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幼兒家庭親自然培養(yǎng)現狀及對策
本文關鍵詞:3~6歲幼兒家庭親自然培養(yǎng)現狀及對策
更多相關文章: 親近自然 環(huán)境教育 家庭教育
【摘要】:親近自然本是幼兒的天性,但隨著城市的發(fā)展、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的因素阻礙了幼兒對自然的親近。本研究運用問卷調查法及訪談法,對801位家長進行了調查,結果發(fā)現:家庭多會選擇就近的公園作為主要的親自然地點;主要利用周末及節(jié)假日帶孩子親近自然;只有不到1/3的家庭能夠做到經常帶孩子親近自然;孩子在自然中對動物關注度最高,對植物關注度最低;超過1/3的幼兒需要在成人或同伴的陪伴下才能比較持久地探索自然。家長認為影響孩子親自然的主要原因是自己忙累沒時間帶孩子去親自然、受氣候影響,以及孩子要學習各種才藝特長沒時間去。家長應提高對幼兒親自然培養(yǎng)的重視程度,不應低估幼兒對自然的適應力,并為其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家長應提高自身參與活動的技巧,并增加幼兒與同伴探索自然的機會。此外,幼兒園還應為家庭搭建平臺,對其親自然活動的開展進行有效引導。
【作者單位】: 西北工業(yè)大學幼兒園;
【關鍵詞】: 親近自然 環(huán)境教育 家庭教育
【基金】: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1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3~6歲幼兒親自然情感培養(yǎng)策略的實踐研究”(批準號:DHA11024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G78
【正文快照】: 一、問題提出大自然中蘊含了無窮的智慧與奧秘,吸引著幼兒去探尋、去發(fā)現,親近自然是幼兒的天性。中國學前教育的奠基人陳鶴琴先生在他所創(chuàng)辦的幼兒園中,就常常帶孩子們親近自然,并指出“這種郊游對于小孩的身心、知識、行為都有很好的影響!盵1]幼兒在與大自然的交流中獲得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張新立;;讓兒童的游戲親近大自然[J];學前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范時杰;;盧梭自由學說的雙重性[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2 劉鐵芳;;從蘇格拉底到杜威:教育的生活轉向與現代教育的完成[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0年02期
3 孫喜亭;學生德性或德行能由內而外的生成嗎?[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6期
4 姚素慧;;幸福:兒童教育的終極目標[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7期
5 劉黎明;;論西方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歷史嬗變及其特征[J];武陵學刊;2011年03期
6 張國慶;;論盧梭兒童教育觀對我國數學教育的啟示[J];成功(教育);2011年16期
7 姜健;;一視同仁態(tài)度下獨生子女優(yōu)劣勢分析[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8 范兵;;弗萊雷成人教育思想解讀[J];成人教育;2010年06期
9 杜健一;;簡述西方社會“兒童觀”的流變歷程[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0年02期
10 吳振塵;;解讀幼兒動畫《牙牙學語》[J];長沙師范?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董東華;;“培優(yōu)輔差”的內涵及其實現[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二五階段性成果集(華南卷)[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向海英;學前教育課程創(chuàng)生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郭芳;自然體育分類體系構建及其生態(tài)化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天平;追尋完整的人[D];西南大學;2011年
4 王俏華;論我國榜樣教育中的道德問題[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鄭雪松;少數民族預科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6 趙娟;中國近現代教育小說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7 張宏斌;中國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2年
8 曹永國;自然與自由[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9 李麗;追尋學習的生存論意義[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10 蘇鴻;邁向意義的世界[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婷;中學語文生成性閱讀教學中生成性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陳妍;藝術類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陳然;詞匯語境教學法在初中低年級詞匯教學中的應用及其反思[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周定;農村留守兒童的情感問題與學校的教育應對[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5 徐君;高中生地理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夏磊;小學語文教學兒童閱讀觀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高曉暉;探究性教學對發(fā)展中學生數學能力的實驗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8 魏丹丹;新課程高中地理活動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9 郭來彥;普通高中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生價值觀形成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10 馬軍凱;《愛彌兒》中德育思想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探討[D];河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錢芬;把真正的大自然還給孩子[J];早期教育;2003年10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盧曼慧;劉瑩;吳宏川;;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現狀及其培養(yǎng)途徑[J];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2 趙輝;;大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培養(yǎng)的思考[J];大連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3 余蘭;;我國體育經濟人才培養(yǎng)現狀思考[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4 邵偉志;郭亞旎;;我國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現狀及培養(yǎng)模式研究[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02期
5 朱曉江;陳瀛;;我國高校在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方面存在的問題與解決辦法探析——與美國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現狀的比較[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9期
6 陳曉華;;高校學生籃球裁判員可持續(xù)發(fā)展培養(yǎng)的研究[J];湘潮(下半月);2011年07期
7 許彩明,王飛;山東省競技運動后備人才培養(yǎng)現狀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02年04期
8 ;陜西省高技能人才培養(yǎng)現狀及改進建議[J];中國培訓;2005年02期
9 金帆;莊廣秋;;我國田徑運動后備人才培養(yǎng)現狀的調查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10 孫建偉;;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現狀及問題分析[J];冶金經濟與管理;2007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云宏;;我國籃球后備人才(13-18歲)培養(yǎng)現狀的調查研究[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2 簡濤;王園園;;我國教練員培養(yǎng)現狀及對策研究[A];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運動會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3 黃照略;郝江;;呼吸治療與呼吸治療師[A];第五屆全國災害醫(yī)學學術會議暨常州市醫(yī)學會急診危重病及災害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首屆年會學術論文集[C];2009年
4 劉穎;;關于研究生教育體制的探討——嚴格研究生中期考試制度[A];北京力學學會第12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5 楊學軍;石穎;;上海部分高校高水平運動員培養(yǎng)現狀及對策研究[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6 劉富順;姜傳銀;;優(yōu)秀武術散打運動員培養(yǎng)模式的研究[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7年
7 張鵬;劉助柏;;高校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現狀及對策研究[A];“十一五”與青少年發(fā)展研究報告——第二屆中國青少年發(fā)展論壇暨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6)[C];2006年
8 高凌;;我國護理研究生人文素質培養(yǎng)現狀及培養(yǎng)模式初探[A];河南省護理學會臨床護理師資培訓暨護理教育學術研討會資料匯編[C];2007年
9 李先軍;;中國現代園林教育的發(fā)展和人才培養(yǎng)現狀、問題及對策[A];中國風景園林教育大會論文集[C];2006年
10 趙世光;;日本神經外科專業(yè)醫(yī)生制度和專業(yè)醫(yī)生培養(yǎng)現狀[A];中國醫(yī)師協會神經外科醫(yī)師分會成立大會資料匯編[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劉允海;“技工荒”背后的缺失[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5年
2 毛立輝;時代需要創(chuàng)新生活方式的人才[N];中國服飾報;2008年
3 高思;學生素質是衡量培養(yǎng)質量的關鍵因素[N];中國教育報;2006年
4 本報記者 馬佳;企業(yè)與人才:正向彼此靠近[N];中國黃金報;2008年
5 馬亞娜 宋雪佳;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人才培養(yǎng)現狀[N];醫(yī)藥經濟報;2006年
6 畢詩成;做學問原本是件奢侈事兒[N];中華工商時報;2006年
7 記者 謝苗楓 梅志清 實習生 鐘振華;逾九成單位仍需“萬金油”[N];南方日報;2005年
8 魏娜 席裕庚;博士生質量堪憂[N];人民政協報;2005年
9 胡會群;衛(wèi)生部長的母校情[N];上饒日報;2007年
10 信息產業(yè)部信息推進司司長 宋玲;電子商務與人才培養(yǎng)[N];計算機世界;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龐挺;我國藥學服務型人才需求預測研究[D];沈陽藥科大學;2008年
2 盧伯春;中小學體育名師的培養(yǎng)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麗;遠程教育資源支撐下的甘肅農村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6年
2 張平;初中生實驗探究能力培養(yǎng)現狀的調查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8年
3 張玉梅;初中生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王凌菲;我國東部沿海七省市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現狀的調查與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陳駿;“大超聯賽”運動員培養(yǎng)現狀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6 賀春亮;北京市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培養(yǎng)路徑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8年
7 周英;對華東地區(qū)體育教育訓練學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現狀的調查與研究[D];蘇州大學;2003年
8 段立群;重慶市技能人才培養(yǎng)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9 段立群;重慶技能人才培養(yǎng)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10 楊璐璐;對我國普通高校在職教師公共藝術(音樂)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yǎng)現狀的調查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1215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sjy/1121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