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青少年運動員道德認知現狀的調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8-08 11:47
為遼寧省青少年運動員道德的教育和發(fā)展尋求一條新途徑,使道德教育適應時代的要求,幫助新一代的青少年運動員們樹立新的道德思想觀念,使之與快速發(fā)展的經濟社會相輔相成。本文以柯爾伯格道德認知發(fā)展理論為理論依據,隨機選取了遼寧省沈陽市、大連市、鞍山市、錦州市等十個地區(qū)的700名青少年運動員作為調查對象,以此了解遼寧省青少年運動員的道德認知現狀。研究結果表明:1.在“應該偷藥”的意向結果上,遼寧省青少年運動員在年級、訓練時間、地域、運動員等級以及專項上統(tǒng)計結果均為P>0.05,道德認知情況沒有顯著性差異。2.從應該偷藥的動機上看,遼寧省青少年運動員在年級、訓練時間、地域、運動員等級方面的統(tǒng)計結果均為P>0.05,道德認知情況沒有顯著性差異;但在性別上P<0.05,具有顯著性差異;不同專項方面P<0.01,存在非常顯著性的差異。3.從不應該偷藥的結果方面看,遼寧省青少年運動員在年級、訓練時間、地域、不同專項方面道德認知情況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但在男女性別上P<0.05,具有顯著性差異;在運動員等級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健將級運動員與二級運動員之間具有顯著...
【文章頁數】:4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選題依據
1.2 研究目的與意義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義
1.3 國內外相關論述
1.3.1 國外相關研究論述
1.3.2 國內相關研究論述
1.4 研究思路
1.5 概念界定
2 研究對象及方法
2.1 研究對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2.2.2 問卷調查法
2.2.3 數理統(tǒng)計法
2.2.4 邏輯分析法
2.2.5 專家訪談法
2.2.6 調查方法和工具的確定
3 研究結果
3.1 從意向結果方面認為“應該偷藥”的道德認知情況
3.2 從動機方面分析“應該偷藥”的道德認知情況
3.3 從結果方面認為“不應該偷藥”的道德認知情況
3.4 從動機方面分析“不該偷藥”的道德認知情況
4 討論與分析
5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5.2 建議
5.2.1 積極探索青少年運動員道德教育的新途徑
5.2.2 道德教育回歸生活
5.2.3 道德教育個性化
5.2.4 科學對待青少年運動員的道德教育問題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 1
附錄 2
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情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江蘇省專業(yè)運動員道德認知水平的調查研究[J]. 李江,徐紅萍,蔡明明.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1)
[2]西方道德認知理論與測量方法的演進[J]. 范琪,賈林祥. 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5)
[3]當代大學生健全人格培養(yǎng)的研究[J]. 于曉霞,梁罡. 社會心理科學. 2008(01)
[4]當代大學生健全人格培養(yǎng)的研究[J]. 于曉霞,梁罡. 社會心理科學. 2008 (01)
[5]論大學生道德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J]. 蔡勤. 文教資料. 2006(15)
[6]論個體道德意識的心理機制[J]. 宣云鳳. 蘇州大學學報. 2005(02)
[7]論道德認知及其能力培養(yǎng)[J]. 汪才明. 安徽教育學院學報. 2004(01)
[8]當代西方德育視野中的道德認知觀及其啟示[J]. 鄭航. 比較教育研究. 2002(12)
[9]道德認知和它對道德教育的意義[J]. 蔣華. 教書育人. 2001(24)
[10]小學生品德心理特點與教育之我見[J]. 蔡月茹.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1999(01)
碩士論文
[1]價值澄清模式的團體輔導對兒童道德認知的影響研究[D]. 張桂琪.湖南師范大學 2015
[2]個體道德認知發(fā)展水平與財務倫理氣氛對會計倫理決策的影響研究[D]. 謝冰.華僑大學 2015
[3]良知在道德認知中的功能研究[D]. 何紅娟.蘭州大學 2015
[4]情緒對青少年運動員道德判斷影響的實驗研究[D]. 張帥帥.福建師范大學 2015
[5]運動員體育道德推脫、運動隊動機氣氛與運動員比賽中親—反社會行為的關系研究[D]. 崔神州.武漢體育學院 2014
[6]道德認知—當代道德困境的癥結[D]. 蔣云蔚.蘇州大學 2014
[7]柯爾伯格道德認知論對高校德育實效性提升的啟示[D]. 胡海波.復旦大學 2013
[8]個體道德認知發(fā)展水平和文化價值取向對管理者倫理決策的影響研究[D]. 張麗埡.浙江工商大學 2012
[9]黑龍江省青少年道德認知發(fā)展及德育對策研究[D]. 張福英.哈爾濱工程大學 2010
[10]道德情緒與道德認知對大學生道德兩難判斷的影響研究[D]. 羅樂.西南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671450
【文章頁數】:4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選題依據
1.2 研究目的與意義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義
1.3 國內外相關論述
1.3.1 國外相關研究論述
1.3.2 國內相關研究論述
1.4 研究思路
1.5 概念界定
2 研究對象及方法
2.1 研究對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2.2.2 問卷調查法
2.2.3 數理統(tǒng)計法
2.2.4 邏輯分析法
2.2.5 專家訪談法
2.2.6 調查方法和工具的確定
3 研究結果
3.1 從意向結果方面認為“應該偷藥”的道德認知情況
3.2 從動機方面分析“應該偷藥”的道德認知情況
3.3 從結果方面認為“不應該偷藥”的道德認知情況
3.4 從動機方面分析“不該偷藥”的道德認知情況
4 討論與分析
5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5.2 建議
5.2.1 積極探索青少年運動員道德教育的新途徑
5.2.2 道德教育回歸生活
5.2.3 道德教育個性化
5.2.4 科學對待青少年運動員的道德教育問題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 1
附錄 2
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情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江蘇省專業(yè)運動員道德認知水平的調查研究[J]. 李江,徐紅萍,蔡明明.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1)
[2]西方道德認知理論與測量方法的演進[J]. 范琪,賈林祥. 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5)
[3]當代大學生健全人格培養(yǎng)的研究[J]. 于曉霞,梁罡. 社會心理科學. 2008(01)
[4]當代大學生健全人格培養(yǎng)的研究[J]. 于曉霞,梁罡. 社會心理科學. 2008 (01)
[5]論大學生道德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J]. 蔡勤. 文教資料. 2006(15)
[6]論個體道德意識的心理機制[J]. 宣云鳳. 蘇州大學學報. 2005(02)
[7]論道德認知及其能力培養(yǎng)[J]. 汪才明. 安徽教育學院學報. 2004(01)
[8]當代西方德育視野中的道德認知觀及其啟示[J]. 鄭航. 比較教育研究. 2002(12)
[9]道德認知和它對道德教育的意義[J]. 蔣華. 教書育人. 2001(24)
[10]小學生品德心理特點與教育之我見[J]. 蔡月茹.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1999(01)
碩士論文
[1]價值澄清模式的團體輔導對兒童道德認知的影響研究[D]. 張桂琪.湖南師范大學 2015
[2]個體道德認知發(fā)展水平與財務倫理氣氛對會計倫理決策的影響研究[D]. 謝冰.華僑大學 2015
[3]良知在道德認知中的功能研究[D]. 何紅娟.蘭州大學 2015
[4]情緒對青少年運動員道德判斷影響的實驗研究[D]. 張帥帥.福建師范大學 2015
[5]運動員體育道德推脫、運動隊動機氣氛與運動員比賽中親—反社會行為的關系研究[D]. 崔神州.武漢體育學院 2014
[6]道德認知—當代道德困境的癥結[D]. 蔣云蔚.蘇州大學 2014
[7]柯爾伯格道德認知論對高校德育實效性提升的啟示[D]. 胡海波.復旦大學 2013
[8]個體道德認知發(fā)展水平和文化價值取向對管理者倫理決策的影響研究[D]. 張麗埡.浙江工商大學 2012
[9]黑龍江省青少年道德認知發(fā)展及德育對策研究[D]. 張福英.哈爾濱工程大學 2010
[10]道德情緒與道德認知對大學生道德兩難判斷的影響研究[D]. 羅樂.西南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6714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367145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