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師范教育論文 >

基于情感體驗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1-29 15:08

  本文關鍵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情感體驗 實效性 出處:《西北師范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特殊的課程,包含著國家意志、國家意識、國家戰(zhàn)略和國家期待。因此,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發(fā)展面臨許多挑戰(zhàn)。一方面,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比較“陳舊”,教育主體相應“缺位”,教育方法比較“落伍”,教育目的也相對“含混”;另一方面,80、90后的大學生是一類特殊群體,他們處于未成年人與成年人的交疊期,他們身心嬗變,又賦予動感與時代氣息;他們身處花樣年華,又期待多彩多樣的人生;他們從“高考的苦海中”蛻變,卻又面臨就業(yè)的壓力。面對這些復雜的因素,如何有效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來引導當代大學生,不僅是一種責任,更是一門藝術。俄羅斯學者巴利辛柯夫認為,現(xiàn)在學校教育還未能掌握學生的情感資源,如果能實現(xiàn)這一點的話,學校教育的質量會大大提高。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過程中應注入一個重要元素——情感體驗,讓思想政治教育成為學術、教術、藝術、情感融為一體的教育。融入情感體驗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帶給大學生耳目一新的感受,激發(fā)大學生的情感、思想、活力、追求、斗志、生命,讓大學生在行動中,獲得經驗,內化并重組經驗,通過親身體驗和實踐來發(fā)展情感品質,加深認知,進而形成德性品質。最終,讓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的內心世界持續(xù)、內發(fā)、內控地生長,壯大他們的品性,從而使他們成為善人、好人、有德之人。基于情感體驗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借助情感來加深他們對社會、自然、感情、審美和生活的體驗,感悟奉獻、責任、生命的重要意義與價值,通過社會實踐、文化滲透、社會交往的主要方式來貫徹情感體驗的積極作用,把培養(yǎng)學習情感、道德情感、審美情感作為發(fā)展目標,發(fā)揮高校黨團組織、學生管理組織的積極作用,切實達成情感體驗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得益彰。為了讓情感體驗如影隨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充分開拓教學主渠道,在平等的師生對話語境中創(chuàng)設必要的教學情境來加深情感認知;在家庭中營造融洽的家庭氛圍,通過父母的言傳身教與真情流露來喚醒生活中的情感教育;在社會中借助積極的情感來建設良好的社會氛圍,培育健康的社會心理。通過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回歸到個人,生成新的感性,統(tǒng)一真、善、美,耦合知、情、意、行,夯實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 special course, which contains national will, national consciousness, national strategy and national expectation. Therefore, there are many challeng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present,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relatively "obsolete", the main body of education is correspondingly "absent", the educational methods are relatively "outdated", and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is relatively "ambiguous"; On the other hand, the post-80s college students are a kind of special group. They are in the overlapping period of minors and adults. They are in the mood of life, but also look forward to colorful and diverse life; In the face of these complicated factors, how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guid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s not only a responsibility. It is also an art. Russian scholar Balisinkov believes that school education has not yet mastered the emotional resources of students, if this can be achieved, the quality of school education will be greatly improv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 important element should be injected-emotional experience, so th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ecomes academic, teaching techniques, art. The integration of emotion into the educ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emotional experience can bring fresh feelings to college students, stimulate their emotions, thoughts, vitality, pursuit, fighting spirit, life. Let college students in action, experience, internalization and reorganization of experience, through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to develop emotional quality, deepen cognition, and then form moral quality. Le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inner world of college students to continue, internal development, internal control to grow, strengthen their character, so that they become good people, good peopl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emotional experience is to deepen their social, natural, emotional, aesthetic and life experience, to realize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dedication, responsibility and life. Through social practice, cultural infiltration, the main way of social interaction to carry out the positive role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take the cultivation of learning emotion, moral emotion, aesthetic emotion as the development goal, give full play to the party group organiz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ositive role of student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to achieve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mplement each other. In order to let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follow,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fully open up the main teaching channels. Creating the necessary teaching situation in the context of equal dialogu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deepen emotional cognition; In the family to create a harmonious family atmosphere, through the parents' personal education and true feelings to awaken the emotional education in life; In the society with the help of positive emotions to build a good social atmosphere, cultivate healthy social psychology. Through the joint efforts of school, family, society, return to the individual, generate new sensibility, unity of truth, goodness, beauty. Coupling knowledge, feeling, meaning, action, tamp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64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紹峰;新形勢下高校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0年03期

2 郝賀;正確發(fā)揮傳統(tǒng)文化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吉林教育科學;2000年05期

3 楊忠革,于冰;思想政治教育在經濟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J];吉林教育科學;2000年S1期

4 韓映雄;以思想政治教育為龍頭帶動人文教育[J];江蘇高教;2000年03期

5 王穎輝;淺談物理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J];教育探索;2000年02期

6 呂繩振;略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幾個方面[J];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S1期

7 姚紅光;談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統(tǒng)的機制[J];中國高教研究;2000年06期

8 劉建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面對知識經濟挑戰(zhàn)[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9 朱勛春;論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會化[J];渝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10 王澤洲;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兩點思考[J];常州工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翁文泰;姚其煌;;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訴求[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7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專輯(二)[C];2007年

2 陳潛;陳均寶;;對“大學生村官”上任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8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專輯(二)[C];2008年

3 石霖;;思想政治教育力度與教育效果之間的關系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加強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建設服務型政府”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08·理論專刊)[C];2008年

4 周加勝;;淺談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加強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建設服務型政府”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08·理論專刊)[C];2008年

5 張松峰;;加強和改進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A];河南省煙草學會2008年學術交流獲獎論文集(下)[C];2008年

6 黃振宣;;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yè)教育結合的途徑[A];2009無錫職教教師論壇論文集[C];2009年

7 熊繼文;;試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A];宜春市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許溪沙;王施施;;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分階段培養(yǎng)中的引領作用[A];第八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9 王芳;程影;;以科學發(fā)展觀創(chuàng)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與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學術年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10·?2)[C];2011年

10 許克毅;曹凱松;;思想政治教育評估中若干理論問題的探討[A];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電子教育研究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正銘;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點[N];廣西日報;2005年

2 解放軍報記者 董強 本社記者 曹智;全軍和武警部隊大力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N];人民日報;2000年

3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04年

4 王天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質與量[N];光明日報;2006年

5 本報評論員;創(chuàng)造性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報;2007年

6 張弛 周奔;喜看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新格局[N];解放軍報;2007年

7 陳銳邋特約記者 唐向東;總后召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N];解放軍報;2007年

8 張瑞霞;全區(qū)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談會在首府召開[N];內蒙古日報(漢);2006年

9 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理事 馬奇柯;增強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N];人民日報;2007年

10 張榮邋記者 夏洪青;二炮某基地思想政治教育為部隊信息化建設服務[N];解放軍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祖國華;思想政治教育審美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2 徐艷國;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環(huán)境論[D];中南大學;2010年

3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理論探要[D];上海大學;2010年

4 王新剛;思想政治教育物質環(huán)境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陳華洲;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6 邵獻平;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王蓓蓓;思想政治教育成本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8 王員;建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經驗[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段建斌;人的存在與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體維度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10 隋寧;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在結構”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國英;解構大眾文化視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D];山西大學;2008年

2 姜文靜;當代大學生弱勢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3 劉保;論思想政治教育在公共領域的拓展[D];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07年

4 鄭建松;試論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作用[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5 王志萍;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定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6 李明;論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和學術性[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年

7 巫陽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問題與對策[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8 董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黃國材;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

10 馬雯;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性及其實現(xiàn)[D];長安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47370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47370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cbf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