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體育大學男大學生吸氣肌抗阻訓練對肺功能及通氣無氧閾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17-11-28 22:20
本文關鍵詞:北京體育大學男大學生吸氣肌抗阻訓練對肺功能及通氣無氧閾的影響
【摘要】:研究目的:8周的吸氣肌抗阻訓練(IMT)對北京體育大學男大學生肺功能和通氣無氧閾(VT)的影響。方法:24名沒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訓練的普通大學生和18名游泳運動員(達到國家健將水平的5人,占28%,達到國家一級運動員水平的13人,占72%)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普通干預組n=13,普通對照組n=11;運動員干預組n=10,運動員對照組n=8)。所有受試者連續(xù)8周使用呼吸訓練器進行吸氣肌抗阻訓練。干預組每次訓練2組,每組30次,組間間歇3分鐘,訓練負荷是50%最大吸氣壓力(MIP)。對照組每次訓練1組,每組60次,訓練負荷是15%MIP。干預組和對照組均每周一、周三、周五訓練。每兩周對受試者進行一次MIP的測試,實時調整受試者的訓練負荷。在干預前后所有受試者進行MIP、肺功能和VT的測試。結果:通過8周的吸氣肌抗阻訓練,在吸氣肌測試中,普通大學生中干預組和對照組的最大吸氣壓力均有非常顯著性增長(P0.01,分別增長16.7%和9.2%),游泳運動員中的干預組有非常顯著性增長(P0.01,增長17.4%)。在肺功能測試中,游泳運動員的最大通氣量(MVV)有顯著性增長(134.7+17.1 vs155.0+20.2)。在通氣無氧閾測試中,普通大學生干預組的VT有非常顯著性增長(41.9+6.5 Vs 45.5+5.5,P0.01),其主觀呼吸感覺(RPB)也在訓練后較對照組有顯著下降(P0.05,干預組5.6+1.6 vs對照組6.7+1.3)。運動員干預組的VT和RPB在訓練前后并沒有顯著變化。結論:8周的吸氣肌抗阻訓練能夠顯著提高普通大學生和游泳運動員的吸氣肌力量,并且在干預訓練的前兩周和前四周增長幅度最大;吸氣肌抗阻訓練顯著提高游泳運動員的每分最大通氣量;吸氣肌抗阻訓練顯著提高普通大學生的通氣無氧閾,降低其在運動中吸氣肌的疲勞和主觀呼吸疲勞的感覺。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體育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861.1;G804.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薛鋒;陳慶果;張健;;長跑運動員最大力量訓練的設計及其對跑步經(jīng)濟性的影響[J];中國體育科技;2014年03期
2 王道,洪平,高炳宏;游泳運動員的最大攝氧量及其一些測試方法的研究進展[J];體育科研;2004年06期
3 李燕玉,紀樹國;正常人呼吸肌疲勞的產(chǎn)生和鍛煉[J];航天醫(yī)學與醫(yī)學工程;1997年05期
4 田野;男大學生跑臺遞增運動中最大攝氧量、無氧閾的測定與分析[J];北京體育學院學報;1991年01期
,本文編號:12352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ylw/123520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