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學課程的范式轉換及其驅動機制
本文選題:高校課程 + 結構性特征 ; 參考:《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5年02期
【摘要】:大學教學課程的形成與變化,受到來自社會文化、院校層面、學習者三方力量的綜合影響。本研究在探討我國高校課程范式轉換及其存在爭議的基礎上,利用學生調查從實證角度,探討當前高校課程體系的結構性特征及其背后的影響機制。研究發(fā)現(xiàn):(1)我國大學教學課程體系取向選擇中存在著三大重要維度:應用性取向、廣深性取向、基礎性取向;(2)課程設置取向受到院校的學歷層次、學術選拔性等組織稟賦、教學資源以及學生需求的影響。
[Abstract]:The formation and change of university teaching curriculum are influenced by the tripartite force of social culture, college level and learners. On the basis of discussing the paradigm shift of university curriculum in our country and its controversy,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ent curriculum system and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behind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tudents' investigation from an empirical point of view.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re are three important dimensions in the selection of orientation of university teaching curriculum system in China: applying sexual orientation, wide and deep sexual orientation, and basic sexual orientation. The influence of teaching resources and students' needs.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
【基金】:首都高校教學質量與學生發(fā)展監(jiān)測項目
【分類號】:G642.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本立;;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1年04期
2 吳稼稷;論教學課程和課程教學[J];麗水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3 王洪亮;;實踐性電子教學課程的模式建立分析[J];統(tǒng)計與管理;2014年02期
4 蔣靜愉;;做孩子學習的支持者和引導者——“沉與浮”的設計教學課程案例[J];學前課程研究;2009年10期
5 ;第十八屆大專班政法專業(yè)教學課程表(2005年5月—2008年4月)[J];刊授黨校;2006年Z1期
6 ;第十九屆大專班政法專業(yè)教學課程表(2006年5月—2009年4月)[J];刊授黨校;2006年Z1期
7 宋麥玲;;增設中職學校教學課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J];中國物流與采購;2008年18期
8 孫志剛;;“項目”教學課程建設的研究與設計[J];才智;2013年29期
9 高愛華;;在設計教學課程實施中提高幼兒的記錄能力[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0年01期
10 胡繼岳,章國英,貢獻;網上國際寫作教學課程初探[J];開放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階梯捐贈中小學線上教學課程[N];計算機世界;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玉肅;問題式網絡教學課程設計[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8569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856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