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視域下的高校師德師風建設
本文選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 高等學校 ; 參考:《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
【摘要】:高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師德師風建設,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yǎng)高素質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師德師風建設是高校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工程和重要載體,同時是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核心內容。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內在要求上要提升教師思想素質,強化師德靈魂,鍛造教師崇高的道德品格和人格情操,塑造師者形象,養(yǎng)成良好師風,提升師德魅力,夯實學識基礎,創(chuàng)新師德內涵;路徑方法上要加強理論武裝,實現觀念認同,并將觀念外化為行動,抓住重點群體,完善長效機制,全面推進師德師風建設。
[Abstract]:It is th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lea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morality and conduct by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and to carry out the Party's educational policy and train the high-quality constructors and successors.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morality and style of teachers is the basic project and important carrier of practic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t is also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should be used to lea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ethics and styl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internal requirements should be to improve the teachers' ideological quality, strengthen their moral spirit, forge their lofty moral character and personality sentiment, shape the image of teachers and cultivate a good style of teachers.It is necessary to enhance the charm of teachers' morality, consolidate the basis of learning, and innovate the connotation of teachers' morality; in the way and methods,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theoretical armed forces, realize the concept identity, externalize the concept into action, seize the key groups, perfect the long-term mechanism, and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ethics and teacher's style.
【作者單位】: 忻州師范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研究部;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忻州師范學院黨委;
【基金】:山西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資助項目(2012SZ008)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645.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黎開誼;;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師德建設[J];思想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儒鋒;王偉;;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視閾下的道德建設[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2 李慶之;《孝經》思想精華通論[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3 崔浩;;探析亞當·斯密的道德同感說[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4 秦桂秀;淺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民族道德規(guī)范和原則[J];八桂僑刊;2004年05期
5 劉志山;李衛(wèi)英;;道德及其生活意義[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6 閻旭峰,楊曉梅;社會體育道德的倫理學定位及其建設[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7 孔潤年;論愛國主義的實質涵義及其特征[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8 張?zhí)煜?簡論高校體育教師的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9 徐前進;關于編輯倫理學的思考[J];編輯學報;1991年02期
10 陳俊;;評“美德即知識”兼論其對道德建設的啟示[J];兵團黨校學報;200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露璐;;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倫理學:成就與問題[A];中國倫理學三十年——中國倫理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會貴;基礎教育名師職業(yè)幸福的文化場域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2 郭遠;新民謠的情教功能[D];上海大學;2012年
3 唐宜榮;中國城市反貧困責任倫理問題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4 李彬;走出道德困境[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5 楊樹楨;實踐活動評價論[D];中共中央黨校;1996年
6 戴景平;善惡的人性尺度和社會尺度[D];吉林大學;2007年
7 黃芳;論政府決策行為中的道德責任[D];復旦大學;2007年
8 張秀萍;環(huán)境保護社會制度建構的理論分析[D];山西大學;2007年
9 姜紅;荀況與亞里士多德倫理思想之比較[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10 朱家安;德育生態(tài)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譚瑞梅;曾國藩道德修養(yǎng)思想探析[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2 張海燕;現代生物技術對生命倫理的挑戰(zhàn)[D];蘇州大學;2010年
3 陳鮮艷;80后大學生婚戀觀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4 霍濱;論公共行政的倫理維度[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0年
5 朱軼;現代科技發(fā)展的倫理環(huán)境及其建構[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6 馬欣欣;高職大學生生活觀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7 畢宏鎮(zhèn);論作為經濟行動規(guī)律的誠信[D];天津財經大學;2010年
8 張勤文;SDBOC企業(yè)文化建設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9 劉艷蕊;倫理學視域下的大眾媒體公信力[D];河南大學;2011年
10 范小波;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實施分層教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馮剛;;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發(fā)展[J];高校理論戰(zhàn)線;2008年07期
2 袁貴仁;大力加強新形勢下的師德建設[J];求是;2004年17期
3 周濟;大力加強師德建設 努力造就讓人民滿意的教師隊伍——在全國師德論壇開幕式上的講話[J];中國高教研究;2004年10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文英;;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領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研究[J];學理論;2010年18期
2 霍功;;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3 明國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12期
4 黃少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校教育思路探討[J];學術論壇;2010年01期
5 馮飛龍;;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高校和諧校園建設[J];教育探索;2009年08期
6 王彬;穆春勇;;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09年23期
7 劉秀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選擇[J];理論導報;2010年05期
8 陳春燕;張曉娜;;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社科縱橫(新理論版);2008年04期
9 張俊英;張金榜;翟素娟;;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領作用[J];科技信息;2009年24期
10 蔡士琴;;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孫桂琴;邱顯清;劉裕品;;發(fā)揮老齡人才作用,促進高校學生健康成長[A];第二屆中國老年人才論壇論文集[C];2006年
2 霍功;;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A];哲學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2007年山西省哲學學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何偉綱;王國強;;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構建和諧校園中的主體作用[A];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新課程體系研究[C];2009年
4 徐文良;;高等教育的德育歷史回顧與新世紀展望[A];回顧與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論文集[C];2003年
5 余立;;重溫毛澤東關于政治教育的論述——兼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高校的德育[A];繼承豐富發(fā)展毛澤東、鄧小平思想理論研究論文集[C];1994年
6 林秉智;;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和諧校園建設[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7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專輯(一)[C];2007年
7 王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戰(zhàn)略地位與實現路徑[A];繁榮·和諧·振興——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首屆學術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7年
8 張艷萍;于全勇;;網絡環(huán)境與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關系[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9 陳永福;;加強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當前構建和諧校園的關鍵[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6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專輯(一)[C];2006年
10 郭焱;;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A];學習“十六大精神”哲學思考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遲秀潔 陳家晶;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N];大連日報;2009年
2 廣西財經學院黨委書記 王春明;增強高校服務經濟社會發(fā)展能力[N];廣西日報;2008年
3 記者 黃中朝、通訊員 肖波、張海蛟;要增強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N];湖北日報;2004年
4 凌云邋張平;全市師德師風建設成效顯著[N];南昌日報;2008年
5 記者 辛士紅;全軍思想政治教育主動性針對性實效性明顯增強[N];解放軍報;2008年
6 本報記者 李文勇;畢節(ji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省思想政治教育評估專家組肯定[N];畢節(jié)日報;2008年
7 遼寧大學黨委;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大學[N];遼寧日報;2009年
8 東北師范大學 李忠軍;大學生就業(yè)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應有機結合[N];光明日報;2009年
9 西南大學 張勇華;重視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N];光明日報;2009年
10 梁悅龍 記者 于敬文;恒山強化師德師風建設[N];雞西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麗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模式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2 何會寧;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大學生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3 劉立慧;高校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4 劉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互動研究[D];遼寧大學;2012年
5 葉通賢;高等學校貸款風險的控制與化解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6 周倩;高校科技管理人員專業(yè)化建設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王金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論[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8 楊同毅;高等學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生態(tài)學解析[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9 張國;新時期中國城市老年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2年
10 朱天天;我國高校技術資源轉移問題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石瑩華;高校輔導員工作的變革與發(fā)展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2 李麗軍;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動力分析及實踐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3 李長青;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06年
4 華偉;高等教育改革發(fā)展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變化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5 葉丹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D];三峽大學;2005年
6 張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視閾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8年
7 安潔;流行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對策[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年
8 徐薇薇;“以人為本”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9 何亞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D];蘇州大學;2008年
10 沈宏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7451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745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