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校日記寫作教學研究
本文關鍵詞:盲校日記寫作教學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特殊教育 盲校寫作教學 日記寫作 寫作心理轉(zhuǎn)換
【摘要】: 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盲校學生的寫作能力與課程標準要求相差甚遠,為尋求提高盲校學生寫作水平的方法,特進行本研究。 研究較多采用調(diào)查法、比較法,以寫作心理轉(zhuǎn)換為中心分兩條思路展開,一條是從盲聾女作家海倫傳記中尋找并梳理促其寫作成功的有關因素,另一條是通過具體的教學實踐探尋培養(yǎng)盲校學生寫作能力的相關策略。經(jīng)過兩年多的實踐,學生寫作能力得到提高,有多篇佳作發(fā)表、獲獎,并有多人工作后仍能堅持日記。 研究結(jié)果表明:日記以其自身的文體特點在培養(yǎng)盲校學生寫作能力方面有一定優(yōu)勢。盲校日記寫作教學要圍繞學生寫作心理中思維到內(nèi)部言語、外部口頭言語再到外部書面言語的三級轉(zhuǎn)換過程分別加強例文指導、口述作文訓練及盲文書寫訓練,同時要鞏固兩頭,即增加積累、重視修改。日記寫作堅持并達到較高水平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部分取代平時的寫作。 本研究將日記寫作的全過程作為研究對象,以寫作心理轉(zhuǎn)換為理論基礎,重視典型個案分析。本研究不僅探尋了提高盲校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也借此喚起語文教育研究者對盲校寫作教學這一薄弱領域的關注,此外,也為新課程標準下編制出符合盲校學生特點的語文教材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特殊教育 盲校寫作教學 日記寫作 寫作心理轉(zhuǎn)換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G761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引言6-7
- 一、盲校學生寫作能力現(xiàn)狀分析7-11
- (一) 現(xiàn)狀描述7-9
- (二) 原因分析9-11
- 二、日記對盲校寫作教學的意義11-13
- (一) 日記的概念11
- (二) 日記對寫作教學的促進11-13
- 三、盲校日記寫作教學的理論基礎13-16
- (一) 建構主義學習觀13
- (二) 人類語言學得機制13
- (三) 寫作心理轉(zhuǎn)換理論13-14
- (四) 全語文教學模式14-16
- 四、盲校日記寫作教學的實踐探索16-34
- (一) 拓展生活空間,增加經(jīng)驗積累16-20
- (二) 提升思維能力,豐富情感內(nèi)容20-25
- (三) 生活、思維、情感的文字轉(zhuǎn)換25-30
- (四) 加強寫作后的修改與講評30-34
- 五、盲校日記寫作教學的實際效果34-36
- (一) 能力有提高34-35
- (二) 作文喜收獲35-36
- 六、盲校日記寫作教學的研究結(jié)論36-37
- 主要參考文獻37-38
- 攻讀學位期間本人出版或公開發(fā)表的論著、論文38-39
- 后記39-40
- 詳細摘要40-4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寶梅;;特殊教育,特別的愛[J];才智;2011年17期
2 法蘭;;內(nèi)蒙阿拉善盟加大特殊教育資金投入[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1年06期
3 張文琪;;全納教育背景下淺析我國特殊教育的發(fā)展[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4 張延書;;堅持全納共享 促進融合超越[J];北京教育(普教);2010年07期
5 ;紐約市的特殊教育協(xié)助機構[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11年Z3期
6 宋彬峰;;特殊教育概念分析與個性化教育計劃啟示[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1年08期
7 周麗瓊;;淺談特殊學生的特殊教育[J];南昌高專學報;2011年03期
8 章小軍;;特殊教育校外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探索[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1期
9 張德生;;綜合實踐課在特殊教育中的意義和價值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1年11期
10 曹洪健;周楠;;韋氏兒童智力量表與特殊兒童測查:挑戰(zhàn)、改革與發(fā)展[J];中國特殊教育;2011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袁小俊;;特殊教育離不開家長的積極配合[A];第三屆全國兒童康復學術會第十屆全國小兒腦癱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2 武杰;;特殊教育實踐對幾種學習理論的檢驗及其分析[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3 攸根蘭;;淺談特殊教育中的人格教育及方法[A];盲人按摩教育、醫(yī)療與研究——中國盲人按摩學會第三屆第二次全國盲人按摩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9年
4 何敏學;王怡;;特殊教育的學校體育特點初探[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5 劉小梅;;愛國主義教育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特點和實施要點[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員會、青海省教育學會優(yōu)秀教育論文集[C];2000年
6 徐東良;王竹穎;;對少兒班學生自我感受性格的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7 吳英;王紅梅;;暢想二十一世紀的特殊教育康復機構發(fā)展趨勢(摘要)[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耳鼻咽喉科分會第十二次學術研討會暨嗓音言語聽力醫(yī)學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張和志;;張謇特殊教育思想概論[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9 郭志中;;抓學生特殊教育,促師生和諧發(fā)展[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一)[C];2009年
10 蔡文玲;;以“學生發(fā)展性評價”體系促進特殊學校包班制的發(fā)展[A];第三屆全國兒童康復學術會第十屆全國小兒腦癱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陳洋;特殊教育鏈初步形成[N];中國人口報;2003年
2 樊欣;重視和發(fā)展我省特殊教育[N];光華時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 姜楠;均衡發(fā)展特殊教育[N];吉林日報;2008年
4 中國特奧會執(zhí)行主席 柴俊勇;給予特殊學校特別的關愛[N];文匯報;2008年
5 市特殊教育學校校長 杜紅;特殊教育呼喚“兩頭延伸”[N];三峽日報;2008年
6 英山縣教育局 畢朝暉;特殊教育辦學解困之管見[N];黃岡日報;2009年
7 記者 張偉杰;特殊教育面臨“進得來出不去”困局[N];工人日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李文勇;畢節(jié)學院“恩梅特殊教育服務中心”落成[N];畢節(jié)日報;2009年
9 本報記者 劉小兵;特殊教育:給殘疾孩子插上騰飛的翅膀[N];光明日報;2009年
10 記者 楊忠陽;106個單位獲“全國特殊教育先進單位”稱號[N];經(jīng)濟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蘇雪云;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識及其對情緒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連峗;中國特殊音樂教育:歷史與現(xiàn)狀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0年
3 陳光華;自閉癥譜系兒童模仿能力系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雷江華;聽覺障礙學生唇讀漢字語音識別的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戴一中;臺灣師資培育變革與當時社會背景之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6 曾繁相;臺灣經(jīng)濟轉(zhuǎn)型與職業(yè)教育改革研究(1953-1989)[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7 葉正波;教育議事會:一個微觀教育管理體制的變革[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楊梅;公立學校的一次變革[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徐勝;智力障礙青少年自我決定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徐浙寧;2-5歲超常兒童對數(shù)的認知及其策略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玲;湖南特殊教育發(fā)展史研究(1949-2008)[D];中南大學;2010年
2 邵云;盲校日記寫作教學研究[D];蘇州大學;2007年
3 張淼;重慶市主城區(qū)民辦學前特殊兒童教育康復機構生存現(xiàn)狀與解決策略的個案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婷婷;江蘇省特殊學校教師繼續(xù)教育現(xiàn)狀調(diào)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5 周霞;湖南省特殊兒童義務教育的均衡發(fā)展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2年
6 陳韻竹;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背景下特殊教育教師繼續(xù)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7 李莎;殘疾兒童特殊教育法律問題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8 楊舜堯;論特殊教育法制保障的完善[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9 王俊麗;現(xiàn)代教學媒體在特殊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10 閆雁;聽障大學生美術欣賞教學中的思索[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9744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sjy/974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