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院校學生乒乓球裁判員等級培養(yǎng)方式的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 體育院校 乒乓球 裁判員 培養(yǎng)方式 出處:《西安體育學院》201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隨著乒乓球運動的廣泛開展、體育規(guī)則和體育器材的日益更新,各種規(guī)模乒乓球賽事的舉辦越來越多,那么勢必對各體育院校所培養(yǎng)出的乒乓球裁判員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提出了更嚴格的標準,體育院校是培養(yǎng)復合型體育人才的基地,利用自身優(yōu)勢去培養(yǎng)高質(zhì)量的裁判也是每個體育院校應盡的責任之一。根據(jù)國家體育總局下發(fā)的《體育總局辦公廳關(guān)于進一步做好行政審批取消后裁判員管理工作的通知》的相關(guān)規(guī)定,結(jié)合《中國乒乓球協(xié)會裁判員管理辦法》(試行),目前,體育院校對乒乓球裁判員的培養(yǎng)處于銜接階段。本文以六所體育院校學生乒乓球裁判員等級培養(yǎng)方式為研究對象,應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diào)查法、邏輯分析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對各體育院校學生乒乓球裁判員培養(yǎng)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研究和對比分析,得出以下結(jié)論:1、通過對調(diào)查問卷的分析,可知部分體育院校在乒乓球裁判員等級培養(yǎng)過程中缺乏監(jiān)管措施,對乒乓球裁判員的培養(yǎng)工作不夠重視,對不同等級乒乓球裁判員培養(yǎng)目標的制定不夠明確。在乒乓球裁判競賽規(guī)則和裁判法教學過程中,裁判課時安排相對較少,多以理論為主而往往忽略臨場實踐。2、在課余時間,學生對乒乓球裁判知識的學習普遍缺乏主動性,導致在比賽臨場執(zhí)裁時對規(guī)則的應用生疏,部分體育院校學生乒乓球裁判員參與競賽執(zhí)裁機會少,使學生臨場經(jīng)驗缺乏,不利于乒乓球裁判員業(yè)務(wù)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在乒乓球裁判等級考試中,往往理論分值比臨場實踐分值所占比重多,而且人為因素對臨場考核影響大。3、本研究根據(jù)各體育院校自身發(fā)展的優(yōu)勢與特點,對乒乓球裁判員等級培養(yǎng)過程中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對比分析。在此基礎(chǔ)上,建立裁判員培養(yǎng)學分制,建立裁判員實踐記錄表,確立二級和一級裁判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的比重,將裁判員培養(yǎng)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納入一定的管理制度下。
[Abstract]:With the extensive development of table tennis and the updating of sports rules and sports equipment, more and more table tennis events of various sizes are held. Then it is bound to put forward more stringent standards for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table tennis referees trained in various sports academies, which are the bases for training compound sports talents. It is also one of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every sports college to use its own advantages to cultivate high quality referees.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s" issued by the Stat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s, the referees should further do a good job in managing the judges after the cancell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of the notice >, Combined with the "Management of referees of China Table Tennis Association" (try out), at present, the training of ping-pong referees in sports colleges is in the cohesive stage. This paper takes the training methods of ping-pong referees among the students of six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logic analysis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each link of the cultivation of ping-pong referees for the students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1,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It can be seen that some sports colleges lack supervision measures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of table tennis referees, and pay less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table tennis referee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ping-pong referee competition rules and judgment method, the referees' class hours are relatively few, most of them focus on theory, but often ignore the field practice. 2, in the after-school time,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table tennis referees. Students generally lack the initiative to learn table tennis referee knowledge, which leads to the rudimentary application of the rules, and some sports college students have less chance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mpetition judgment, which makes the students lack experience on the spot. It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the ping-pong referees. In the ping-pong referee grade examination, the theoretical score is often more than the practical score on the spot. Moreover, the artificial factors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on-the-spot examination. According to the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is study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various links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of table tennis referees. Establish the credit system of referee training, establish the record of referee practice, establish the proportion of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ssessment of the second-level and first-grade judges, and bring all aspects of the training of referees into a certain management system.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體育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G846-4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肖紫燕;對乒乓球競賽中保證比賽連續(xù)性的理解[J];體育函授通訊;2000年04期
2 趙芹;大球?qū)ζ古仪虮荣惖挠绊懠皩Σ遊J];體育科技;2000年04期
3 李燕;第5屆“東泰杯”女子世界杯乒乓球比賽述評[J];安徽體育科技;2001年04期
4 林麗珍;“柳州乒乓球現(xiàn)象”與廣西乒乓球運動再振興[J];柳州師專學報;2001年04期
5 林麗珍;廣西乒乓球滑坡原因及對策初探[J];體育科技;2001年03期
6 ;網(wǎng)球、乒乓球[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1年09期
7 高力翔;乒壇“十佳”女教練——記江蘇省乒乓球女隊主教練靳魯芳[J];中國體育教練員;2002年02期
8 龍舞;相持球技術(shù)在乒乓球比賽中的重要性分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2年S1期
9 汪英,曹肇為;析情緒對乒乓球比賽的影響[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年06期
10 ;乒乓球[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2年1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輝;;乒乓球比賽的系統(tǒng)觀察與計算機模擬診斷[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4年
2 唐建軍;;規(guī)則修改對乒乓球比賽觀賞程度影響的研究[A];第4屆全國青年體育科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3 劉穎華;張輝;趙霞;;乒乓球比賽臨場統(tǒng)計分析系統(tǒng)的研究[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4 趙養(yǎng)清;;基于灰色關(guān)聯(lián)度的乒乓球比賽技戰(zhàn)術(shù)效能評估[A];2013體育計算機應用論文集[C];2013年
5 趙昀;;丁寧乒乓球比賽中組合技術(shù)模擬分析[A];2013體育計算機應用論文集[C];2013年
6 唐建軍;李超;;乒乓球進攻打法技術(shù)體系構(gòu)成及在比賽中運用的研究[A];2013年全國競技體育科學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13年
7 劉穎華;張輝;趙霞;;乒乓球技戰(zhàn)術(shù)視頻數(shù)據(jù)庫管理系統(tǒng)的研究[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8 榮銀超;;對乒乓球正手弧圈球技術(shù)中身體重心的再認識[A];第十六屆全國運動生物力學學術(shù)交流大會(CABS 2013)論文集[C];2013年
9 肖丹丹;陸志清;喬云萍;吳瑜;;乒乓球比賽技戰(zhàn)術(shù)的視頻快速反饋與診斷方法的研究[A];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運動會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10 成波錦;;第29屆北京奧運會乒乓球男團決賽前三板技術(shù)分析[A];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運動會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乒乓球比賽項目規(guī)則要點[N];人民日報;2007年
2 魏明輝;“商業(yè)銀行杯”迎奧運社區(qū)乒乓球大賽開拍[N];撫順日報;2008年
3 記者 常青 實習生 雷潔;市直單位婦女迎國慶乒乓球比賽開幕[N];延安日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廖慶凌 通訊員 農(nóng)福盛 梁培功;天等“乒乓球屯”見聞[N];廣西日報;2004年
5 李才良;培養(yǎng)中國乒乓球人才的搖藍[N];四川政協(xié)報;2004年
6 王小平邋劉立軍 鄭欣然;東城9萬群眾揮拍迎奧運[N];北京日報;2007年
7 本報記者 朱國芳 蒲學光;我省乒乓球越打越火[N];貴州日報;2006年
8 薛娟娟;借奧運東風 弘揚“全民健身”[N];大眾科技報;2007年
9 王佳;乒乓場館的贏因素[N];中國經(jīng)營報;2008年
10 張于牧邋周麗英;九三學社中央舉辦“新農(nóng)村建設(shè)農(nóng)民乒乓球比賽”[N];團結(jié)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鐘宇靜;開發(fā)中國乒乓球市場的基本理論與實踐[D];北京體育大學;2005年
2 阮青松;越南女子乒乓球后備選手專項體能核心素質(zhì)訓練方法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7年
3 陳家鳴;乒乓球比賽戰(zhàn)術(shù)的博弈分析[D];北京體育大學;2008年
4 王杰;基于人工智能的乒乓球比賽技戰(zhàn)術(shù)診斷與評估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5 蘭彤;中國乒乓球職業(yè)化管理體制的探索與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7年
6 肖丹丹;乒乓球正手快攻、弧圈球技術(shù)的生物力學研究及步法墊測試系統(tǒng)的研制與實驗[D];北京體育大學;2006年
7 鄒軍華;信息技術(shù)視野下的乒乓球運動技能學習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國清;我國大學生乒乓球賽事體系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8年
2 張宇飛;城市大眾乒乓球市場參與型消費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于洋;遼寧省社會中層乒乓球愛好者的活動狀況調(diào)查與堅持鍛煉的多因素分析[D];沈陽體育學院;2010年
4 李克非;關(guān)于我國乒乓球消費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4年
5 徐君偉;我國乒乓球碩士研究生競技水平現(xiàn)狀與發(fā)展對策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7年
6 謝虎;湖北省部分普通高校乒乓球選修課開展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8年
7 周保宏;西安地區(qū)農(nóng)村全日制高中乒乓球活動開展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2年
8 黎愛珠;乒乓球?qū)嵺`及其教育功能拓展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9 張愛武;武漢體院乒乓球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現(xiàn)狀及發(fā)展對策的探討[D];武漢體育學院;2012年
10 余娟;西安市業(yè)余乒乓球培訓市場調(diào)查與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5257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1525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