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社會的互動:印度尼西亞華文學校經(jīng)費來源探析(1901—1966)
發(fā)布時間:2021-10-05 15:02
教育作為社會的構成要素之一,其發(fā)展、變革自與社會形成聯(lián)動關系。通過考察印度尼西亞華文教育一甲子盛衰的基礎上,梳理了學校經(jīng)費的主要來源,由此引申出以學校董事、教師學生及在地商家為代表的慈善群體。經(jīng)費來源的多元化與募捐活動的社會化,推進了學校與社會的交流。這主要體現(xiàn)在:一方面,籌措渠道成為華校對外展示的窗口;另一方面,慈善群體借助該渠道,成為教育與社會互動的中介人。
【文章來源】:八桂僑刊. 2019,(04)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相關學術史回顧
二、風雨滄桑:印度尼西亞華文教育發(fā)展六十載
(一)荷屬時期(1901—1942):自發(fā)展而至分化
(二)日據(jù)時期(1942—1945):遭打擊后趨恢復
(三)印尼建國初期(1945—1965):由復蘇再至衰落
(四)所存在問題
三、捐資及籌募:學校經(jīng)費的基本形態(tài)
(一)直接捐贈:月捐及貨捐
1. 定期供給之月捐
2. 商家補助之貨捐
(二)籌募資金:游藝會、展覽會與教育夜市
1. 以商品/活動展示為特色的游藝會與展覽會
2. 多姿多彩的教育夜市
四、校董、師生及商家:教育與社會互動的中介者
(一)華人精英為能籌措經(jīng)費,交互于華校與社會之間
(二)學校師生通過演劇籌款,依此由華校步入社會
(三)在地商家以捐資為媒介,進而溝通學校與社會之聯(lián)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吧城中華會館詩頌[J]. 謝基祥,周南京. 八桂僑刊. 2011(03)
[2]戰(zhàn)后印尼華文教育興衰探因[J]. 張強,王林琳. 海外華文教育. 2004(02)
[3]淺析印尼華文教育的復蘇及前景[J]. 周聿峨,陳雷. 比較教育研究. 2003(09)
[4]印度尼西亞泗水華文教育的歷史沿革[J]. 周南京. 八桂僑刊. 2003(01)
[5]印尼華文教育的過去、現(xiàn)狀和前景[J]. 溫北炎.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1(04)
[6]印尼華文教育的新形勢與幾點看法[J]. 溫北炎. 東南亞研究. 2000(02)
[7]1967年以來印尼華文教育的沉浮[J]. 溫廣益. 華僑華人歷史研究. 1997(03)
本文編號:3419988
【文章來源】:八桂僑刊. 2019,(04)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相關學術史回顧
二、風雨滄桑:印度尼西亞華文教育發(fā)展六十載
(一)荷屬時期(1901—1942):自發(fā)展而至分化
(二)日據(jù)時期(1942—1945):遭打擊后趨恢復
(三)印尼建國初期(1945—1965):由復蘇再至衰落
(四)所存在問題
三、捐資及籌募:學校經(jīng)費的基本形態(tài)
(一)直接捐贈:月捐及貨捐
1. 定期供給之月捐
2. 商家補助之貨捐
(二)籌募資金:游藝會、展覽會與教育夜市
1. 以商品/活動展示為特色的游藝會與展覽會
2. 多姿多彩的教育夜市
四、校董、師生及商家:教育與社會互動的中介者
(一)華人精英為能籌措經(jīng)費,交互于華校與社會之間
(二)學校師生通過演劇籌款,依此由華校步入社會
(三)在地商家以捐資為媒介,進而溝通學校與社會之聯(lián)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吧城中華會館詩頌[J]. 謝基祥,周南京. 八桂僑刊. 2011(03)
[2]戰(zhàn)后印尼華文教育興衰探因[J]. 張強,王林琳. 海外華文教育. 2004(02)
[3]淺析印尼華文教育的復蘇及前景[J]. 周聿峨,陳雷. 比較教育研究. 2003(09)
[4]印度尼西亞泗水華文教育的歷史沿革[J]. 周南京. 八桂僑刊. 2003(01)
[5]印尼華文教育的過去、現(xiàn)狀和前景[J]. 溫北炎.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1(04)
[6]印尼華文教育的新形勢與幾點看法[J]. 溫北炎. 東南亞研究. 2000(02)
[7]1967年以來印尼華文教育的沉浮[J]. 溫廣益. 華僑華人歷史研究. 1997(03)
本文編號:34199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sjy/3419988.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