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集體操訓練對大學生身體形態(tài)和機能影響的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16 14:25
本文關鍵詞:藝術集體操訓練對大學生身體形態(tài)和機能影響的實驗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藝術集體操 身體形態(tài) 身體機能 實驗
【摘要】:藝術集體操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的北歐,是一項近年來在國際上新興的,以集體徒手形式為特點,在音樂伴奏下進行的女子集體性競技運動項目。它將藝術體操徒手動作、芭蕾舞和現(xiàn)代舞中的動作、特點融為一體,其動作優(yōu)美,相對于競技藝術體操動作難度較小,利于推廣與學習。目前,藝術集體操在我國僅被作為大學生藝術體操錦標賽比賽項目,還未進入我國大型國家賽事行列,且該項目還未引入高校體育鍛煉,導致藝術集體操運動相關研究較少。故本文研究目的是通過研究藝術集體操訓練對大學生身體形態(tài)和身體機能的影響,明確藝術集體操運動對大學生身體形態(tài)和機能的提升作用,提出將藝術集體操引入學校體育鍛煉的相關建議。本文選取陜西師范大學2012級旅游與環(huán)境學院26名健美操選修課女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實驗時間為2014年3月21日——6月30日。每周進行三次藝術集體操鍛煉,每次鍛煉90 min。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實驗法和數(shù)理統(tǒng)計法等研究方法,對實驗前后大學生體格和體成分指標、循環(huán)機能、呼吸機能、血常規(guī)、皮質醇和血乳酸等指標進行分析與研究,探究藝術集體操訓練對大學生身體形態(tài)和機能的影響,為今后藝術集體操運動的相關研究奠定理論基礎,提出建設性意見。實驗結果表明:1.通過三個月藝術集體操訓練,受試者實驗前后胸圍無顯著性差異,體重、最小腰圍、臀圍、上臂放松圍、大腿圍和小腿圍等具有顯著性差異;髂部皮脂厚度無顯著性差異,臂部、肩胛部、腹部、臀部、大腿部和小腿部皮脂厚度具有顯著性差異;肌肉、脂肪、去脂體重和脂肪百分比具有顯著性差異。2.通過三個月藝術集體操訓練,受試者實驗前后收縮壓立臥差、布蘭奇心功指數(shù)實驗前后無顯著性差異,心率、收縮壓、舒張壓和心率立臥差具有顯著性差異。3.通過三個月藝術集體操訓練,受試者實驗前后最大攝氧量具有極顯著性差異,肺活量和負荷后心率具有顯著性差異。4.通過三個月藝術集體操訓練,受試者實驗前后紅細胞計數(shù)、血紅蛋白濃度和紅細胞比容指標具有顯著性差異,血乳酸指標具有顯著性差異,皮質醇指標無顯著性差異。結論:1.通過對受試者藝術集體操訓練前后體格和體成分指標的對比,說明藝術集體操訓練能有效減少機體脂肪含量,起到健美瘦身的目的。2.通過對受試者藝術集體操訓練前后循環(huán)機能指標的對比,說明藝術集體操訓練能改善機體心血管系統(tǒng),促進機體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發(fā)展。3.通過對受試者藝術集體操訓練前后呼吸機能指標的對比,說明藝術集體操訓練對機體呼吸機能作用顯著,保證機體供氧量充足,提高受試者運動能力。4.通過對受試者藝術集體操訓練前后血液指標的對比,說明藝術集體操訓練能提升機體有氧代謝能力,維持受試者有氧運動能力的穩(wěn)定狀態(tài)。基于本文的研究結果與分析,提出以下四點建議:由于藝術集體操運動難度較低,鍛煉效果明顯,故高校應將藝術集體操引入學校體育鍛煉;大學生應積極參與藝術集體操鍛煉,保持每周3-4次,每次60-90分鐘的運動負荷,充分發(fā)揮藝術集體操有氧運動這一特點;國外有男子運動員參與藝術體操運動,因此,藝術集體操運動對于男性大學生同樣存在鍛煉價值,建議高校呼吁男性大學生積極參與藝術集體操運動;各教育部門應開設藝術集體操運動的培訓班,開展藝術集體操競賽活動,促進藝術集體操的普及與推廣。
【關鍵詞】:藝術集體操 身體形態(tài) 身體機能 實驗
【學位授予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834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1章 前言10-20
- 1.1 選題依據(jù)10-11
- 1.2 研究目的及意義11-12
- 1.2.1 研究目的11-12
- 1.2.2 研究意義12
- 1.3 研究的理論基礎12-15
- 1.3.1 藝術集體操相關概念及其特征12-14
- 1.3.2 身體形態(tài)和機能相關概念及其內容14-15
- 1.4 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15-20
- 1.4.1 國外相關研究15-16
- 1.4.2 國內相關研究16-20
- 第2章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20-28
- 2.1 研究對象20
- 2.2 研究方法20-21
- 2.2.1 文獻資料法20
- 2.2.2 邏輯分析法20-21
- 2.2.3 實驗法21
- 2.2.4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21
- 2.3 實驗方案21-23
- 2.4 數(shù)據(jù)測量23-26
- 2.4.1 體格的測量24
- 2.4.2 體成分的測量24
- 2.4.3 循環(huán)機能的測量24-25
- 2.4.4 呼吸機能的測量25
- 2.4.5 血指標的測量25-26
- 2.5 測試地點與條件26
- 2.6 主要儀器26-28
- 第3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28-43
- 3.1 實驗前、后體格指標的比較28-30
- 3.1.1 體重28-29
- 3.1.2 圍度29-30
- 3.2 實驗前、后身體成分指標的比較30-32
- 3.2.1 皮脂厚度30-31
- 3.2.2 體成分31-32
- 3.3 實驗前、后循環(huán)機能指標的比較32-35
- 3.3.1 心率32-33
- 3.3.2 血壓33-34
- 3.3.3 克蘭普頓測量34-35
- 3.3.4 布蘭奇心功指數(shù)35
- 3.4 實驗前、后呼吸機能指標的比較35-38
- 3.4.1 肺活量36-37
- 3.4.2 奎因臺階試驗37-38
- 3.5 實驗前、后血指標的比較38-43
- 3.5.1 血常規(guī)38-40
- 3.5.2 皮質醇、血乳酸40-43
- 第4章 結論與建議43-45
- 4.1 結論43-44
- 4.2 建議44-45
- 參考文獻45-49
- 致謝49-50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50
【參考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鞠秋爽;藝術體操教學對女大學生心功能的影響[D];廣州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5491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54913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