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渝泰國留學生跨文化適應調查研究
本文選題:重慶 + 泰國留學生; 參考:《西南大學》2013年碩士論文
【摘要】:跨文化適應研究是對外漢語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研究留學生群體的一個無法回避的重難點。本研究立足于來渝泰國留學生,目的在于找出留學生在渝跨文化適應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的提出可行性建議,幫助留學生提高跨文化適應性,以期更好的在渝生活和學習。 本文以跨文化適應為研究視角,通過問卷調查和個案訪談等方式進行,從社會適應、心理適應、跨文化交際適應和學習適應四個方面對在渝泰國留學生進行跨文化適應調查研究,從而得出在渝泰國留學生在這四個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社會適應方面包括生活環(huán)境、人際交往、服務模式、公德意識和社會支持:心理適應方面包括來渝時間與心理、年齡與心理和性別差異與心理;跨文化交際方面包括對目的國了解概況、對于目的國的交流意愿、跨文化交流態(tài)度和對目的國的客觀評價;學習適應方面包括學習接觸適應和學習獲得。立足以上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對留學生的訪談結果,有針對性的總結出在渝泰國留學生在社會適應、心理適應、跨文化交際適應和學習適應等各方面的相應對策,以期提高在渝泰國留學生的適應能力,同時也為在渝高校對泰國留學生的教學及管理提供少許建議。
[Abstract]: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tudy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find ou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overseas students'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in Chongqing, and put forwar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to help foreign students improve their cross-cultural adaptability. In order to better live and study in Chongq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case interview, this paper aims at social adaptation,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and so on. The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of Thai students in Chongqing and Thailand is investigated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daptation and learning adaptation,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se four aspects are obtained. The main aspects of social adaptation include living environment,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 mode, public morality consciousness and social support: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includes time and psychology, age and psychology and gender difference and psychology;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clude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arget country, the willingness of the destination country to communicate, the attitud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destination country, and the aspect of learning adaptation includes learning contact adaptation and learning acquisition. Based on the above problems,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interviews with overseas student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in the aspects of social adaptation,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daptation and learning adaptation of Thai students in Chongqing and Thailand.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mprove the adaptability of Thai students in Chongqing, and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of Thai students in Chongq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G648.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進;;文化適應問題研究:西方的理論與模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2 鄭碧群;論泰中漢語教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國際交流[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3 孫杏林;;文化沖擊與跨文化交際[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4 李亞青;余志科;;來華留學生跨文化交際障礙淺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12期
5 邱新;宋瑛;;重慶市高校在教育國際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6 徐興旺;切實貫徹《高等教育法》 推動重慶高教事業(yè)發(fā)展[J];重慶社會科學;2002年02期
7 陳朝樞;讓重慶高等教育國際化在西部大開發(fā)中閃光[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8 金國紅;;重慶市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9 邵旭平;;跨文化交際對重慶高校留學生教育管理的啟示[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10 袁慧;從跨文化交際理論看如何提高留學生的適應能力[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陳慧;常悅珠;;在華留學生常見心理適應問題研究[A];北京高校來華留學生教育研究[C];2008年
2 常悅珠;陳慧;;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階段研究[A];北京高校來華留學生教育研究[C];2008年
3 劉瀟肖;艾忻;;來華留學生校園適應現(xiàn)狀研究[A];北京高校來華留學生教育研究[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朱國輝;高校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曹云華;從文化適應的角度看東南亞華人與當?shù)孛褡宓年P系[D];暨南大學;2001年
3 Ismail Hussein Hashim;應激源感知和應對技巧的文化、性別差異:對留學中國的非洲學生、日本學生和西方學生的跨文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楊軍紅;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婷;德日在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對比[D];浙江大學;2011年
2 張梅;在華東南亞留學生文化適應策略實證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狄晶;高校國際化進程中擔任來華留學生教育的教師角色轉換分析[D];重慶大學;2011年
4 鄭碧群;中國高校發(fā)展留學生教育和泰中合作漢語教育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重慶大學;2003年
5 狄斯馬;外國留學生在中國的適應性[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6 姜鵬;文化維度下的文化差異性與文化休克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7 付佳;文化智力對文化適應及文化認同的作用機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8 郭飛;中國學習環(huán)境下韓國留學生學習和交往適應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8年
9 張晉;美國人在穗文化適應策略的實證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8年
10 邱珊;重慶高校外專外教跨文化適應問題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8031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803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