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強度間歇運動與中強度持續(xù)運動對機體血管彈性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06-08 16:36
研究目的:研究一次急性高強度間歇運動與中等強度持續(xù)運動對機體動脈血管彈性的影響,比較兩種運動方式對機體動脈血管彈性的作用效果差異。研究方法:本研究的實驗對象為在校男大學生30名,采用交叉分組的方式分成高強度間歇運動(HIIT)組(15人)和中等強度持續(xù)運動(MICT)組(15人),分別進行兩個階段的5km跑臺運動。HIIT組以90%VO2max強度進行每次4min的高強度間歇訓練跑臺運動,主動恢復方式至RPE為13的組間間歇方式;MICT組以55%VO2max強度持續(xù)完成5km的跑臺運動。在兩個階段實驗中間間隔一星期,以消除第一階段實驗的作用效果。測試受試者每次運動前、運動后5min、運動后15min、運動后30min、運動后60min的血管彈性、血壓、心率等指標。使用spss21.0進行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分析討論兩種方式的跑臺運動前后機體血管彈性、血壓、心率的變化特征,比較兩種方式對血管的作用效果差異。研究結果:(1)運動前后心率的變化情況5km跑臺運動結束后,HIIT與MICT的心率都出現(xiàn)了顯著升高的情況,隨后逐漸恢復,但運動后60min仍未...
【文章來源】:浙江師范大學浙江省
【文章頁數(shù)】:5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無運動訓練者運動強度與脂肪氧化率P3曲線圖
HIIT1和MICT1實驗前后CAVI的變化情況
圖 4 HIIT2 與 MICT2 實驗前后 CAVI 的變化情況.3 兩種方式運動前后相關數(shù)據(jù)變化情況由于 30 名受試者前后兩次都進行了兩種運動方式的運動實驗,為了更加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有氧運動對改善獻血者血管彈性相關因素的作用研究[J]. 郝彥開,郭皓,王相斌,任潔,李濤,孫國棟,燕鋒. 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8(09)
[2]血管回聲跟蹤技術評估兔頸動脈斑塊形成后動脈彈性功能改變[J]. 張雙雙,陳莉,呂仁華,王涌. 復旦學報(醫(yī)學版). 2018(05)
[3]短期有氧運動與高強度間歇運動對男性青年血脂代謝指標的影響[J]. 林鵬杰,藍道忠,翁錫全,林潔如. 體育學刊. 2018(04)
[4]體力活動研究的熱點與走向——學術論壇綜述[J]. 方慧. 體育與科學. 2018(04)
[5]有氧運動配合放松訓練對冠心病患者細胞因子分泌、內(nèi)皮損傷程度的影響[J]. 馬宋紅,徐原寧. 海南醫(yī)學院學報. 2018(12)
[6]超聲評估吸煙對動脈血管彈性影響的研究進展[J]. 李想,羅春英,薛莉. 疑難病雜志. 2018(03)
[7]老年隱匿性高血壓及白大衣性高血壓對血管彈性及內(nèi)皮功能的影響[J]. 紀田田,魏芳,王娟,胡文靜,段丹丹,孫尚文,張華,柴強,劉振東.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8(01)
[8]運動訓練降低血壓的機制:動脈壓力反射[J]. 趙曉霖,李明余,洪玲,潘燕霞. 中華高血壓雜志. 2017(10)
[9]運動后心率恢復——大眾健身有氧評價新思路述評[J]. 朱成東,林華. 體育學刊. 2017(05)
[10]一氧化氮相關的巰基亞硝基化修飾及其對血管功能的調(diào)控[J]. 李婧,馮娟,王憲. 生理學報. 2017(05)
博士論文
[1]運動與脂肪氧化動力學及最大脂肪氧化研究[D]. 張勇.上海體育學院 2013
碩士論文
[1]高強度間歇有氧運動與FATmax強度持續(xù)有氧運動對機體下肢肌肉適能及平衡能力的影響[D]. 劉福偉.浙江師范大學 2017
[2]抗阻和有氧耐力的不同混合訓練對人體體成分的影響[D]. 王璣芳.北京體育大學 2015
[3]不同有氧跑運動方案對糖脂代謝影響的比較研究[D]. 曲姍姍.蘇州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218795
【文章來源】:浙江師范大學浙江省
【文章頁數(shù)】:5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無運動訓練者運動強度與脂肪氧化率P3曲線圖
HIIT1和MICT1實驗前后CAVI的變化情況
圖 4 HIIT2 與 MICT2 實驗前后 CAVI 的變化情況.3 兩種方式運動前后相關數(shù)據(jù)變化情況由于 30 名受試者前后兩次都進行了兩種運動方式的運動實驗,為了更加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有氧運動對改善獻血者血管彈性相關因素的作用研究[J]. 郝彥開,郭皓,王相斌,任潔,李濤,孫國棟,燕鋒. 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8(09)
[2]血管回聲跟蹤技術評估兔頸動脈斑塊形成后動脈彈性功能改變[J]. 張雙雙,陳莉,呂仁華,王涌. 復旦學報(醫(yī)學版). 2018(05)
[3]短期有氧運動與高強度間歇運動對男性青年血脂代謝指標的影響[J]. 林鵬杰,藍道忠,翁錫全,林潔如. 體育學刊. 2018(04)
[4]體力活動研究的熱點與走向——學術論壇綜述[J]. 方慧. 體育與科學. 2018(04)
[5]有氧運動配合放松訓練對冠心病患者細胞因子分泌、內(nèi)皮損傷程度的影響[J]. 馬宋紅,徐原寧. 海南醫(yī)學院學報. 2018(12)
[6]超聲評估吸煙對動脈血管彈性影響的研究進展[J]. 李想,羅春英,薛莉. 疑難病雜志. 2018(03)
[7]老年隱匿性高血壓及白大衣性高血壓對血管彈性及內(nèi)皮功能的影響[J]. 紀田田,魏芳,王娟,胡文靜,段丹丹,孫尚文,張華,柴強,劉振東.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8(01)
[8]運動訓練降低血壓的機制:動脈壓力反射[J]. 趙曉霖,李明余,洪玲,潘燕霞. 中華高血壓雜志. 2017(10)
[9]運動后心率恢復——大眾健身有氧評價新思路述評[J]. 朱成東,林華. 體育學刊. 2017(05)
[10]一氧化氮相關的巰基亞硝基化修飾及其對血管功能的調(diào)控[J]. 李婧,馮娟,王憲. 生理學報. 2017(05)
博士論文
[1]運動與脂肪氧化動力學及最大脂肪氧化研究[D]. 張勇.上海體育學院 2013
碩士論文
[1]高強度間歇有氧運動與FATmax強度持續(xù)有氧運動對機體下肢肌肉適能及平衡能力的影響[D]. 劉福偉.浙江師范大學 2017
[2]抗阻和有氧耐力的不同混合訓練對人體體成分的影響[D]. 王璣芳.北京體育大學 2015
[3]不同有氧跑運動方案對糖脂代謝影響的比較研究[D]. 曲姍姍.蘇州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2187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321879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