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蒲袌F隊內部隱性知識共享績效實證研究
本文關鍵詞: 科研團隊 隱性知識 知識共享 結構方程模型 出處:《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3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以高?蒲袌F隊為研究對象,構建了高?蒲袌F部內部隱性知識共享績效的影響因素模型,對江蘇省8所高校243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根據(jù)調查數(shù)據(jù)進行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通過因子分析將隱性知識共享動機分為生活動機和社會動機,然后分析團隊成員的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對隱性知識共享相關指標的差異性,并運用結構方程模型對高?蒲袌F隊隱性知識共享績效影響因素進行路徑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團隊成員人格對成員隱性知識共享動機有顯著正向影響;隱性知識特性對高?蒲袌F隊隱性知識共享績效存在顯著負向影響;成員隱性知識共享能力、團隊隱性知識共享環(huán)境和團隊成員間信息對稱性對隱性知識共享績效有顯著正向影響。
[Abstract]:Tak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model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acit knowledge sharing with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regi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243 teachers in 8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are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 and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alysis ar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data. Through factor analysis, tacit knowledge sharing motivation is divided into life motivation and social motivation, and then the difference of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eam members to the related indicators of tacit knowledge sharing is analyzed.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is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acit knowledge sharing performance of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sonality of team members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he motivation of tacit knowledge sha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cit knowledge hav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tacit knowledge sharing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m tacit knowledge sharing environment and information symmetry among team members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n tacit knowledge sharing performance.
【作者單位】: 河海大學商學院;南京郵電大學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1271119) 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項目(20113223110007)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0YJC630424)
【分類號】:G64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簡兆權;鄭雪云;占孫福;;組織學習與技術轉移績效的關系研究[J];管理學報;2012年05期
2 胡澤平;施琴芬;;高校隱性知識的內涵和流程分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年11期
3 王三義;劉新梅;萬威武;;知識轉移機會、動機、能力對企業(yè)間知識轉移效果影響的實證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7年11期
4 王世強 ,光翠娥;組建科研團隊 提升地方高?萍紝嵙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4年08期
5 王世強 ,光翠娥;高?蒲袌F隊的生態(tài)位確立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5年02期
6 劉慧敏;王刊良;田軍;;虛擬科研團隊中的信任、沖突與知識共享的關系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7年06期
7 劉新梅;夏紅衛(wèi);;研發(fā)團隊目標設置、個體目標承諾與團隊績效關系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9年05期
8 楊鋼;薛惠鋒;;高校團隊內知識轉移的系統(tǒng)動力學建模與仿真[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9年06期
9 秦瑋;徐飛;;產學聯(lián)盟績效的影響因素分析:一個基于動機和行為視角的整合模型[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1年06期
10 馮博;劉佳;;大學科研團隊知識共享的社會網(wǎng)絡分析[J];科學學研究;2007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仁準,王桂蘭;論個人行為的道德分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2 江文麗;;關于高?蒲袌F隊建設的思考[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3 肖植;儲曉紅;張海妍;牛憬澤;;績效管理在醫(yī)院黨建工作中的應用[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4 張亞玉;;森林企業(yè)的資源保護性開發(fā)和森林旅游人才建設[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1年22期
5 王瑞花;;基于SECI模型加強中小企業(yè)的知識管理[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6 許月緣;;淺談如何實現(xiàn)優(yōu)質護理服務[J];北方藥學;2011年09期
7 程志超;劉麗丹;;IT業(yè)員工工作壓力因素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8 杜玉蘭;;論人才流動給人事檔案管理帶來的新問題與對策[J];北京檔案;2012年06期
9 張雨薇;加強班級文化建設 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5年10期
10 方志蓉;論期刊社激勵機制的建立[J];編輯學報;200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湘浩;劉云;;基于人才流動的企業(yè)隱性知識傳播模型研究[A];第七屆中國科技政策與管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劉瑩;曹學明;袁玉軍;;傳統(tǒng)人事檔案管理向個人誠信檔案管理轉變的思考[A];北京人才服務行業(yè)協(xié)會2003、2004、2005年獲獎優(yōu)秀學術研究成果匯編——人才市場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第二集)[C];2006年
3 李五四;;中國組織文化的組織功能遺傳缺陷之歷史尋源[A];和諧·創(chuàng)新·發(fā)展——首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文集[C];2007年
4 韓亞紅;李蕊;;基于心理學的平面交叉路口擁堵問題解析[A];2006北京地區(qū)高校研究生學術交流會——通信與信息技術會議論文集(下)[C];2006年
5 劉詠梅;胡尊爽;;從任務技術匹配的觀點看虛擬團隊中溝通技術對群體過程的影響[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方德英;陳建斌;徐凱波;;IT服務外包中復雜知識網(wǎng)絡協(xié)同演化概念模型研究[A];第六屆(2011)中國管理學年會——商務智能分會場論文集[C];2011年
7 張兮;陳振嬌;郭傳杰;;虛擬科研團隊中成員個性與知識貢獻關系的實證研究[A];第十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馬娟;杜榮;張衛(wèi)莉;;政府財政部門內知識共享的影響因素研究[A];第十一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史獻靜;;應時而變,順勢而為——淺談企業(yè)青年思想工作創(chuàng)新[A];經(jīng)濟生活——2012商會經(jīng)濟研討會論文集(上)[C];2012年
10 賈榛;;優(yōu)質護理服務示范病區(qū)在兒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A];2012年河南省兒科優(yōu)質護理服務規(guī)范管理培訓班及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書松;動機視角的績效考核對員工知識共享影響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王菲;跨國戰(zhàn)略聯(lián)盟中的文化沖突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3 蔣國平;基于隱性知識創(chuàng)造的突破性技術創(chuàng)新機理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王國保;中國文化因素對知識共享、員工創(chuàng)造力的影響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5 黃志堅;全面報酬、敬業(yè)度和績效的作用關系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6 肖爽;基于TAM/TPB整合模型的移動廣告用戶使用動機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7 韓明華;基于情境分析的集群企業(yè)知識轉移機理與模型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1年
8 黃晶梅;中國政府公務員行政倫理失范治理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惠峗;組織隱性知識共享的管理機制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10 邱楷;我國地方大學科技創(chuàng)新團隊激勵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凌雪冰;農村稅費改革對農戶耕地投入的影響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趙琰;組織與個體互為塑造關系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丁莉娜;保險人員前瞻性人格和工作挫折感對其工作績效的影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楊勐;碩士研究生核心競爭力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5 江泓;JS油脂公司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6 寧吉鳳;職場員工情緒智力與工作績效的關系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7 宋偉玉;高校后勤學習型基層黨組織建設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8 劉菁;黑龍江省農村信用社的企業(yè)文化建設[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9 周捷;基于社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知識轉移影響因素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10 呂萃婕;中外企業(yè)技術聯(lián)盟中的技術轉移機制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陸昌勤;凌文輇;方俐洛;;管理自我效能感與管理者工作態(tài)度和績效的關系[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2期
2 張卿;李志敏;張志勇;;農業(yè)高?蒲袌F隊創(chuàng)新能力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北京農學院學報;2008年S2期
3 寶貢敏;徐碧祥;;國外知識共享理論研究述評[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4 韓青,德特勒夫·哈尼施;知識管理與學習方法創(chuàng)新[J];當代財經(jīng);1999年08期
5 蘇方國,趙曙明;論知識與戰(zhàn)略決策權的有效配置[J];當代財經(jīng);2005年08期
6 陳迪;;組織知識獲取能力提升的社會網(wǎng)絡分析[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7 郁義鴻;知識組織與傳統(tǒng)組織的知識化[J];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2期
8 馮敏;高?蒲袆(chuàng)新能力問題與對策研究[J];高教探索;2005年04期
9 唐炎華;石金濤;;我國企業(yè)知識型員工知識轉移的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2007年02期
10 張旭梅;張玉蓉;朱慶;張慧濤;吳慶;;供應鏈企業(yè)間的知識市場及其交易模型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2008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唐建生;組織內部知識共享的若干問題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2 蘆亮;校企知識轉移的機制與效用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單雪韓;知識共享的影響因素分析與實現(xiàn)對策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2 袁玲;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知識交互行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年
3 孫彥;提升高?萍紕(chuàng)新能力的對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曾憲明;;論高校圖書館知識管理[J];文教資料;2007年35期
2 毛道偉;何靜;;基于SECI模型的大學科研團隊隱性知識轉移機理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23期
3 宋寶山;周曉東;;博弈視角下的師徒隱性知識共享分析[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4 劉瑜;單承戈;王建武;;企業(yè)研發(fā)(R&D)運作中隱性知識共享對策分析[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5 黃遠慧;;圖書館內部隱性知識的共享策略研究[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6 王偉娟;趙蔚;;關于高校教師隱性知識共享策略的幾點探討[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8年20期
7 王莉芬;;基于隱性知識提升大學核心競爭力的策略[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9年09期
8 金輝;楊忠;馮帆;;知識共享的激勵機制分析——基于知識的可呈現(xiàn)度與知識共享形式[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9 吳迪;;場效應理論與知識共享過程分析[J];上海管理科學;2005年06期
10 鐘興龍;司虎克;;談教練員的隱性知識[J];中國體育教練員;2006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建軍;;知識管理工具研究[A];煤炭經(jīng)濟管理新論(第10輯)——第十一屆中國煤炭經(jīng)濟管理論壇暨2010年中國煤炭學會經(jīng)濟管理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吳六平;;集團內部如何真正解決知識共享的關鍵問題[A];煤炭經(jīng)濟管理新論(第10輯)——第十一屆中國煤炭經(jīng)濟管理論壇暨2010年中國煤炭學會經(jīng)濟管理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于鵬;;社會資本視閾下政府部門間知識共享的影響因素研究[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公共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4 陳世平;胡艷軍;;高校教師知識共享問題研究[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5 朱安;;營造知識共享文化 指導員工行為[A];煤炭經(jīng)濟管理新論(第10輯)——第十一屆中國煤炭經(jīng)濟管理論壇暨2010年中國煤炭學會經(jīng)濟管理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林鐘高;;組織結構、信息體制與企業(yè)內部控制模式研究——基于組織知識共享理論的分析[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管理專業(yè)委員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王志杰;劉瑞林;;淺論廣州本田的知識管理[A];第10屆計算機模擬與信息技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8 陳湘;;索引與信息服務[A];2005年中國索引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楊建華;魏海標;;企業(yè)知識管理的應用策略分析[A];全國冶金自動化信息網(wǎng)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王盛虎;;知識管理視野下政府對自然危機管理的策略選擇[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0年會暨“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富強 葛新權;建立知識共享管理系統(tǒng)的思路[N];首都建設報;2010年
2 深圳報業(yè)集團駐穗 吳勇加;赴美招才86人確定來粵[N];深圳特區(qū)報;2009年
3 劉莉;環(huán)境系博士生論文獲ES&T2009年度最佳論文獎[N];新清華;2010年
4 記者 滑翔 肖意 張?zhí)O 楊麗萍 鄭向鵬;尊重人才愛護人才服務人才 全力打造人才宜聚最佳城市[N];深圳特區(qū)報;2010年
5 記者 雷輝 實習生 佘宗明 通訊員 張其明;首批創(chuàng)新科研團隊最高資助8000萬元[N];南方日報;2010年
6 陶敦普;人才邂逅東莞 將從偶然變必然[N];東莞日報;2011年
7 黃觀平;廣東重新領跑的關鍵在人才[N];東莞日報;2010年
8 記者 陳瑞昌 通訊員 丁姍;蘇州大學開創(chuàng)科研團隊育人模式[N];中國教育報;2010年
9 記者 路平 通訊員 楊紅宇;華南師大有了首個國家級科研團隊[N];廣東科技報;2009年
10 吉首大學 申緒湘;高?蒲袌F隊 不宜“近親繁殖”[N];中國教育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雯;通過激活社會資本在虛擬社區(qū)中實現(xiàn)知識共享[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2 于國波;基于知識共享的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機理及路徑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3 初浩楠;中國文化環(huán)境下企業(yè)人際信任及其對知識共享的影響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4 黃福玉;面向組織記憶的崗位知識管理系統(tǒng)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5 王麗麗;大學創(chuàng)新團隊成員心理契約對知識共享的影響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6 周勇士;供應鏈知識共享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7 李丹;科學研究活動中的知識管理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8 夏晶;高校知識管理創(chuàng)新模式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9 韓國元;高?蒲袌F隊知識共享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2年
10 趙鑫;組織創(chuàng)新氛圍、知識共享與員工創(chuàng)新行為[D];浙江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寧成功;知識型企業(yè)隱性知識共享激勵機制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2 姜修東;組織內員工隱性知識共享的顯性度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08年
3 徐淑玲;高校隱性知識共享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4 王琳琳;企業(yè)并購后隱性知識共享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5 張雯;隱性知識對企業(yè)競爭優(yōu)勢的作用機制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6 邢薇;知識管理視角下的共享型教研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蘇鵬;X翻譯事務所知識管理探討[D];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8 劉江鵬;商業(yè)銀行基于客戶關系管理的客戶知識共享研究[D];重慶大學;2003年
9 蔣凱;基于灰色理論的項目團隊內部知識共享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10 李康;知識型企業(yè)員工知識共享影響因素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5416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541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