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大學生男子運動員1500米跑不同階段跑步姿態(tài)變化及其特征
本文關鍵詞:優(yōu)秀大學生男子運動員1500米跑不同階段跑步姿態(tài)變化及其特征
更多相關文章: 1500米跑 大學生運動員 運動生物力學 運動學參數(shù)
【摘要】:研究目的:本研究試圖通過運用生物力學手段,對運動員的運動學數(shù)據(jù)進行測量,得出優(yōu)秀大學生男子1500米運動員在1500米跑不同位置的跑步姿態(tài)變化規(guī)律,并總結其變化特征。研究方法:受試對象為北京市高校運動會男子1500米甲組決賽的前七運動員。受試者年齡在19-23歲之間,均無下肢或足踝病痛史,沒有影響正常步態(tài)的因素存在。使用日本產(chǎn)JVC9800型數(shù)碼攝像機對賽道1#、2#、3#、4#和5#五個拍攝點進行運動學數(shù)據(jù)采集。所得數(shù)據(jù)運用北京體育大學生物力學實驗室視迅系統(tǒng)進行處理,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顯著性水平定義為p0.05。研究結果:1.運動員在1#和2#拍攝位置的步頻、單步時間、單步支撐時間、單步支撐/騰空時間的比值的數(shù)值與3#、4#、5#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單步騰空時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2.運動員在不同拍攝位置擺動腿著地時刻的踝角、膝角、髖角、大腿夾角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肘角、軀干傾傾斜角無顯著性差異(P0.05);3運動員在不同拍攝位置支撐腿離地時刻的踝角、肘角、大腿夾角具有顯著顯著性差異,膝角、髖角和軀干傾斜角無顯著性差異(P0.05)。研究結論:(1)優(yōu)秀大學生運動員在1500米比賽過程中隨著距離的增加,跑步速度出現(xiàn)下降,單步步長延長,跑步動作連貫性降低。(2)優(yōu)秀大學生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的速度下降趨勢呈變化成直線,未體現(xiàn)“兩頭高,中間低”的U型技術曲線。(3)優(yōu)秀大學生運動員在沖刺階段與起跑階段的動作技術有很大差異,下肢技術動作變形較大,擺臂技術、軀干角度變化差異不顯著。(4)大學生運動員與國內(nèi)外優(yōu)秀運動員相比,優(yōu)秀大學生運動員在途中跑后程階段和沖刺階段保持速度能力較差。
【關鍵詞】:1500米跑 大學生運動員 運動生物力學 運動學參數(shù)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體育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822.2;G804.6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前言9
- 2 文獻綜述9-19
- 2.1 中長跑歷史發(fā)展9
- 2.2 田徑1500米跑項目特征9-10
- 2.3 中長跑跑技術演變10-11
- 2.3.1 早期時期10
- 2.3.2 改進和完善時期10-11
- 2.4 現(xiàn)代田徑1500米跑技術發(fā)展11-12
- 2.4.1 1500 米跑的跑的技術動作和特征11-12
- 2.4.2 田徑1500米跑階段劃分12
- 2.5 運動學參數(shù)12-16
- 2.5.1 步長步頻13-15
- 2.5.2 單步時間、支撐時間,,騰空時間15-16
- 2.6 關節(jié)角度16-19
- 2.6.1 踝角16
- 2.6.2 膝角16-17
- 2.6.3 髖角17
- 2.6.4 肘角、肩角17-18
- 2.6.5 大腿夾角18-19
- 2.6.6 軀干傾斜角19
- 3 研究對象與方法19-22
- 3.1 研究對象19-20
- 3.2 研究方法20-22
- 3.2.1 運動學指標及其定義21-22
- 4 研究結果22-31
- 4.1 時空參數(shù)22-26
- 4.1.1 步長、步頻23-24
- 4.1.2 單步時間、支撐時間、騰空時間、支撐/騰空時間24-26
- 4.2 關節(jié)角度26-31
- 4.2.1 擺動腿著地時刻關節(jié)角度26-29
- 4.2.2 支撐腿離地時刻關節(jié)角度29-31
- 5 分析與討論31-38
- 5.1 北京高校男子1500米運動員時空參數(shù)特征分析31-35
- 5.1.1 步長、步頻31-33
- 5.1.2 單步時間、支撐時間、支撐/騰空時間33-34
- 5.1.3 時空參數(shù)分析34-35
- 5.2 北京高校男子1500米運動員關節(jié)角度特征分析35-38
- 5.2.1 著地時刻關節(jié)角度35-37
- 5.2.2 離地時刻下肢關節(jié)角度37-38
- 6 結論38-39
- 致謝39-40
- 參考文獻40-44
- 個人簡歷及在讀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和研究成果4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艷梅;天津市部分大學生運動員和專業(yè)隊運動員應對策略的比較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2 陳貴平;;大學生運動員的現(xiàn)狀與對策[J];科技信息(學術版);2006年04期
3 陳玉霞;;大學生運動員與運動員大學生辨析[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5期
4 汪瑩;李建設;陳傳鋒;;大學生運動員的應對方式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09年01期
5 唐金香;;大學生運動員營養(yǎng)知識、態(tài)度及行為的調(diào)查[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年08期
6 金萍;徐問宇;;微博對高水平大學生運動員的影響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3年06期
7 里克 ,約翰遜 ,周桂慶;當好一名教練員[J];江蘇體育科技;1985年06期
8 孫興岱;對訓練1500米跑大學生運動員的體會[J];山東體育科技;1994年02期
9 徐敖齊;;新形勢下高校運動員的管理特點[J];貴州體育科技;1995年01期
10 呂晶紅;;大學生運動員擇業(yè)效能感研究[J];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穎;姜媛;;情緒對大學生運動員攻擊行為的影響[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2 王文增;魏忠鳳;;大學生運動員應激源與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A];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運動會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3 譚新莉;;優(yōu)秀大學生運動員段紅杰成才因素分析[A];第十九屆全國高校田徑科研論文報告會論文專輯[C];2009年
4 莊永達;鄭建岳;;大學生運動員的壓力源及其應激水平研究[A];第二十屆全國高校田徑科研論文報告會論文專輯[C];2010年
5 黃敏芳;范平;張貝;;大學生運動員營養(yǎng)知識、態(tài)度和飲食行為的調(diào)查研究[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4年
6 李海玲;褚躍德;;不同內(nèi)隱攻擊性水平的大學生運動員注意偏向機制的眼動研究[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7 吳穎;姜媛;;大學生運動員攻擊行為特點:情緒的影響[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8 吳玉華;肖桃芳;陳俊青;;大學生運動員400米、800米短期訓練的實踐與研究[A];第十三屆全國高校田徑科研論文報告會論文專輯[C];2003年
9 姜媛;沈歌帆;;情緒對大學生運動員注意瞬脫的影響[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10 趙飛;殷小川;;大學生運動員完美主義問卷測量維度構想[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任麗梅;我國將有286名大學生運動員參加世界大學生運動會[N];中國改革報;2007年
2 本報記者 李小偉;大學生運動員賽場外也需高素質(zhì)[N];中國教育報;2009年
3 李小偉邋賴紅英;第八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開幕[N];中國教育報;2007年
4 侯珂珂;“大學生運動員”何時姹紫嫣紅[N];光明日報;2006年
5 本報記者 薛原;交流比金牌更重要[N];人民日報;2011年
6 ;深圳市市長許勤的邀請致辭[N];深圳特區(qū)報;2010年
7 記者 馬波 魏_g 趙暉;第九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在津隆重開幕[N];天津日報;2012年
8 本報綜合;奧運會大學生運動員的另一個愿望[N];科技日報;2008年
9 本報記者 賀林平;青春 開放 創(chuàng)意 綠色[N];人民日報;2011年
10 李小偉;教育與體育的完美結合[N];中國教育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湛超軍;中、美大學生運動員靈敏性及其相關素質(zhì)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3年
2 鄒月輝;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生運動員人才培養(yǎng)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3 尹從剛;我國運動員參加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偉源;高水平大學生運動員注意機制的實驗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5年
2 張潔;優(yōu)秀大學生男子運動員1500米跑不同階段跑步姿態(tài)變化及其特征[D];北京體育大學;2016年
3 沈光野;我國大學生運動員參加北京奧運會貢獻率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4 何文文;大學生運動員競賽壓力應對過程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0年
5 張東;大學生運動員攻擊性特質(zhì)結構的建立與檢驗[D];北京體育大學;2010年
6 江宇紅;大學生運動員專業(yè)文化素質(zhì)的培養(yǎng)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7 張星宇;南京市特招大學生運動員與普通大學生運動員運動情境動機的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溫曉輝;大學生運動員運動情境動機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9 李鵬;體育院校大學生運動員運動中特質(zhì)流暢心理狀態(tài)特征的調(diào)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年
10 郭娜;影響高校大學生運動員比賽成敗歸因的因素特征及訓練[D];吉林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6216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621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