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中長跑運動員一次800米跑后尿液代謝組學特征及電針調控的代謝通路探討
發(fā)布時間:2017-08-28 05:48
本文關鍵詞:男子中長跑運動員一次800米跑后尿液代謝組學特征及電針調控的代謝通路探討
【摘要】:針灸,作為一種方便、無副作用的調控手段對運動的積極影響已被廣大學者證實,其調節(jié)功能在細胞、器官和系統(tǒng)上發(fā)生,并影響機體代謝。運動,無論是短時間劇烈運動或長時間耐力運動,都會引起機體發(fā)生復雜的、系統(tǒng)的代謝變化。運動訓練和比賽時,機體內產生一系列連續(xù)的酶促反應,這些反應組成了許多的代謝通路,它們相互影響、相互銜接、相互制約并高度協調,以維持機體能量供應的的連續(xù)性,使得訓練和比賽得以順利進行。代謝組學作為一種新的研究手段通過全面檢測小分子量代謝物,以研究機體在運動中涉及的代謝通路,推測某種運動所引起的系統(tǒng)的變化,更加科學、系統(tǒng)的評價運動對機體的影響。本研究選取7名男子中長跑運動員作為實驗對象,借助基于核磁共振(NMR)的代謝組學手段探究一次800米跑后機體代謝特征及電針刺激足三里、關元、委中和腎俞穴位對運動后機體發(fā)生的代謝組學變化,從而探討基于NMR的代謝組學在運動訓練中應用的可行性以及電針對運動員機體代謝通路的調節(jié)。本文采取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實驗法、基于核磁共振(NMR)的代謝組學方法、數據統(tǒng)計法、模式識別法和化學計量學方法,對一次800米跑后代謝組學特征和電針刺激穴位(足三里、關元、委中和腎俞穴)調控機制進行探究。實驗結果:(1).一次全力800米跑前后運動員尿樣代謝呈簇類分布,并具有顯著差異性。運動后顯著變化的代謝物有乳酸、檸檬酸、支鏈氨基酸、肌酐、N-氧化三甲胺、次黃嘌呤、丙氨酸、乙酰胺和酪氨酸等;(2).OPLS-DA載荷圖顯示:不同干預后,所有樣本代謝特征向運動前尿樣代謝特征靠近,施加電針刺激的樣本和常規(guī)休息的樣本之間無顯著性差異。與運動后尿樣相比,不同干預后尿樣中明顯變化的代謝物有氨基酸類代謝物、三羧酸循環(huán)代謝物、糖酵解代謝物、酮體代謝物、甲烷代謝物和次黃嘌呤。(3).在排除掉乳酸、尿素、肌酐和氨基酸類等代謝物的信號干擾后發(fā)現,施加電針刺激的樣本尿樣中次黃嘌呤含量降低,并伴隨著三甲胺含量的升高。結論:(1).基于NMR的代謝組學方法分析一次全力800米跑所涉及的代謝通路有肌酸代謝、氨基酸代謝、糖酵解代謝、有氧代謝、甲烷代謝和嘌呤核苷酸代謝等,在供能特點上,800米跑屬無氧供能為主,有氧氧化供能為輔的競賽項目;(2).短時間、大強度運動所引起的機體各代謝物濃度變化,要花費約90分鐘的時間恢復至運動前水平;(3).電針刺激足三里、關元、委中和腎俞穴位有可能通過促進次黃嘌呤向IMP的轉化,提高腸道菌群的活性,來改善運動后機能。
【關鍵詞】:800米跑 NMR 代謝組學 電針刺激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體育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822.2;G804.7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前言8-9
- 2.文獻綜述9-14
- 2.1 針灸在運動中的應用9-11
- 2.1.1 穴位刺激與速度力量提高9-10
- 2.1.2 穴位刺激抗氧化與保護細胞器作用10
- 2.1.3 穴位刺激與骨骼肌能量代謝10
- 2.1.4 穴位刺激與運動性免疫機制調節(jié)10
- 2.1.5 穴位刺激與競賽焦慮的調節(jié)10-11
- 2.1.6 電針刺激與運動訓練11
- 2.2 800米跑項目的代謝研究11-12
- 2.3 代謝組學與運動12-14
- 2.3.1 代謝組學12
- 2.3.2 代謝組學與傳統(tǒng)生化研究比較12-13
- 2.3.3 代謝組學與基因組學、轉錄組學和蛋白質組學的比較13
- 2.3.4 代謝組學在運動領域的應用13-14
- 3 研究方法14-17
- 3.1 文獻資料法14
- 3.2 專家訪談法14
- 3.3 實驗法14-17
- 3.3.1 實驗對象14-15
- 3.3.2 800米跑方案和電針刺激方案實施15-16
- 3.3.4 尿樣預處理16
- 3.3.5 尿樣的一維核磁共振氫譜圖的采集與處理16
- 3.3.6 尿樣一維核磁共振氫譜圖的多元統(tǒng)計分析16-17
- 4 實驗結果17-23
- 4.1 本次實驗運動員800米跑成績如下表:17-18
- 4.2 實驗中三次尿液樣本(a、b、c)的尿樣代謝組學總特征圖18
- 4.3 一次800米跑前、后尿樣代謝組學特征:a與b18-21
- 4.4 第二次采集尿樣(b)和第三次采集尿樣(c)的OPLS-DA得分圖及實驗樣本(RT)和對照樣本(RC)的代謝組學特征21-23
- 5 討論23-31
- 5.1 運動前后代謝物變化:(a與b)24-27
- 5.1.1 無氧代謝24-25
- 5.1.2 有氧代謝25-26
- 5.1.3 甲烷代謝26-27
- 5.2 電針刺激后運動員機體代謝物變化27-30
- 5.2.1 嘌呤核苷酸代謝29
- 5.2.2 三甲胺29-30
- 5.3 關于本研究的局限性30-31
- 6 結論31-32
- 致謝32-33
- 參考文獻33-36
本文編號:7472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74728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