiàn)狀,揭示其與心理韌性的關系,為其社會適應良性發(fā)展提供依據(jù)!痉椒ā坎捎弥袑W生社會適應量表和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對遵義地區(qū)兩所中學的267名農村留守兒童及644名非留守兒童進行測評!窘Y果】農村留守兒童較非留守兒童心理韌性及社會適應狀況更差(P0.05);農村留守女童較男童校內適應更好,留守高中生較初中生學習適應更好(P0.05);農村留守兒童心理韌性與其社會適應具有相關性(相關系數(shù)在0.030~0.411)。【結論】農村留守兒童心理韌性與其良好社會適應具有內在一致性。要增強農村留守兒童社會適應能力,需不斷提升其心理韌性水平。
【作者單位】: 遵義醫(yī)學院珠海校區(qū);桂林理工大學心理咨詢中心;
【關鍵詞】: 留守兒童 社會適應 心理韌性
【基金】:2012年貴州省哲學社科規(guī)劃課題(12GZZC32)
【分類號】:B844.1
【正文快照】: 社會適應是個體與社會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通過對內在心理的自我調節(jié)、自我管理及對外在社會環(huán)境的學習、應對和防御以達到個人與社會環(huán)境的和諧、平衡的過程和狀態(tài),其本質就是和諧和平衡[1]。以往的研究發(fā)現(xiàn),農村留守兒童社會適應性存在心理適應問題突出、行為適應偏離明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范興華;方曉義;劉勤學;劉楊;;流動兒童、留守兒童與一般兒童社會適應比較[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2 余小鳴;;關注留守和流動兒童生理和心理社會適應的脆弱性[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1年07期
3 劉裔濤;劉書銘;;四川省古藺縣留守兒童心理狀況調查[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9年01期
4 申蕤;溫義媛;;有留守經(jīng)歷大學生社會支持、應對方式與社會適應的關系研究[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0年12期
5 任彩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研究[J];河南科技;2008年01期
6 李莉;;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成因與對策[J];小學教學參考;2008年18期
7 熊潤頻;;一個12歲少年的“死亡劇本”[J];中國社會導刊;2008年16期
8 汪麗;;由留守兒童引出的心理關照[J];商情(科學教育家);2008年07期
9 呼占平;;親情的味道:祖輩監(jiān)護下留守兒童的心理感受[J];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10 仲玲;;江蘇海安曲塘地區(qū)留守兒童心理問題調查[J];生活教育;2010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鄒泓;張文新;;青少年社會適應的危險性因素與保護性因素的評估[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周暉;鄒泓;張沖;許志星;;中國七城市青少年社會適應狀況的綜合評估[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劉艷;鄒泓;王莉;;中學生情緒智力的發(fā)展特點及其與社會適應的關系[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李曉巍;鄒泓;張文娟;王莉;;家庭人際關系的特點及其影響青少年社會適應的機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5 梁宗保;陳會昌;張光珍;;情緒性與努力控制在兒童社會適應中的作用[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6 王園園;方曉義;程虹娟;;大學生社會支持和社會適應的關系[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7 王明粵;陳會昌;;11歲兒童在群體游戲中的資源競爭類型與社會適應的關系[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8 李春霞;周暉;李峰;蘇嵐穎;;小學兒童攻擊行為、友誼與社會適應的關系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9 劉永明;賈林祥;;社會情緒發(fā)展及其調控對社會適應的影響[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余益兵;鄒泓;周暉;侯娟;;青少年社會適應狀況評估問卷的編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查成梅;“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見[N];連云港日報;2008年
2 記者 孫明君;留守兒童心理拓展訓練營在我市啟動[N];佳木斯日報;2008年
3 特約記者高翔;七成留守兒童存在心理問題[N];健康報;2009年
4 記者 吳采平 通訊員 高翔;七成留守兒童有心理問題[N];中國消費者報;2009年
5 衣曉峰 陳英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不容漠視[N];黑龍江經(jīng)濟報;2010年
6 尹香力;他們的童年如何安放?[N];貴陽日報;2010年
7 李金健 陳雯 莫延欽;精神留守兒童:家庭分工斷裂的罪與罰[N];東莞日報;2010年
8 甘州區(qū)三閘鎮(zhèn)中心學校 陳玉霞;留守兒童心理分析及對策建議[N];張掖日報;2010年
9 實習記者 嚴玉琳;走進心靈 關愛留守兒童健康成長[N];雅安日報;2010年
10 記者 李俊奇 靳國慶;留守兒童行為和心理問題突出[N];農民日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王美萍;親子關系與青少年社會適應的聯(lián)系:遺傳與環(huán)境的影響[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陳建文;青少年社會適應的理論與實證研究:結構、機制與功能[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3 范方;留守兒童焦慮/抑郁情緒的心理社會因素及心理彈性發(fā)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4 陽澤;自尊需要的結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5 周亞娟;完美主義形成的相關因素及其與學業(yè)成績、抑郁的關系[D];天津師范大學;2010年
6 曾曉強;大學生父母依戀及其對學校適應的影響[D];西南大學;2009年
7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彈性的結構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8 楊海;軍校新生心理彈性因素及心理訓練對心理健康影響的實證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安容瑾;農村留守兒童心理韌性、社會支持網(wǎng)絡、應對方式和生活事件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2 郭玉星;留守初中生的自我提升狀況及其心理干預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3 劉慧;留守兒童心理韌性與適應性相關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2年
4 王淑芳;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彈性及其與依戀應對方式的關系[D];河南大學;2010年
5 劉欣;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及社會性發(fā)展關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彭亮;留守兒童與流動兒童學業(yè)情緒的比較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7 龔務;留守兒童看護人教養(yǎng)方式問卷編制及特點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8 溫義媛;留守經(jīng)歷大學生的社會支持、應對方式對其社會適應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黃艷蘋;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10 焦蒲;青少年情緒調節(jié)的特點及其與社會適應性的關系[D];四川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1079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1107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