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讀癥兒童磁共振腦成像研究——優(yōu)化體素形態(tài)學分析
本文關鍵詞:失讀癥兒童磁共振腦成像研究——優(yōu)化體素形態(tài)學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磁共振腦成像 失讀癥 體素形態(tài)學 灰質 白質
【摘要】:使用3.0T磁共振掃描儀對15位失讀癥兒童和15位正常兒童進行腦部T1加權成像,在Matlab和SPM8環(huán)境下運用優(yōu)化體素形態(tài)學方法對兩組受試腦灰質和腦白質容量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失讀癥兒童和正常兒童的整體腦容量沒有顯著性差異(灰質p=0.664,白質p=0.598,腦脊液p=0.145,腦總容量p=0.447);但與正常兒童相比,失讀癥兒童左腦額中回(left middle frontal gyrus)灰質和左腦顳中回(left middle temporal gyrus)白質腦容量低于正常兒童(puncorr0.001)。研究表明,兒童失讀癥可能與左腦語言區(qū)灰質、白質容量降低有關。
【作者單位】: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商務英語學院;
【關鍵詞】: 磁共振腦成像 失讀癥 體素形態(tài)學 灰質 白質
【分類號】:G760
【正文快照】: 一、引言失讀癥(dyslexia)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發(fā)展障礙。據(jù)估計,在西方國家患失讀癥兒童的比例大約為5-17%[1],其中50-70%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2-3]。失讀癥兒童的語言障礙主要表現(xiàn)在語音識別速度慢或不準確。而語音能力直接影響到詞匯和句子理解并影響學習能力。但他們在智力、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科學沙龍[J];聰明泉(中學版);2004年09期
2 ;科技新知[J];少兒科技;2004年06期
3 魏高峽;羅勁;李佑發(fā);;基于體素的優(yōu)秀跳水運動員大腦結構性特征研究[J];自然科學進展;2009年07期
4 吳祖光;;偷錢[J];創(chuàng)新作文(初中版);2010年03期
5 王憲忠;漢字能治病[J];新少年;2003年12期
6 李文昌;論語言障礙[J];松遼學刊(社會科學版);1997年01期
7 素靜;北京的時尚表情[J];現(xiàn)代交際;2002年04期
8 陵生;男性比女性更聰明嗎?[J];青少年科技博覽(中學版);2004年Z4期
9 ;學習魔術能使大腦發(fā)達[J];少兒科技;2004年03期
10 佚名;生命的養(yǎng)料[J];世界中學生文摘;2004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虹;丁振華;;缺氧對大鼠腦灰質神經元鈉通道蛋白發(fā)育的影響[A];中國蛋白質組學首屆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2 陳曉光;;Ca~(2+)促進人骨髓基質細胞的生長因子分泌和人腦灰質微血管內皮細胞的血管形成[A];第八屆全國生化藥理學術討論會暨第七屆Servier獎頒獎大會會議摘要集[C];2003年
3 解觀朋;范華東;馬秀存;;腦、脊髓切片染色標本的制作[A];山東解剖學會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5年
4 丁美萍;王晶;蔣艷;;多發(fā)性硬化的灰質病變[A];2007年浙江省神經病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5 李繼民;王小姍;董靖德;靳凌;張曉雷;張麗;;脊髓灰質炎后綜合征的臨床特點和診斷(附2例報道)[A];第十一屆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6 崔建;郝莉;;下丘腦錯構瘤的疾病簡介及護理[A];全國外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7 林寶玉;鄒鑫祜;;Kolymopora屬的發(fā)現(xiàn)及其地層意義[A];地層古生物論文集(第十一輯)[C];1984年
8 葉濱賓;;主要累及灰質、基底節(jié)和腦干的遺傳代謝性腦病的影像學表現(xiàn)[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八次全國放射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9 林寶玉;鄒鑫祜;;浙贛地區(qū)晚奧陶世的四射珊瑚化石[A];地層古生物論文集(第十四輯)[C];1986年
10 李宗尚;;HIE的CT表現(xiàn)及療效觀察[A];第十二屆全國臨床醫(yī)學影像學術會議、第四屆東北三省放射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實習生 王若素 記者 陳丹;人腦灰質越多越聰明[N];科技日報;2004年
2 北訊;聰明不聰明 基因有關連[N];醫(yī)藥經濟報;2001年
3 ;美發(fā)現(xiàn)男女智力“殊途同歸”[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4 ;災難影響大腦生長[N];上海科技報;2008年
5 本報記者 張旭軍;不要輕視這5%[N];網絡世界;2004年
6 雯心;大腦發(fā)育按部就班 新生細胞影響學習[N];健康報;2007年
7 本報實習記者 劉晨 ;脊髓炎怎樣治療?[N];健康時報;2004年
8 本報記者 王均珠;九萬兒童可免費服苗[N];貴陽日報;2008年
9 記者 謝培 王艷紅 曹麗君 張樂 胡玲;生命科學[N];新華每日電訊;2004年
10 殷浩;中風的臨床表現(xiàn)[N];農村醫(yī)藥報(漢);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和林;弈的奇跡[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劉海洪;精神分裂癥患者腦灰質、白質和固有網絡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3 馬寧;首發(fā)重性抑郁癥患者腦功能和腦結構的磁共振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4 胡榮;脊髓損傷后膠質瘢痕形成規(guī)律及酸敏感離子通道在脊髓損傷中的作用與機制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8年
5 倪建明;彌散和彌散張量成像在缺血性腦梗死中的應用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6 姜興岳;磁共振波譜成像及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在外傷性腦損傷的應用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7 王芳;多發(fā)性硬化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9年
8 苗延巍;健康人和多發(fā)性硬化(MS)腦鐵代謝的磁敏感加權成像(SWI)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0年
9 季明;濕度場下灰質泥巖的力學性質演化與蠕變特征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09年
10 李暉;神經根型頸椎病發(fā)病特點與頸脊髓相關神經通路間關系的臨床和基礎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夏巍巍;腦磁共振結構與功能圖像分析[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5年
2 王晏雯;漢語失讀癥的起因辨析[D];浙江大學;2007年
3 張娜;漢語失讀癥的實驗神經心理學初步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4 趙曉瑜;漢字失讀癥的部件加工機制[D];浙江大學;2007年
5 李小媚;大鼠生后早期腦內小膠質細胞形態(tài)學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9年
6 王泳;腰骶段脊髓中央管周圍灰質及背角淺層NOS陽性神經元與針刺鎮(zhèn)痛機制分析[D];鄭州大學;2002年
7 鐘進;彌散張量成像在急性腦梗死中的臨床應用[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4年
8 茄學萍;漢語閱讀障礙的認知神經心理學機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司徒衛(wèi)軍;慢性精神分裂癥腦區(qū)域灰質密度及白質纖維磁共振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10 李鶴虹;早產兒痙攣性腦癱形態(tài)學危險因素的相關分析[D];暨南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0512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tsjy/1051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