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教育收益率及其國家助學貸款還款負擔研究
本文選題:高等教育收益率 + 國家助學貸款 ; 參考:《教育與經(jīng)濟》2013年04期
【摘要】:以色列高等教育具有較高的私人收益率和收入預期,但不同群體差異顯著。研究表明,猶太人和男性大學畢業(yè)生在以色列勞動力市場具有明顯的比較優(yōu)勢,女性和阿拉伯人大學畢業(yè)生高等教育私人收益率較高,但在勞動力市場處于相對劣勢。隨著高等教育規(guī)模擴大和成本分擔理論的影響,以色列政府制定了新的大學生資助計劃,相繼出臺"夏切特委員會"和"自由學習"學生貸款方案。市場經(jīng)濟的競爭性、選擇性和差異性導致兩種方案并存,但總體研究表明:前者還款負擔比較重,拖欠率相對較高;后者還款時間較長,還款相對輕松,貸款回收率較高。以色列政府多樣化的貸款方案旨在解決高等教育貸款市場失靈,促進高等教育公平與效率,其經(jīng)驗值得我們反思與借鑒。
[Abstract]:The higher education has a higher private rate of return and expected income, but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groups.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Jews and male college graduates has obvious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the Israeli labor market, higher education of female college graduates and Arab private profit rate is higher, but in the labor market at a relative disadvantage. With the expa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cost sharing theory, the Israeli government formulated the new student aid plan, have introduced the "Charchet committee" and "free learning" student loan scheme. The competition of market economy, selectivity and lead to differences in the coexistence of the two schemes, but the overal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mer repayment burden is relatively heavy, the delinquency rate is relatively high; the latter the repayment time, repayment of loans is relatively easy, high recovery rate. The loan scheme aimed at resolving the Israeli government diversification The failure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loan market promotes the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its experience deserves our reflection and reference.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研究所;
【基金】:以色列巴伊蘭大學經(jīng)濟系博士后研究項目“高等教育財政金融支持國際比較研究”
【分類號】:G649.38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余瑞福;關于國家助學貸款良性循環(huán)機制的探討[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2 王莉;對高校國家助學貸款風險防范機制的研究[J];河南機電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3期
3 古邊;國家助學貸款新規(guī)定新在哪兒?[J];學習導報;2005年06期
4 周大平;;讓國家助學貸款不再好事多磨[J];教育;2005年04期
5 ;國家助學貸款有關排名公布[J];中國高教研究;2006年08期
6 顧小鈞;;研究生國家助學貸款體制的思考和建議[J];管理科學文摘;2006年11期
7 趙社民;;國家助學貸款中的“河南模式”解讀[J];中國高等教育;2009年22期
8 ;中國銀行與教育部簽署國家助學貸款合作協(xié)議[J];教育與職業(yè);2010年22期
9 徐一駒;王亞力;;國家助學貸款市場化研究[J];財政監(jiān)督;2010年18期
10 王善民;國家助學貸款風險的分析與規(guī)避[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吳開俊;陳宇紅;;普通高校國家助學貸款違約風險成因與控制探討——基于廣東省四所高校的實證調查[A];2009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程亮;;高校新機制下國家助學貸款的違約原因及對策分析[A];2009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陸昊;;國家助學貸款的困境與完善——基于銀行“惜貸”現(xiàn)象的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上)[C];2008年
4 李恩峰;;遼寧省高校國家助學貸款問題研究[A];首屆農(nóng)林院校教育管理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9年
5 廖茂忠;沈紅;;公共利益:我國國家助學貸款的生長點[A];2005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6 黃維;沈紅;;國家助學貸款二級市場開發(fā)研究[A];2006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7 易凌;何躍國;;國家助學貸款走出困境的新途徑——一種成本收益分析的視角[A];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胡玉轉;駱國輝;;關于完善助學貸款機制的探討[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C];2008年
9 范元偉;;國家助學貸款的校際差異性分析——來自上海部分高校的經(jīng)驗證據(jù)[A];2005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10 沈華;;國際視野下的國家助學貸款償還和回收效率計量[A];2007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趙秋麗;山東將撥1億元國家助學貸款[N];光明日報;2001年
2 本報評論員;繼續(xù)大力推進國家助學貸款[N];人民日報;2002年
3 孫涌 李晶彥 靳斯慰;貴州生源地國家助學貸款成效顯著[N];貴州日報;2008年
4 記者 周仕興;我區(qū)畢業(yè)生到艱苦地區(qū)服務將享受學費代償[N];廣西日報;2009年
5 聶星 唐蘭;暫停國家助學貸款的背后[N];安徽經(jīng)濟報;2004年
6 魏雅華;國家助學貸款:過河卒子不能退[N];檢察日報;2004年
7 記者 楊晨光;高校畢業(yè)生學費代償辦法公布[N];中國教育報;2009年
8 張春輝 程志云;國家助學貸款破局難題[N];經(jīng)濟觀察報;2003年
9 本報通訊員 肖輝 本報記者 夏斐;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為什么難[N];光明日報;2003年
10 記者 楊亮;高校畢業(yè)生服務西部滿3年將獲代償學費[N];光明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趙亮;我國助學貸款法律關系的憲政之維[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2 陳建國;國家助學貸款相關主體行為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3 宋飛瓊;國家助學貸款擔保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4 肖俊杰;美國聯(lián)邦助學貸款回收保障制度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龍耀;國家保障與社會支持:中國高校學生生存路徑研究[D];南京大學;2010年
6 李好;中美高等教育資助體系比較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中原;我國國家助學貸款違約及其治理[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白鷺;政府能力提升與國家助學貸款發(fā)展前景[D];青島大學;2010年
3 龐赫然;遼寧省地方高校國家助學貸款問題研究[D];東北大學;2008年
4 楊媛媛;我國高校國家助學貸款實施中的問題和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任楠楠;當前我國高校國家助學貸款研究[D];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2012年
6 曹思敏;國家助學貸款學生申請意愿的影響因素實證研究[D];湘潭大學;2012年
7 劉嘉雯;東北師范大學國家助學貸款管理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8 顧冰冰;關于國家助學貸款項目執(zhí)行困境的討論[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9 張玉璽;高校助學貸款成本收益分析[D];浙江財經(jīng)學院;2011年
10 姚文娟;我國國家助學貸款運行中的政府角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7427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742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