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道德:學校體育何以“立德樹人”的困境與治理
發(fā)布時間:2022-08-08 16:13
在"立德樹人"上升為國家教育戰(zhàn)略的背景下,作為學校體育在何以和以何"立德樹人"方面理應作出學科和學理回應。德育教育經歷從"離體"到"具身"的身體轉向,相較于其它學科的"道德說教",體育在德性培育方面理應具有獨特的學科優(yōu)勢。然而,在當前學校體育德性培育實踐運行中卻存在"無體無用"和"無用無體"的實然困境,相應地表征了學校體育課難以"開足和開齊"以及專項化教學薄弱的現(xiàn)實。學校體育碎片化、虛化以及簡單的身體規(guī)訓實踐運行模式致使體育"立德樹人"的功效被弱化甚至"懸置"。基于德育培育的涉身性特點以及體育所內蘊和追求的身體德性共同決定了具身道德是體育"立德樹人"的理論基石。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由外及內的互動治理體系。外部治理中,要凈化學校體育的外部生態(tài)環(huán)境,提升社會公民體育素養(yǎng)。其次,要強化學校體育內部治理和頂層設計,實現(xiàn)從"育體"到"育人"發(fā)展方式和理念的轉變。具體表現(xiàn)為借助具身道德對體質健康的超越來推動學校體育的轉變;強化具身德育實踐課程內容的設置與篩選進而實現(xiàn)生命教育與人文關懷的雙重化建構。體育實踐課程在堅持生存技能優(yōu)先發(fā)展和運動專項化教學的同時,要篩選和優(yōu)化那些道德要素較高的運動項目和身體實踐...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1 具身道德:學校體育何以“立德樹人”的理論基石和慣習
1.1 從“離體”到“具身”:學校德育培育的身體轉向
1.2 具身實踐:體育德性的本源塑造
2 學校體育“立德樹人”的實然困境
2.1 離體無用:學校體育虛化運行的慣習和“懸置”
2.2 離用無體:學校體育行業(yè)的失范和不健全
3 學校體育“立德樹人”的應然重構
3.1 凈化學校體育的外部生態(tài)環(huán)境,提升社會公民體育素養(yǎng)
3.2 內部治理中強化學校體育的頂層設計
3.2.1 學校體育發(fā)展方式的轉變:具身道德對體質健康的超越
3.2.2 強化具身德育實踐課程內容的設置與篩選:實現(xiàn)生命教育與人文關懷的雙重化建構
4 結 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具身認知視角下的道德隱喻表征[J]. 趙巖,伍麟. 心理學探新. 2019(04)
[2]體育何以讓“立德樹人”成為可能[J]. 徐正旭,龔正偉. 體育學刊. 2019(04)
[3]從“提高體質”到“立德樹人”:揚州會議的歷史回顧與學校體育改革的新轉向——熊斗寅、曲宗湖、李習友和施永凡學術訪談錄[J]. 閆士展,傅建,王若光. 體育與科學. 2019(04)
[4]指向德性生長的學校德育思考[J]. 徐高虹. 教書育人. 2019(07)
[5]高校游泳懲戒制度的歷史變遷與現(xiàn)實超越[J]. 高鵬飛,鐘玉姣. 體育與科學. 2018(03)
[6]身體素養(yǎng):一個統(tǒng)領當代體育改革與發(fā)展的理念[J]. 任海. 體育科學. 2018(03)
[7]血氣教育的消逝與校園欺凌的發(fā)生[J]. 李長偉.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1)
[8]身體視域下體育認知的轉向研究[J]. 焦宗元. 沈陽體育學院學報. 2017(05)
[9]對我國體育素養(yǎng)概念的理解——基于對Physical Literacy的解讀[J]. 陳思同,劉陽,唐炎,陳昂. 體育科學. 2017(06)
[10]秩序與德性:先秦射箭競賽的歷史文化解讀[J]. 張波,姚頌平,季瀏.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2017(01)
本文編號:3671822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1 具身道德:學校體育何以“立德樹人”的理論基石和慣習
1.1 從“離體”到“具身”:學校德育培育的身體轉向
1.2 具身實踐:體育德性的本源塑造
2 學校體育“立德樹人”的實然困境
2.1 離體無用:學校體育虛化運行的慣習和“懸置”
2.2 離用無體:學校體育行業(yè)的失范和不健全
3 學校體育“立德樹人”的應然重構
3.1 凈化學校體育的外部生態(tài)環(huán)境,提升社會公民體育素養(yǎng)
3.2 內部治理中強化學校體育的頂層設計
3.2.1 學校體育發(fā)展方式的轉變:具身道德對體質健康的超越
3.2.2 強化具身德育實踐課程內容的設置與篩選:實現(xiàn)生命教育與人文關懷的雙重化建構
4 結 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具身認知視角下的道德隱喻表征[J]. 趙巖,伍麟. 心理學探新. 2019(04)
[2]體育何以讓“立德樹人”成為可能[J]. 徐正旭,龔正偉. 體育學刊. 2019(04)
[3]從“提高體質”到“立德樹人”:揚州會議的歷史回顧與學校體育改革的新轉向——熊斗寅、曲宗湖、李習友和施永凡學術訪談錄[J]. 閆士展,傅建,王若光. 體育與科學. 2019(04)
[4]指向德性生長的學校德育思考[J]. 徐高虹. 教書育人. 2019(07)
[5]高校游泳懲戒制度的歷史變遷與現(xiàn)實超越[J]. 高鵬飛,鐘玉姣. 體育與科學. 2018(03)
[6]身體素養(yǎng):一個統(tǒng)領當代體育改革與發(fā)展的理念[J]. 任海. 體育科學. 2018(03)
[7]血氣教育的消逝與校園欺凌的發(fā)生[J]. 李長偉.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1)
[8]身體視域下體育認知的轉向研究[J]. 焦宗元. 沈陽體育學院學報. 2017(05)
[9]對我國體育素養(yǎng)概念的理解——基于對Physical Literacy的解讀[J]. 陳思同,劉陽,唐炎,陳昂. 體育科學. 2017(06)
[10]秩序與德性:先秦射箭競賽的歷史文化解讀[J]. 張波,姚頌平,季瀏.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 2017(01)
本文編號:36718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367182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