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區(qū)高中生體育消費的現狀研究
本文關鍵詞:常熟市區(qū)高中生體育消費的現狀研究
【摘要】:本文以常熟市區(qū)高中生體育消費的現狀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常熟市區(qū)高中生體育消費的結構、動機、水平及影響因素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主要研究結論如下:(1)常熟市區(qū)高中生對體育的關注度較高,男生對體育的關注人數比例明顯高于女生。常熟市區(qū)高中生關注體育的主要途徑是通過網絡和電視。(2)常熟市區(qū)高中生的閑暇時間普遍較少,而且閑暇時間選擇的休閑娛樂方式主要集中在欣賞音樂、上網聊天、游戲、閱讀書報和看電影等方面。(3)常熟市區(qū)高中生參加體育鍛煉選擇的場所主要是在學校;常熟市區(qū)高中女生普遍選擇的鍛煉項目是羽毛球、田徑、棋牌類和跳繩等,而男生普遍選擇的是羽毛球、籃球、田徑和棋牌類等。(4)常熟市區(qū)高中生以實物型體育消費為主,參與型與觀賞型體育消費占的比例較少;常熟市區(qū)高中生的家庭月收入普遍較高,但是高中生的體育消費水平較低。(5)常熟市區(qū)高中生體育消費的動機主要是休閑娛樂和實物需要,強身健體、人際交往等心理需求明顯較弱。(6)影響常熟市區(qū)高中生體育消費的主要因素有:社會因素、學校因素、家庭因素和個人因素。建議:(1)培養(yǎng)高中生對體育的興趣,以提高高中生對體育的關注度,學校體育課應針對女生開設一些特色項目,提高她們對體育的興趣和關注度,刺激體育需求,從而提高體育消費。(2)學校和家庭應給高中生減負,增加他們的閑暇時間,并對高中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讓更多的高中生將自己的閑暇時間進行合理的安排。(3)體育產業(yè)部門及賽事主辦單位應考慮高中生這一特殊群體,適當降低他們的消費門檻。(4)父母應以身作則,引導高中生建立合理的體育消費觀,以利高中生健康的成長。
【關鍵詞】:常熟市區(qū) 高中生 體育消費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80-05
【目錄】: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前言10-21
- 1.1 選題依據10-12
- 1.1.1 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和各級部門相關政策精神的需要10-11
- 1.1.2 常熟的經濟實力與體育氛圍為本研究提供了可能11-12
- 1.2 研究的意義12-14
- 1.2.1 研究體育消費的意義12-13
- 1.2.2 研究高中生體育消費的必要性13-14
- 1.3 研究綜述14-21
- 1.3.1 國內關于體育消費的研究綜述14-18
- 1.3.2 國外關于體育消費的研究綜述18-21
- 2 研究對象與方法21-23
- 2.1 研究對象21
- 2.2 研究方法21-23
- 2.2.1 文獻資料法21
- 2.2.2 專家訪談法21
- 2.2.3 問卷調查法21-22
- 2.2.4 數理統計法22
- 2.2.5 邏輯分析法22-23
- 3 研究結果與分析23-40
- 3.1 常熟市區(qū)高中生體育意識、行為、影響因素的現狀與分析23-29
- 3.1.1 常熟市區(qū)高中生對體育的關注度23-24
- 3.1.2 常熟市區(qū)高中生閑暇時間參與體育活動的現狀24-25
- 3.1.3 常熟市區(qū)高中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場所和項目的選擇25-27
- 3.1.4 常熟市區(qū)高中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目的、動機27-28
- 3.1.5 影響常熟市區(qū)高中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因素28-29
- 3.2 常熟市區(qū)高中生體育消費現狀的分析與研究29-35
- 3.2.1 常熟市區(qū)高中生的體育消費結構29-32
- 3.2.2 常熟市區(qū)高中生的體育消費動機32-34
- 3.2.3 常熟市區(qū)高中生的體育消費水平34-35
- 3.3 影響常熟市區(qū)高中生體育消費的主要因素35-40
- 3.3.1 社會因素的影響35-36
- 3.3.2 學校因素的影響36
- 3.3.3 家庭因素的影響36-39
- 3.3.4 個人因素的影響39-40
- 4 結論與建議40-42
- 4.1 結論40
- 4.2 建議40-42
- 5 參考文獻42-47
- 附件47-53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53-54
- 致謝54-5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小偉;中考體育大變臉[J];人民教育;2001年05期
2 陸建林,華靜;對高校體育考試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1年S1期
3 杜少武,陶子成,胡建鴻,邵梅珍,吉莎麗330006;大、中型體育考試的組織與管理模式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1年11期
4 文燁;高校體育考試改革探索[J];四川商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01年02期
5 黨炳康;中招體育考試的效益及改革方向[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6 初永和;高校體育考試改革的構思[J];遼寧體育科技;2001年03期
7 李舜薏,熊錦平;高校體育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的原則與方法[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2年S1期
8 陳杰;高校體育與終身體育之關系[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2年S1期
9 張選民;高校體育課考試作用與方法的探討[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年06期
10 曹定漢;素質教育與體育考試并不對立[J];教育與現代化;2002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成;張國政;;當前我國中招體育考試若干問題研究[A];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4)[C];2011年
2 劉娟;;體育中考前學生焦慮心理的產生原因與表現形式及應對策略[A];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4)[C];2011年
3 王增喜;;廣州市初中畢業(yè)升學體育考試項目評價改革的研究[A];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2)[C];2011年
4 王燕;李金龍;;關于2005年太原市中考加試體育的調查研究[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5 郝霞;王震;楊燁;;北京市和上海市初中畢業(yè)體育考試辦法的比較研究[A];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2)[C];2011年
6 馮光明;;中考體育考試怎樣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1卷)[C];2009年
7 張留福;;要做好中考體育考前教育工作[A];校園文學編輯部寫作教學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劉英;;淺談如何抓好體育中考[A];2014年2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
9 熊亞紅;王家彬;聶東風;虞榮安;趙靜;魚芳青;;高校體育管理系統軟件的研制[A];第十五屆全國高校田徑科研論文報告會論文專輯[C];2005年
10 高愛鈺;潘勇平;;2001年—2003年初三畢業(yè)生體育免試原因分析[A];中華預防醫(yī)學會兒少衛(wèi)生分會第六屆全國學術交流會、中國健康教育協會學校分會第三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記者 劉昊;初中畢業(yè)生體育考試明年起全程錄像[N];北京日報;2006年
2 本報記者 鮮曉荻;體育考試成績計入升學總分[N];貴陽日報;2007年
3 記者 張曉寧;中考體育考試開始[N];鐵嶺日報;2007年
4 記者 何瑞琳;明年中考體育考試方案出臺[N];揚州日報;2006年
5 余榮華;福建將全面實施初中升學體育考試[N];人民日報;2007年
6 張永安;體育考試弊端多 學生體質難提高[N];人民政協報;2007年
7 記者 曾艷;我市明年中考體育考試方案出臺[N];福州日報;2007年
8 河北省玉田縣第三中學 孟秀賢;初中體育考試要注意的幾個問題[N];中國體育報;2008年
9 柯楊;省會中招體育考試確定改革方案[N];河南日報;2008年
10 全國政協常委 陳凌孚;讓體育成為素質教育的突破口[N];光明日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石振國;基于休閑理論的體育課程建構[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2 鐘志勇;蒙古族傳統體育傳承的教育人類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7380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738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