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U16女足國家隊備戰(zhàn)2019年亞少賽訓練及比賽特征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04-08 10:41
中國女足有著光榮的歷史,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在亞洲稱雄(1986-1999),在世界女足歷史的舞臺上也曾盛極一時,但是隨著老女足一代的退役,日本、朝鮮等國的崛起,以及歐洲傳統(tǒng)足球強國的開始重視,中國女足逐漸淡出世界一流的行列。在中國足球改革整體方案中期目標中提到,中國女足要重返世界一流強隊的行列。中國U16女足國家隊是中國女足未來建設的重要力量。2018年初,中國足協(xié)機構改革新設女足青訓部,中國女足的旗幟性人物孫雯擔任女足青訓部部長兼青訓總監(jiān)。U16女足國家隊是部門設置以來第一個面對重大比賽任務的球隊,部門對其的備戰(zhàn)較為重視,在各個方面都受到了不錯的保障。筆者采用實地調查法、專家訪談法等方法,對球隊進行研究,探討中國女足U16國家隊的備戰(zhàn)情況、訓練特征、以及比賽特征。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得到了一定的結論,希望能為球隊接下來的發(fā)展提供一些意見。通過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結論:(1)中國U16女足國家隊(以下簡稱中國隊)集訓安排特征:中國隊備戰(zhàn)亞少賽時間安排較為緊湊,是一種多周期,時間密集型的集訓時間設計模式。(2)中國隊備戰(zhàn)目標階段可劃分為,備戰(zhàn)亞少賽預賽階段、備戰(zhàn)亞少賽復賽階段、備戰(zhàn)亞少賽決賽階段...
【文章來源】:武漢體育學院湖北省
【文章頁數(shù)】: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集訓運動員地區(qū)分布
碩士學位論文MASTER"STHESIS18亞洲16歲以下女子足球錦標賽簡稱亞少賽,旨在推進青少年女足運動的發(fā)展。于2005年第一次在韓國舉辦,此后每兩年舉辦一次。共有75名隊員參加了集訓(圖4-2)。其中,最多的是來自江蘇15人,其次是上海12人,山東6人,浙江5人,四川、陜西、瓊中女足、武漢、各4人,大連、北京、湖北、廣東、廣州、各3人,恒大足校、福建、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各有1人。從年齡層次來看,其中03年51人,04年20人,05年3人、06年1人(圖4-3)。由此可見。參加備戰(zhàn)的主要年齡段是03年齡段。圖4-2集訓運動員地區(qū)分布圖4-3集訓運動員年齡分布情況4.3訓練內容與負荷安排4.3.1備戰(zhàn)過程訓練內容安排訓練計劃是對未來訓練過程預先做出的理論設計,規(guī)劃了實現(xiàn)由運動員的現(xiàn)實狀態(tài)向目標狀態(tài)轉移的通路,是對運動訓練過程進行必要的調節(jié)和有效的控制的基矗[17]
碩士學位論文MASTER"STHESIS20圖4-4日常訓練身體負荷安排中國隊在日常的大強度的訓練后會安排小強度的訓練,訓練負荷的安排較為科學、合理,注重恢復性訓練。圖4-5備戰(zhàn)賽事階段負荷安排中國隊在參加賽會期比賽時,備戰(zhàn)的目標在于參加賽事,平時的訓練時間較短,訓練量和訓練強度較低,運動負荷的安排也較低。圖4-6體能儲備階段負荷安排中國隊在備戰(zhàn)周期的賽事準備期,通常為體能儲備階段。在此階段的訓練量較大,心率負荷和身體負荷量較高。且高負荷訓練日較多,負荷變化較校4.4訓練特征研究(1)訓練計劃安排集訓工作的核心是訓練與比賽的組織與實施,而工作的效率的提高來自于團隊內部工作流程和細節(jié)的設計。球隊在備戰(zhàn)期間每期集訓都會制定詳細的日程安排,教練團隊也會制定訓練計劃,球隊按照流程運行。在重要的比賽期間,會精細到時間點,球隊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亞洲女子足球競爭格局與發(fā)展研究[J]. 劉健,劉禮恒. 運動. 2018(18)
[2]U-15女足國少運動員備戰(zhàn)南京青奧會期間的身體素質特征[J]. 耿婷,袁劍. 湖北體育科技. 2015(10)
[3]中國國家青年女子足球隊南京亞青賽備戰(zhàn)過程研究[J]. 孫哲,陳效科,溫利蓉.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15(08)
[4]同場對抗球類項目比賽負荷的實驗研究——以籃球、足球、曲棍球、手球為例[J]. 趙剛,劉丹,李強. 體育科學. 2012(10)
[5]足球運動的專項特征研究[J]. 彭必明. 湖北體育科技. 2012(02)
[6]“以賽代練”在訓練學中的應用研究[J]. 林鵬飛. 科技信息(科學教研). 2008(13)
[7]女子足球比賽的特征分析[J]. 謝朝忠.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04(01)
[8]中國國家足球隊備戰(zhàn)16屆世界杯賽科學訓練的探索[J]. 孫文新,戚務生,李曉光,谷明昌,陳熙榮,金志揚,遲尚斌,尹育華,李傳麟,任嘉慶.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 2000(03)
碩士論文
[1]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足球賽淘汰賽階段16強射門進球特征分析[D]. 張帥.西安體育學院 2019
[2]武漢卓爾職業(yè)足球俱樂部U19梯隊2018賽季體能訓練特征的研究[D]. 劉建威.武漢體育學院 2019
[3]日本足球青訓模式對中國足球青訓模式的啟示[D]. 陳安.成都體育學院 2019
[4]中國女足U16國家隊備戰(zhàn)亞少賽訓練與比賽特征研究[D]. 白鑫.河北師范大學 2017
[5]中國女足U16國家隊備戰(zhàn)2015年亞少賽競訓特征研究[D]. 李毫彬.北京體育大學 2016
[6]2011年女足世界杯日本女子足球隊進攻打法分析研究[D]. 張帥.太原理工大學 2012
[7]第29屆奧運會女子足球決賽階段進球特征分析[D]. 徐士志.浙江師范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125396
【文章來源】:武漢體育學院湖北省
【文章頁數(shù)】: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集訓運動員地區(qū)分布
碩士學位論文MASTER"STHESIS18亞洲16歲以下女子足球錦標賽簡稱亞少賽,旨在推進青少年女足運動的發(fā)展。于2005年第一次在韓國舉辦,此后每兩年舉辦一次。共有75名隊員參加了集訓(圖4-2)。其中,最多的是來自江蘇15人,其次是上海12人,山東6人,浙江5人,四川、陜西、瓊中女足、武漢、各4人,大連、北京、湖北、廣東、廣州、各3人,恒大足校、福建、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各有1人。從年齡層次來看,其中03年51人,04年20人,05年3人、06年1人(圖4-3)。由此可見。參加備戰(zhàn)的主要年齡段是03年齡段。圖4-2集訓運動員地區(qū)分布圖4-3集訓運動員年齡分布情況4.3訓練內容與負荷安排4.3.1備戰(zhàn)過程訓練內容安排訓練計劃是對未來訓練過程預先做出的理論設計,規(guī)劃了實現(xiàn)由運動員的現(xiàn)實狀態(tài)向目標狀態(tài)轉移的通路,是對運動訓練過程進行必要的調節(jié)和有效的控制的基矗[17]
碩士學位論文MASTER"STHESIS20圖4-4日常訓練身體負荷安排中國隊在日常的大強度的訓練后會安排小強度的訓練,訓練負荷的安排較為科學、合理,注重恢復性訓練。圖4-5備戰(zhàn)賽事階段負荷安排中國隊在參加賽會期比賽時,備戰(zhàn)的目標在于參加賽事,平時的訓練時間較短,訓練量和訓練強度較低,運動負荷的安排也較低。圖4-6體能儲備階段負荷安排中國隊在備戰(zhàn)周期的賽事準備期,通常為體能儲備階段。在此階段的訓練量較大,心率負荷和身體負荷量較高。且高負荷訓練日較多,負荷變化較校4.4訓練特征研究(1)訓練計劃安排集訓工作的核心是訓練與比賽的組織與實施,而工作的效率的提高來自于團隊內部工作流程和細節(jié)的設計。球隊在備戰(zhàn)期間每期集訓都會制定詳細的日程安排,教練團隊也會制定訓練計劃,球隊按照流程運行。在重要的比賽期間,會精細到時間點,球隊的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亞洲女子足球競爭格局與發(fā)展研究[J]. 劉健,劉禮恒. 運動. 2018(18)
[2]U-15女足國少運動員備戰(zhàn)南京青奧會期間的身體素質特征[J]. 耿婷,袁劍. 湖北體育科技. 2015(10)
[3]中國國家青年女子足球隊南京亞青賽備戰(zhàn)過程研究[J]. 孫哲,陳效科,溫利蓉.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15(08)
[4]同場對抗球類項目比賽負荷的實驗研究——以籃球、足球、曲棍球、手球為例[J]. 趙剛,劉丹,李強. 體育科學. 2012(10)
[5]足球運動的專項特征研究[J]. 彭必明. 湖北體育科技. 2012(02)
[6]“以賽代練”在訓練學中的應用研究[J]. 林鵬飛. 科技信息(科學教研). 2008(13)
[7]女子足球比賽的特征分析[J]. 謝朝忠.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04(01)
[8]中國國家足球隊備戰(zhàn)16屆世界杯賽科學訓練的探索[J]. 孫文新,戚務生,李曉光,谷明昌,陳熙榮,金志揚,遲尚斌,尹育華,李傳麟,任嘉慶.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 2000(03)
碩士論文
[1]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足球賽淘汰賽階段16強射門進球特征分析[D]. 張帥.西安體育學院 2019
[2]武漢卓爾職業(yè)足球俱樂部U19梯隊2018賽季體能訓練特征的研究[D]. 劉建威.武漢體育學院 2019
[3]日本足球青訓模式對中國足球青訓模式的啟示[D]. 陳安.成都體育學院 2019
[4]中國女足U16國家隊備戰(zhàn)亞少賽訓練與比賽特征研究[D]. 白鑫.河北師范大學 2017
[5]中國女足U16國家隊備戰(zhàn)2015年亞少賽競訓特征研究[D]. 李毫彬.北京體育大學 2016
[6]2011年女足世界杯日本女子足球隊進攻打法分析研究[D]. 張帥.太原理工大學 2012
[7]第29屆奧運會女子足球決賽階段進球特征分析[D]. 徐士志.浙江師范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1253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312539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