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學習適應與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人格的中介作用
本文關鍵詞: 大一新生 學習適應 教養(yǎng)方式 人格中介作用 出處:《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通過采用問卷法對309名"90后"大一新生進行調查,探討"90后"大一新生學習適應與其父母教養(yǎng)方式之間的關系,檢驗人格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結果發(fā)現:大一新生整體學習適應處于中等水平,學習適應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人格中的內外向存在顯著正相關,與神經質存在顯著負相關。人格在學習適應和母親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中部分中介效應顯著,但是人格在大一新生學習適應和父親教養(yǎng)方式之間的中介作用并不顯著。
[Abstract]: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309 freshmen after 1990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adaptation and their parents' upbringing style, and to test the intermediary role of personality among th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learning adaptation of freshmen is at a moderate level, an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earning adaptation and parental rearing style, and the introversion and extroversion of personalit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neuroticism. Part of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personality was significan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adaptation and maternal rearing style. However, the role of personality in freshman learning adaptation and father rearing style is not significant.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
【基金】: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大一新生人格、教養(yǎng)方式與學習適應的關系研究》(科研編號:13XNH128)(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類號】:G642.0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個體成長的過程中,適應是每個人都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需要適應的內容是不同的。其中,學習適應是指主體根據環(huán)境及學習的需要,努力調整自我,以達到與學習環(huán)境平衡的心理與行為的過程〔1〕。大學一年級的過渡是大學生活中最困難的適應階段,很多大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馮廷勇;劉雁飛;易陽;張婭玲;;當代大學生學習適應性研究進展與教育對策[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2 聶衍剛;楊安;曾敏霞;;青少年元認知、大五人格與學習適應行為的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1年02期
3 溫忠麟,.張雷,侯杰泰,劉紅云;中介效應檢驗程序及其應用[J];心理學報;2004年05期
4 董增云;;大學生人格特征、社會支持與學校適應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0年05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華容;大學生學習適應性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敏;莊偉;曹暉;趙富才;;高職大學生完美主義與自我接納、交往焦慮的關系[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2 吳新雷;劉海燕;;重點高中學生運動情緒人際關系與心理健康之間關系的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11年05期
3 李潔;甘怡群;周宇;;建筑設計師完美主義與工作倦怠的關系[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4期
4 戴群;姚家新;;體育鍛煉與老年人生活滿意度關系:自我效能、社會支持、自尊的中介作用[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年05期
5 孟秀紅;黃朝輝;孫瑩;陶芳標;萬宇輝;許韶君;;應對方式對生活滿意度和抑郁、焦慮癥狀關聯的中介效應[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年05期
6 盧敏;殷恒嬋;郭建富;;人際關系在運動影響心理健康中的中介效應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6期
7 劉洋;郭玉江;;身體自尊在職業(yè)女性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間的中介模型檢驗[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8 張磊;殷恒嬋;王茜;傅雪林;;應對策略在體育專業(yè)大學生領悟社會支持能力與壓力間的中介作用[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9 吳健;陳善平;潘華山;梁建平;;在鍛煉情境下2種運動承諾結構模型的比較[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10 閔亮;;基于工業(yè)數據的外部融資依賴與行業(yè)波動分析[J];商業(yè)研究;201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曾曉強;;大學生父母依戀與人際能力、社會支持感知和自主性的關系[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張美艷;佟月華;;大學生學習適應性特點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3 胡保玲;云樂鑫;;網絡顧客購買意愿影響因素實證研究——顧客信任的中介作用[A];中國高等院校市場學研究會2009年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郭全根;;高校中青年教師離職傾向影響因素實證分析[A];第四屆中國智能計算大會論文集[C];2010年
5 褚榮偉;;調節(jié)作用、中介作用及其在營銷研究中的應用[A];中國市場學會2006年年會暨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6年
6 王沛;陳莉;;懲罰和社會價值取向對公共物品兩難中人際信任和合作行為的影響[A];社會主義與中國現代化 政治·法律與社會: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9年
7 王茹;賈軍;;優(yōu)秀運動員目標定向、認知特質焦慮與自信關系的研究[A];第8屆全國運動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8 杜運周;任兵;陳忠衛(wèi);;先動性,合法化與中小企業(yè)成長——一個中介模型及其啟示[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范明;肖璐;;高管團隊信任對組織績效的影響:團隊沖突的中介作用[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10 易學東;高博;;網店形象通過信任中介作用影響顧客購買意向[A];第五屆(2010)中國管理學年會——市場營銷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陸芳;青春期自主性和聯結性的發(fā)展及其與社會適應的關系[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丁楠;高管團隊社會網絡、運作過程與績效間關系研究[D];江蘇大學;2010年
3 花貴如;投資者情緒對企業(yè)投資行為的影響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萬益遷;中國企業(yè)國際市場進入戰(zhàn)略決策模型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李霞;管理者的職業(yè)彈性研究:結構及其前因后效關系[D];南開大學;2010年
6 張仁江;企業(yè)文化、創(chuàng)業(yè)導向與企業(yè)績效關系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楊廷鈁;知識員工自我管理內容結構及其相關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8 秦偉平;新生代農民工工作嵌入:雙重身份的作用機制[D];南京大學;2010年
9 馮旭;服務創(chuàng)新過程中一線員工創(chuàng)新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10 應洪斌;產業(yè)集群中關系嵌入性對企業(yè)創(chuàng)新績效的影響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盧菲菲;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后的消費者信任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年晶;兒童忽視與社會行為、同伴接納性的關系[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閻巍;企業(yè)員工的主動性人格與心理資本對組織公民行為和反生產行為的影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華;教師期望對小學生人格的影響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楊紅梅;蒙漢父母教育價值觀、教養(yǎng)方式與小學生人格的關系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柳中華;大學生就業(yè)壓力、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感與擇業(yè)焦慮的關系[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7 姜亮;顧客感知價值與顧客滿意、行為傾向關系的實證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8 周志娟;初中生感戴、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劉丹;卷入程度對品牌偏好的影響:廣告訴求的緩沖作用,,品牌印象的中介作用[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孫曜;社會支持對自考生壓力源和應對方式的中介作用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葛明貴,余益兵;大學生學習適應性及其影響因素[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2 聶晶;;我國學習適應問題研究綜述[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3 陶沙;從生命全程發(fā)展觀論大學生入學適應[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4 董奇,周勇;論學生學習的自我監(jiān)控[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1期
5 王樹立;;大學生學習適應性的心理解讀與糾偏[J];長春金融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2期
6 李慧莉,張慶林;初一新生學習適應過程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4年01期
7 教育部《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系統》課題組 ,方曉義,沃建中,藺秀云;《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的編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年02期
8 聶衍剛,蔡笑岳,張衛(wèi);初一學生人格特征、學習適應性與學習成績關系的研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年02期
9 葉清;黃永宜;;非藝術院校藝術類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10 張建化;;藝術類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分析與借鑒[J];滁州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聶衍剛;青少年社會適應行為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田瀾;小學生學習適應問題及其教育干預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2 徐小軍;大學生學習適應性:結構、發(fā)展特點與影響因素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3 李茜茜;中學生焦慮敏感的發(fā)展特點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4 史玉軍;社會支持對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楊梅玲;元認知訓練對生物學習適應性影響的實驗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6 馬道偉;山東大學城鄉(xiāng)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比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敏;李紅霞;;大一新生應對方式與學校適應的關系[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4期
2 石裹瑩;劉遠海;;大一學生學習適應性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咸寧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3 張雪峰;劉東艷;;大一新生入學后的適應期及解決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年S1期
4 閆桂珍;項玉蘭;;高校新生的適應性問題及教育策略[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5 [澳]史迪夫·比道夫;易進;家坤;;父母與女兒之間[J];父母必讀;1997年07期
6 張守智;一張?zhí)厥獾馁R卡[J];心理與健康;2002年01期
7 曾婧;;大一新生適應不良問題及其對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8 李某林;感恩的淚常流[J];鄉(xiāng)鎮(zhèn)論壇;2005年04期
9 梁瑜;大一新生壓抑感成因分析及其疏導對策[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10 譚立云,賈敬,閆守峰,王濤,王文祥;大一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其在《高等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S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衛(wèi)巍;;朋輩輔導在大一新生適應性教育中的應用[A];2011年全國高校學生工作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王曉玲;李曉駟;季益富;;大一新生夢境主題的質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第九次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3 周青青;;子不教父之過 教不當子心禍——論父母不良教養(yǎng)方式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A];2011年浙江省心理衛(wèi)生協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4 董雪;王政軍;;大一新生負性情緒及其艾森克人格特質的相關研究[A];第二屆中青年心理衛(wèi)生學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張煒偉;張景煥;許燕;;男護生人際關系與學習適應的關系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6 宋昕璐;陳友慶;;大學生專業(yè)認同現狀調查[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弋鵬;;西部地區(qū)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相關研究及影響因素的分析[A];山東心理學會第十屆學術會議論文提要匯編[C];2002年
8 張麗芳;唐日新;胡燕;徐德淼;;留守兒主觀幸福感與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9 孫艷玲;;隔代撫養(yǎng)對青少年性格影響的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于華林;;中學生心理健康、學習適應、生活事件的相關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晨迪;開學前準備 大一新生在家補家政[N];成都日報;2007年
2 豐捷;從高中到大學 邁出精彩第一步[N];光明日報;2007年
3 袁新文邋伍修瓊;大學來了“90后”[N];人民日報;2008年
4 本報記者 趙琳;大一新生如何化解“新生不適癥”[N];哈爾濱日報;2008年
5 本報記者 張苑 徐瑩波;大學生“就業(yè)焦慮”呈早發(fā)趨勢[N];桂林日報;2006年
6 本報記者 盛文輝;大一新生 交通安全記心間[N];甘肅法制報;2006年
7 本報記者 趙笛;透視高校中的學生社團[N];青島日報;2006年
8 何欣桐 夏盛;新生不許買電腦能否成為戒癮良方[N];中國改革報;2007年
9 記者 陳揚渲邋通訊員 陳勝偉 孫江麗;戶口遷不遷 新生自己定[N];浙江日報;2008年
10 高等教育出版社 吳學先;警惕18年“圈養(yǎng)”后遺癥[N];中國教育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文;3~9歲兒童氣質發(fā)展及其與個性相關因素關系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2年
2 王迪;兒童健康信息認知的“知溝”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3 劉國艷;中國12~36月齡幼兒情緒社會性發(fā)展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4 樊明成;中國普通高校專業(yè)選擇的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5 張麗華;3-9歲兒童自尊結構、發(fā)展特點及其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6 孔慶勝;濟寧市青春中前期青少年心理行為、個性特征發(fā)育的雙生子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7 曾曉強;大學生父母依戀及其對學校適應的影響[D];西南大學;2009年
8 劉玉梅;在京朝鮮族父母育兒方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9 俞曉歆;影響男性強制戒毒人員復吸的依戀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10 李述永;家長關懷與少年成長[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名;江西廣昌初中留守學生性格特征及對策[D];江西師范大學;2007年
2 賀曉玲;大學新生角色轉換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溫義媛;留守經歷大學生的社會支持、應對方式對其社會適應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辛賢;民族院校大學新生社會適應調查與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1年
5 唐德忠;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學習適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楊紅梅;蒙漢父母教育價值觀、教養(yǎng)方式與小學生人格的關系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陳俊嬴;母親人格對其教養(yǎng)方式的影響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黃鈺;大一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設計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9 王曲;母親教養(yǎng)方式與幼兒數學水平發(fā)展[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10 李青;大學本科大一新生角色意識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4629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462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