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下中國武術文化“走出去”的思考
本文選題:武術文化 切入點:中國文化 出處:《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7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以國家頂層設計戰(zhàn)略規(guī)劃為引領,對"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下中國武術文化"走出去"的先行官身份、機遇、挑戰(zhàn)和先行路徑進行了系統(tǒng)思考。研究認為:國家"走出去"戰(zhàn)略推動了中國武術文化海外交流與合作模式有效構建,"一帶一路"戰(zhàn)略為中國武術文化國外認同效益的持續(xù)發(fā)力增添了新型動力源,中國武術文化彰顯助推"一帶一路"戰(zhàn)略有序實施先行官身份同時,既面臨有序做大海外市場、促進中國武術文化產業(yè)轉型升級和提升中國武術文化自身創(chuàng)新能力等機遇,又面臨"共性文化"缺失引發(fā)的中國武術文化在地化傳播受阻、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沿線區(qū)域武術話語體系失衡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武術文化協(xié)調發(fā)展支持機制不健全等挑戰(zhàn)。構筑共性文化,找尋武術文化交流合作切入點,健全武術文化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支持機制是凸現新時期中國武術文化"走出去"的"武術文化,人類共享"理念的先行路徑。
[Abstract]:Mainl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d materials, taking the top-level design strategic plan of the country as the guide, the paper tries to give a leading position and opportunity to the "going out" of Chinese Wushu culture under the strategy of "Belt and Road".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strategy of "going out" promotes the overseas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of Chinese Wushu culture effectively, and Belt and Road's strategy is recognized by Chinese Wushu culture abroad. The sustained development of benefits adds a new source of power, At the same time, the Chinese Wushu culture is faced with opportunities such as expanding overseas markets in an orderly way,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Chinese Wushu culture industry, and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Chinese Wushu culture itself. Also facing the lack of "common culture" caused by the Chinese martial arts culture in the local dissemination of obstacles, Such challenges as imbalance of regional Wushu discourse system caused by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nd imperfect supporting mechanism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Wushu culture in the countries along "Belt and Road", such as constructing common culture, searching for the breakthrough point of Wushu cultur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etc. Perfecting the supporting mechanism of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Wushu culture is the leading path of the concept of "Wushu Culture, Human sharing" of Chinese Wushu Culture in the New period.
【作者單位】: 首都體育學院武術與表演學院;武漢體育學院博士后流動站;
【基金】:國家民委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16-GMD-033)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4BTY073)
【分類號】:G85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秀英;中國武術文化發(fā)展中“城文化”“三統(tǒng)一”模式的影響研究[J];武術科學(搏擊·學術版);2004年02期
2 劉景堂;論中國武術文化在高校體育中的作用[J];中國成人教育;2005年08期
3 施鮮麗;葛耀;蔡仲林;;近20年中國武術文化研究量化分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4 盧虎;;儒家思想對中國武術文化的影響[J];科技信息;2010年21期
5 王平;;對中國武術文化的幾點思考[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1年S2期
6 黃劍君;;恒山舉辦首屆中國武術文化產業(yè)國際論壇[J];精武;2006年01期
7 ;中國武術文化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J];搏擊;2011年10期
8 任麗娟;從道教角度看中國武術文化[J];太原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02期
9 馬志和,錢偉良;論中國武術文化的形成及傳播范式的現代轉換[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6期
10 劉惜榮,周洪珍,宋濤;對中國武術文化歷史價值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王家忠;;淺論中國武術文化思想的現代流變[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7年
2 吳龍;;全球化時代中國武術文化認同的思考[A];全民健身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王靜;;全球化時代建構中國武術文化認同的傳播策略研究[A];第3屆中國體育博士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陳超;;論中國武術文化的先進性[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7年
5 彭鵬;邱丕相;;論中國武術文化的歷史特質[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7年
6 袁金寶;徐明;周登嵩;;中國武術文化軟實力的構成內涵及其提升路徑探析[A];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4)[C];2011年
7 李永;;中國武術文化推廣的分析[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韓心澤;申報文化“兩鄉(xiāng)”登封志在必得[N];鄭州日報;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方國清;自我與他者: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武術文化認同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2 金紅蘭;中國武術文化與朝鮮族體育文化的沖突[D];延邊大學;2012年
3 何迪(KOUMAKPAI HADYR ADEBAYO);中國武術文化在非洲傳播模式的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4年
4 次春雷;對中國武術文化傳承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5934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1593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