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通過融合式適應體育教學改善智障學生的體適能
本文關鍵詞:試論通過融合式適應體育教學改善智障學生的體適能
【摘要】:智力障礙學生身心的特殊性導致其體適能狀況不良,如何改善智障學生的體適能就成了特殊體育教學所關心的問題。融合式適應體育教學則為如何在保障體育教學質(zhì)量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促進智障學生與普通學生交流,回歸主流社會,促進智障學生健全人格的發(fā)展,改變健全學生對智障學生的態(tài)度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經(jīng)驗。盡管融合式適應體育教學在我國從理念到最終實施會遇到很多問題,而且是一個比較慢長的過程,但是,隨著殘疾人權益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促進殘疾人士與普通人士融合的體育教育一定會不斷發(fā)展。
【作者單位】: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南京特殊教育職業(yè)技術學院;
【基金】: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2年度課題教育部青年項目“智力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項目編號:ELA120408)階段研究成果
【分類號】:G764
【正文快照】: 1問題提出智障,也稱精神發(fā)育遲滯,是個體在18歲之前的生長發(fā)育期,智力與適應行為兩方面出現(xiàn)嚴重缺陷的表現(xiàn)。智力障礙者的自我照顧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較差,自身的健康往往需要依賴別人的照顧,因此,智障者的體適能狀況就需要特別關注。Beaseley(1982)指出,智障者有認知或語言能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戴昕;馬廷惠;趙光輝;;智障兒童下肢力量與平衡能力的關系[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2 李紅;智力弱后兒童的體育教學探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3 吳雪萍;章建成;;不同動作技能活動方式對智障成年人體質(zhì)健康的影響[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4 張加貝;試論特殊體育學的內(nèi)涵與外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年06期
5 高學民;徐本力;施敏;;弱智學生全腦型體育教育模式的實踐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6年07期
6 邵志春,徐佩佩;培智學校體育課程整合初探[J];中國特殊教育;2004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坤;潘明;;安徽省特殊教育學校課余體育訓練思考[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1期
2 熊西宇;;淺談成功體育教學模式在特殊教育學校的實施[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6年09期
3 張帆;張麗;胡延;李靜;吳林珍;;對中老年人體質(zhì)改善程度的實驗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4 王南;;學校體育對學生道德教育的作用[J];搏擊(體育論壇);2011年11期
5 黎周浩;;關于2008年廣州市中考體育加試制度改革的探討[J];才智;2011年02期
6 公為剛;孫興東;;高校特殊體育教學與評價體系的研究[J];當代職業(yè)教育;2012年01期
7 王沖;;我校特殊體育教學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10年02期
8 李世明;劉鎮(zhèn)銘;隋連香;盛國瑞;曲淑娟;康平;;對智障學生注意缺失的運動干預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年12期
9 徐衛(wèi)華;何青;;全納教育背景下對安徽省特殊體育教育師資培養(yǎng)模式的思考[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3年13期
10 張旭敏;;對我國農(nóng)村殘疾學生體育教學的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1年27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吳燕丹;生命關懷視野下調(diào)適性體育課程的理論與實踐[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2 張先鋒;備戰(zhàn)2008年殘奧會我國田徑項目核心人力資源開發(fā)與管理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關悅;上海部分高校體質(zhì)弱勢群體參與體育活動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孫偉偉;上海市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育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3 徐小青;特殊教育學校體育課程目標的理論構建[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偉艷;核心力量鍛煉對中度智力障礙兒童平衡能力的影響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沈樂群;江蘇省部分高校健康弱勢群體保健體育課開展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潘紅玲;家庭體育干預對特殊兒童發(fā)展影響的個案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7 郭瑞華;北京市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育現(xiàn)狀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8 劉寶貴;北京市普通高校體育教師對教授身心障礙學生之態(tài)度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9 王薇;遼寧省特殊教育學校陽光體育運動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10 程曉玲;武漢市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育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南潔,劉紹曾;弱智學生有氧鍛煉運動處方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9年02期
2 李向東;;動作技能教學模式建構[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3 馬維平;特殊體育論探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0年S1期
4 吳雪萍;;特殊奧林匹克運動的特性、結(jié)構和功能[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5 唐征宇,馬妍;加強殘疾學生體育教學與鍛煉研究 提高殘疾學生身心健康水平[J];體育科研;2001年01期
6 陳嚴;郝衛(wèi)亞;溫煦;莊潔;;簡易力量測試法和等速肌力測試相關性研究[J];體育科學;2006年09期
7 楊貴軍,張新安;體育鍛煉對心理缺陷癥的影響和改善作用[J];體育學刊;1999年05期
8 李世昌,王和平,蘇堅貞,陳軍;弱智兒童上肢關節(jié)活動感知能力與精細動作控制能力的相關性[J];中國臨床康復;2002年13期
9 夏蓮芳;;淺談中、重度弱智兒童的綜合課教學[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03年05期
10 馬廷慧;成年智障人士康復訓練服務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特殊教育;2004年06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冬華;;談談兒歌在幼兒體育教學和活動中的運用[J];天津教育;1980年06期
2 袁大忠;;體育教學中的問答[J];中國學校體育;1983年03期
3 屈光明;;突出體育教學的師范特點[J];師范教育;1987年07期
4 金保;;體育教學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1988年03期
5 金福春;;在體育教學中發(fā)展學生個性[J];浙江體育科學;1989年01期
6 文宇興;體育教學中的思想品德教育[J];江西教育;1992年09期
7 楊柏林,王輝,鄭洪才;關于體育教學中德育教育效果的探討[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4年S1期
8 方蛟龍;試論體育教學與學生的心理指導[J];體育函授通訊;1994年Z2期
9 ;體育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意志品質(zhì)[J];湖北教育;1995年06期
10 鄧廣南;情緒對女生體育課的影響及其調(diào)節(jié)方法[J];四川體育科學;1996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鐘明寶;張春燕;王新;張厚福;;學校體育教學資源分配公平問題透視[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2 臧正道;;體育教學中美育的新體現(xiàn)[A];校園文學編輯部寫作教學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何瑞英;;如何使德育滲透于體育教學中[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4 楊凡;;淺談學校體育教學中如何實施心理健康教育[A];第8屆全國運動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5 肖亞玲;田靜;;進一步深化我校航海體育教學改革[A];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學優(yōu)秀論文集[C];2009年
6 曾超剛;;提升體育教師綜合素質(zhì) 廣促體育教學[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五)[C];2009年
7 蘇建國;高占濤;;淺談聾啞學校體育教學中的心理健康[A];殘疾人體育研究——首屆全國殘疾人體育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選編[C];2004年
8 邵桂華;;基于超循環(huán)的體育教學可持續(xù)發(fā)展模式研究[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9 何歡春;;小學體育教學中“弱勢群體”的成因及對策[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年
10 劉義華;李敏;;開發(fā)籃球校本課程的調(diào)查與分析[A];浙江省體育科學學會學校體育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一屆論文報告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邸新永 作者單位:保定市二十四中;在體育教學中貫穿衛(wèi)生保健教育[N];河北經(jīng)濟日報;2004年
2 山東省濰坊市濱海區(qū)濱海中學 王榮春;體育教學如何實施素質(zhì)教育[N];中國體育報;2009年
3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教授 梁國立;引導教師科學實施體育教學[N];中國教育報;2009年
4 陜西省西安市灞橋區(qū)四棉小學 于曉龍;多媒體在體育教學中的嘗試[N];西部時報;2009年
5 山東滕州市荊河街道平行路小學 黃偉;體育教學如何體現(xiàn)素質(zhì)教育[N];中國體育報;2009年
6 鄢梅;在體育教學中滲透素質(zhì)教育[N];六盤水日報;2010年
7 堯都區(qū)段店聯(lián)校 賀杰鋒 溫鴻云;體育教學 如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N];臨汾日報;2010年
8 九江學院潯陽附中 陳士明;把德育貫徹到體育教學中[N];九江日報;2010年
9 江蘇省響水中學 吳海港;新形勢下如何達成體育教學的任務[N];學知報;2010年
10 莊浪縣朱店中學 李五洋;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N];甘肅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邵桂華;體育教學的自組織觀[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2 曲新藝;學校體育教學問題的教育生態(tài)學診斷[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3 劉新民;中小學體育教學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2年
4 楊小明;體育教學中的道德教育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5 王健;運動技能與體育教學[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6 李梨;淫羊藿苷對缺血再灌致腦損傷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5年
7 駱秉全;美與和諧[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8 劉志紅;學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構建與可操作性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王羽;體育教學世界的生命回歸探索[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10 代小華;三種神經(jīng)系統(tǒng)遺傳疾病的分子和細胞遺傳學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志剛;長春市特殊教育學校體育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2 楊歡;內(nèi)蒙古東部區(qū)高校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陳敏;基礎教育體育教學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教育觀探析[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4 王光立;濟南市中學足球教學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朱文;主體參與與體育教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郭寰宇;中職學校體育教學對學生體育精神培養(yǎng)的實驗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楊邵豫;體育教學在學生德育培養(yǎng)中的價值以及滲透途徑的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8 趙世杰;網(wǎng)絡教育技術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9 吳素芬;長株潭高等職業(yè)院校體育教學現(xiàn)狀與發(fā)展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10 張磊;多媒體技術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應用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2118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sjy/1211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