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之推教育理念對古代家庭教育的貢獻
本文關鍵詞:顏之推教育理念對古代家庭教育的貢獻
【摘要】:顏之推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家,繼承和發(fā)展著儒家正統(tǒng)的教育思想,特別是整理、豐富了中國古代家庭教育的理論體系。他的傳世經典《顏氏家訓》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了他的家庭教育理念,對古代家庭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作者單位】: 鹽城師范學院;
【分類號】:G78
【正文快照】: 顏之推(531—約595),字介,瑯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史評其為“著名的歷史學家、文學音韻學家、教育思想家”[1]423。他年少好學,幼年就開始斷文識字、博讀群書,12歲時已修學老莊哲學與《傳》、《樂》等經典名作,開卷益智,使他明格知變,通古達今,為他以后成為大家打下堅實的基
【參考文獻】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安徽省社科院哲學所 汪雙六;[N];光明日報;2009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舜清;;論儒家“生”之倫理的理論淵源[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3期
2 葛學港;;淺論《禮記》中的祭禮[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12期
3 房春艷;項曉靜;;明清時期安康宗教文化建筑——無梁殿探析[J];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4 胡祥云;人性演化環(huán)節(jié):道德教育把握的關鍵[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5 董根明;;能力為本,通識為基,人文為魂——人文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理念探析[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6 王紅霞;;子夏生平考述[J];北方論叢;2006年04期
7 李真真;;宋人“黨”觀念探析[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8 遲成勇;;儒家道德修養(yǎng)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構[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9 于翠玲;;中學生名著讀物的出版偏向——兼論從媒介素養(yǎng)角度引導中學生閱讀名著[J];編輯之友;2011年04期
10 周丹;;康有為革命觀念的再解讀[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程萃文;;儒家的家庭養(yǎng)成教育觀及其當代價值[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牟穎;;首善之區(qū)需首善之思——首善之區(qū)文化建設與傳統(tǒng)文化[A];儒學與二十一世紀文化建設:首善文化的價值闡釋與世界傳播[C];2007年
3 王凌;;通過諺語對比中日兩國的經濟文化[A];日語教學與日本研究——中國日語教學研究會江蘇分會2012年刊[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潘新麗;中國傳統(tǒng)醫(yī)德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田夏彪;文化認同視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補機制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3 張敏;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大學生精神成人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鄒輝杰;試論曾子學派的“孝”[D];復旦大學;2011年
5 林蘇閩;西漢儒學的自然主義轉型董仲舒哲學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6 徐桂秋;孟子文藝思想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7 趙永平;陸游散文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何繼齡;傳統(tǒng)人生禮儀儀式與古代個體品德培育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孫艷;同光體代表詩人心路歷程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10 李麗麗;先秦儒家和諧教育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歐洋;六朝駢文的興盛與形式美學的發(fā)展[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魯京京;古史辨派對《史記》中先秦史料評判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華宇;先秦兩漢天下觀[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家惠;國民政府時期青島慈善事業(yè)研究(1929-1937)[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5 周志明;亞里士多德與孔子的德福觀之比較[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王坤;北朝書信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周貝利;董仲舒的經權倫理思想探微[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王曉飛;先秦儒家“仁愛”思想及其價值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馮暉;先秦諸子引《詩》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劉文毅;春秋時期流亡公子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勤玲;;《顏氏家訓》 家教明訓[J];教育文匯;2010年04期
2 馬鄭豫;;論顏之推的兒童教育思想及其對現(xiàn)代啟示[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1年01期
3 陳朝暉;《教育漫談》與《顏氏家訓》中家庭教育思想的比較[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4 汪金友;;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顏之推和他的“早期教育”理論[J];河北教育(教學版);2007年06期
5 孫明月;;顏之推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啟示[J];河南職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業(yè)教育版);2009年02期
6 姜巍巍;;《顏氏家訓》中的傳統(tǒng)家庭教育思想及現(xiàn)代啟示[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0年34期
7 戴莉;顏之推的家庭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對現(xiàn)代家庭教育的啟示[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8 高梅;;顏之推的家庭教育觀[J];科教文匯(上半月);2006年09期
9 雷成耀;;試論顏之推的家庭幼兒教育思想[J];當代教育論壇(校長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10 韓國海,周玉榮;顏之推家庭教育思想述評[J];遼寧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秦學智;;顏之推論學習[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范宏文;;吸取我國古代家教精華 建立當代家教科學體系[A];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教育實驗研究文集(第二卷)[C];1993年
3 黃偉;;吳汝綸家教思想淺析[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二屆全國桐城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邵正坤;;試論北朝時期的家庭教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韓文旭;黃屹軍;;弘揚家庭傳統(tǒng)美德 培育四有時代新人[A];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教育實驗研究文集(第三卷)[C];199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本報記者 宋廣玉;最重要的是教孩子做人[N];南京日報;2007年
2 本報記者 郭銘 實習生 謝瑩瑩;暑期閱讀:熱點還是盲點[N];中國教育報;2009年
3 虞圣強;今天我們怎么做父母[N];常州日報;2011年
4 平凡;創(chuàng)建學習型城市斷想[N];咸陽日報;2008年
5 張韶云;淺談家庭文化的教育功能[N];煙臺日報;2006年
6 本報記者 林穎;僅有母愛是不夠的[N];解放日報;2009年
7 宋莊;“故事是學術的一種”[N];工人日報;2011年
8 本報記者 邵瀅;家庭教育,,離我們是近還是遠?[N];開封日報;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秦敏燕;顏之推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2 李春芳;《顏氏家訓》中的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王春輝;顏之推兒童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4 溫超;《顏氏家訓》文體寫作觀念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2年
5 韓敬梓;《顏氏家訓》的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6 裴香花;延邊朝鮮族家庭教育理念問題研究[D];延邊大學;2008年
7 弓松濤;對中國傳統(tǒng)家庭教育思想的思考[D];中國石油大學;2007年
8 周麗琴;主體性視野下傳統(tǒng)家庭教育理念的缺失及現(xiàn)代轉向[D];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9 徐芳;當代中國家庭道德教育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10 于蕾;屯堡家庭教育中家訓的價值分析[D];西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1618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sjy/1161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