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疊羅漢理論體系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7-12 14:47
疊羅漢主要出現(xiàn)在民俗疊羅漢、雜技、滑水項目、技巧啦啦操、大型團體操、舞蹈、競技健美操中。疊羅漢最早起源于南北朝時期,距今1400多年了。在我國的黃山市葉樹村和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是一項民俗體育活動。疊羅漢不但應用廣泛,而且形式多樣,但是對疊羅漢的理論研究相對于實踐還相對滯后。本文以研究疊羅漢理論為目的,通過以疊羅漢圖片、視頻和相關文獻為藍本,運用歸納、統(tǒng)計等方法,從中對疊羅漢的概念、疊羅漢分類、基本動作、基本方法進行歸類整理,試圖構建出疊羅漢的理論體系。經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結論:(1)疊羅漢是由兩人以上(包括兩人)堆疊成各種結構堅固、優(yōu)美、對稱、粘著的造型。(2)制定分類標準。按照有無器械、性別、底座是否移動、底座的形狀、疊羅漢構成圖形、基底的形式這六個維度對疊羅漢進行分類。(3)歸納總結出疊羅漢是有“立”、“撐”、“臥”、“橋”、“劈腿”、“手臂”等基本動作組成。(4)疊羅漢的基本方法主要分為預備姿勢、上法、造型的固定和穩(wěn)定性、下法這四個部分。(5)闡述了疊羅漢保護常用的方法和手法以及各層隊員的選擇與要求。(6)初步構建疊羅漢理論體系。
【文章頁數(shù)】: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錄
1 前言
1.1 選題依據(jù)
1.1.1 國內對疊羅漢的研究少之又少,基本屬于一片空白
1.1.2 傳統(tǒng)民俗需傳承和發(fā)揚
1.1.3 疊羅漢理論需要進一步豐富和完善
1.2 選擇疊羅漢作為研究方向的理由
1.2.1 疊羅漢應用比較廣泛
1.2.2 民族體育需要傳承和發(fā)展
1.2.3 疊羅漢的價值和功能需要進一步挖掘
1.2.4 國內對疊羅漢的研究較少,需要更多的人去探索
1.3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2 文獻綜述
2.1 疊羅漢的概念
2.2 關于疊羅漢研究現(xiàn)狀
2.2.1 對疊羅漢起源的研究
2.2.2 疊羅漢的價值功能
2.3 疊羅漢在其它項目上的應用和研究
3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3.1 研究對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獻資料法
3.2.2 資料、視頻統(tǒng)計法
3.2.3 歸納法
3.2.4 影像資料法及計算機圖像處理法
4 分析與討論
4.1 關于疊羅漢起源及相關概念
4.1.1 疊羅漢的起源與發(fā)展
4.1.2 疊羅漢的概念
4.2 疊羅漢的分類
4.2.1 分類標準的確定
4.2.2 對不同分類標準中疊羅漢種類的分析
4.3 多個疊羅漢表演排列的原則
4.3.1 對稱性原則
4.3.2 中間高兩側低
4.3.3 中間是大羅漢,四周是小羅漢
4.4 疊羅漢基本動作
4.4.1 疊羅漢中立的基本動作
4.4.2 疊羅漢中撐的基本動作
4.4.3 疊羅漢中臥的基本動作
4.4.4 疊羅漢中橋的基本動作
4.4.5 疊羅漢中劈腿類的基本動作
4.4.6 疊羅漢中上肢的基本動作
4.4.7 疊羅漢同伴間手的基本握法
4.5 疊羅漢的基本方法
4.5.1 疊羅漢的預備姿勢
4.5.2 疊羅漢的上法
4.5.3 疊羅漢造型的固定和穩(wěn)定性
4.5.4 疊羅漢的下法
4.6 疊羅漢的保護與幫助
4.6.1 保護和幫助的意義
4.6.2 疊羅漢練習中常用的保護
4.6.3 疊羅漢保護的基本手法
4.7 疊羅漢隊員的選材
4.7.1 疊羅漢底座隊員的選擇與要求
4.7.2 疊羅漢中間層隊員的選擇與要求
4.7.3 疊羅漢頂層隊員的選擇與要求
4.8 疊羅漢教學訓練及其注意事項
4.8.1 疊羅漢教學訓練應遵循的原則
4.8.2 疊羅漢教學
4.8.3 疊羅漢教學訓練應注意的事項
4.9 疊羅漢理論體系的構建
4.9.1 疊羅漢理論體系形成的基礎
4.9.2 疊羅漢理論體系的內涵
4.9.3 疊羅漢理論體系構成設計
5 結論
5.1 結論
5.2 研究的不足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個人簡歷 在讀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我國技巧啦啦操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研究[J]. 王操惠. 湖北體育科技. 2011(06)
[2]技巧啦啦操中間人基本功訓練內容與方法的研究[J]. 吉朝霞. 科技資訊. 2011(31)
[3]技巧啦啦操編排要素之研究[J]. 許琛,韓洋. 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0)
[4]優(yōu)秀技巧啦啦操運動員專項素質特征分析[J]. 邱建鋼.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11(09)
[5]對技巧啦啦操運動員進行核心力量訓練的必要性[J]. 關毅.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11(08)
[6]技巧啦啦操難度動作的基本技術探析[J]. 趙杰.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03)
[7]徽州民俗體育項目“葉村疊羅漢”的特征與價值[J]. 吳靈萍,方利山,蔣國強,呂賢清.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11(02)
[8]保護人在啦啦操運動中的作用[J]. 馬季. 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 2009(05)
[9]大型疊羅漢[J]. 李浭. 體育文史. 1988(03)
碩士論文
[1]我國現(xiàn)代大型團體操持器械的研究[D]. 陳貞祥.北京體育大學 2011
[2]技巧啦啦隊托舉類難度動作訓練方法體系研究[D]. 李茜.河北師范大學 2010
[3]對我國技巧啦啦操運動員競技能力影響因素的研究[D]. 袁春燕.湖南師范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659322
【文章頁數(shù)】:7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錄
1 前言
1.1 選題依據(jù)
1.1.1 國內對疊羅漢的研究少之又少,基本屬于一片空白
1.1.2 傳統(tǒng)民俗需傳承和發(fā)揚
1.1.3 疊羅漢理論需要進一步豐富和完善
1.2 選擇疊羅漢作為研究方向的理由
1.2.1 疊羅漢應用比較廣泛
1.2.2 民族體育需要傳承和發(fā)展
1.2.3 疊羅漢的價值和功能需要進一步挖掘
1.2.4 國內對疊羅漢的研究較少,需要更多的人去探索
1.3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2 文獻綜述
2.1 疊羅漢的概念
2.2 關于疊羅漢研究現(xiàn)狀
2.2.1 對疊羅漢起源的研究
2.2.2 疊羅漢的價值功能
2.3 疊羅漢在其它項目上的應用和研究
3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3.1 研究對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獻資料法
3.2.2 資料、視頻統(tǒng)計法
3.2.3 歸納法
3.2.4 影像資料法及計算機圖像處理法
4 分析與討論
4.1 關于疊羅漢起源及相關概念
4.1.1 疊羅漢的起源與發(fā)展
4.1.2 疊羅漢的概念
4.2 疊羅漢的分類
4.2.1 分類標準的確定
4.2.2 對不同分類標準中疊羅漢種類的分析
4.3 多個疊羅漢表演排列的原則
4.3.1 對稱性原則
4.3.2 中間高兩側低
4.3.3 中間是大羅漢,四周是小羅漢
4.4 疊羅漢基本動作
4.4.1 疊羅漢中立的基本動作
4.4.2 疊羅漢中撐的基本動作
4.4.3 疊羅漢中臥的基本動作
4.4.4 疊羅漢中橋的基本動作
4.4.5 疊羅漢中劈腿類的基本動作
4.4.6 疊羅漢中上肢的基本動作
4.4.7 疊羅漢同伴間手的基本握法
4.5 疊羅漢的基本方法
4.5.1 疊羅漢的預備姿勢
4.5.2 疊羅漢的上法
4.5.3 疊羅漢造型的固定和穩(wěn)定性
4.5.4 疊羅漢的下法
4.6 疊羅漢的保護與幫助
4.6.1 保護和幫助的意義
4.6.2 疊羅漢練習中常用的保護
4.6.3 疊羅漢保護的基本手法
4.7 疊羅漢隊員的選材
4.7.1 疊羅漢底座隊員的選擇與要求
4.7.2 疊羅漢中間層隊員的選擇與要求
4.7.3 疊羅漢頂層隊員的選擇與要求
4.8 疊羅漢教學訓練及其注意事項
4.8.1 疊羅漢教學訓練應遵循的原則
4.8.2 疊羅漢教學
4.8.3 疊羅漢教學訓練應注意的事項
4.9 疊羅漢理論體系的構建
4.9.1 疊羅漢理論體系形成的基礎
4.9.2 疊羅漢理論體系的內涵
4.9.3 疊羅漢理論體系構成設計
5 結論
5.1 結論
5.2 研究的不足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
個人簡歷 在讀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我國技巧啦啦操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研究[J]. 王操惠. 湖北體育科技. 2011(06)
[2]技巧啦啦操中間人基本功訓練內容與方法的研究[J]. 吉朝霞. 科技資訊. 2011(31)
[3]技巧啦啦操編排要素之研究[J]. 許琛,韓洋. 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0)
[4]優(yōu)秀技巧啦啦操運動員專項素質特征分析[J]. 邱建鋼.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11(09)
[5]對技巧啦啦操運動員進行核心力量訓練的必要性[J]. 關毅.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11(08)
[6]技巧啦啦操難度動作的基本技術探析[J]. 趙杰.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03)
[7]徽州民俗體育項目“葉村疊羅漢”的特征與價值[J]. 吳靈萍,方利山,蔣國強,呂賢清.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11(02)
[8]保護人在啦啦操運動中的作用[J]. 馬季. 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 2009(05)
[9]大型疊羅漢[J]. 李浭. 體育文史. 1988(03)
碩士論文
[1]我國現(xiàn)代大型團體操持器械的研究[D]. 陳貞祥.北京體育大學 2011
[2]技巧啦啦隊托舉類難度動作訓練方法體系研究[D]. 李茜.河北師范大學 2010
[3]對我國技巧啦啦操運動員競技能力影響因素的研究[D]. 袁春燕.湖南師范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6593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365932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