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公立高校法人制度的雙界性及其契約不完全性
本文關鍵詞:論公立高校法人制度的雙界性及其契約不完全性 出處:《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5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公立高校 法人制度 雙界性 契約不完全 辦學自主權
【摘要】:公立高校作為法人的法源賦權來源于《高等教育法》等行政法規(guī),而在實踐中它卻被定位為事業(yè)單位法人。高校在委托代理關系中的契約不完全性,使具有行政色彩的高校作為民事主體在法人制度上具有跨"民法"與"行政法"的雙界性,并因科層化的非專業(yè)性管理使得其"行政化"飽受詬病。公立高校法人制度改革必須經(jīng)由契約化行政的誘致性變遷來完成,在實踐中賦予公立高校以公務法人身份,以相對獨立的法律人格應對科層制的弊端;確保其在委托代理關系中的契約完備與確定性,厘清公立高校法人內外部關系,建立健全服務性行政,以實現(xiàn)內部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確保公立高校在法人化治理過程中的辦學自主權。
[Abstract]:The legal source empowerment of public universities as legal persons comes from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such as the higher Education Law, but in practice it is defined as the legal person of public institutions, and the contracts in the principal-agent relationship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not complete. As a civil subjec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administrative color have the dual boundary of "civil law" and "administrative law" in the system of legal person. The reform of the legal person system of publ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be accomplished by the inductive changes of contractual administration. In practice, publ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endowed with the status of official legal person and relatively independent legal personality to deal with the malpractice of the hierarchy system; To ensure the completeness and certainty of the contract in the principal-agent relationship, to clarify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lations of legal persons in public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service administra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innovation of internal management mode. To ensure the autonomy of public universities in the process of legalization governance.
【作者單位】: 西南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
【基金】: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公立高校的二次法人化治理研究”(2013PYJY02)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55批次面上資助項目(2014M552312)
【分類號】:G647
【正文快照】: 考察我國公立高校的法人性質,需要將其放置到整個法律體系關于法人概念的定位與分類中進行,從中可以分析公立高校在公私法人之間進行游走的原因及其所產(chǎn)生的弊端;而根據(jù)委托代理理論,則可以分析高校法人所存在的契約不完全性與其雙界性的發(fā)生機制,進而剖析因委托主體的虛擬性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勞凱聲;;教育體制改革中的高等學校法律地位變遷[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2 薄建國;王嘉毅;;公法視野中我國公立高校法人制度的重構[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7期
3 陳彬;;大學制度正義:旨趣、機制與行動——基于羅爾斯和馬格利特正義理論的雙重視角[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8年05期
4 李成;;對高!叭バ姓眴栴}的思考——基于“契約不完全”代理的視角[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1年05期
5 鄭毅;;在自治與自主之間——論我國大學章程的價值追求[J];法學論壇;2012年05期
6 李昕;;法人概念的公法意義[J];浙江學刊;2008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克穩(wěn);;我國政府采購合同的若干問題[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3年02期
2 韓春暉;;論行政處分對象的范圍[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5年01期
3 陳有勇;;尋求法律的一元化[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1期
4 胡智強;;論我國國家審計權的配置[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9年01期
5 章志遠;;行政訴訟類型構造模式研究——比較法角度的審視[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6 陳建華;;論商會的法律性質[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7 歐元軍;公益征收程序的價值取向初論[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8 吳江天;;關于行政征用補償問題的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9 張娟;;窘境與化解:行政行為概念之重構[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10 曹世華;雷金火;;論公立高校的法律地位[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永軍;論權利能力的本質[J];比較法研究;2005年02期
2 勞凱聲;;教育體制改革中的高等學校法律地位變遷[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3 禹江;試論霍布斯的自由與義務觀[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4 徐賁;正派社會和不羞辱[J];讀書;2005年01期
5 曲耀華;;重建我國現(xiàn)代大學制度——從大學章程的視角[J];中國電子教育;2009年01期
6 胡玉浪;;我國公立高等學校的法律定位[J];福建農(nóng)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7 米俊魁;;大學為什么要制定章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8 楊金玲;;對建立大學章程的認識——政府管理大學權能理論視角[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9 蔣凱;;社會公正與大學角色[J];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10 林奇富;契約論批判與批判的尺度——杰里米·邊沁功利主義政治哲學探析[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霖平,焦愛梅;公立高校的產(chǎn)權及效率[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2 楊克瑞;美國公立高校市場化改革的發(fā)展與爭議[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3 魏海苓,孫遠雷;論現(xiàn)代產(chǎn)權制度下的我國公立高校產(chǎn)權改革[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05年04期
4 趙霖平,王林芳;公立高校的類企業(yè)治理結構與效率[J];高教探索;2005年01期
5 吳開俊;;公立高校“轉制”問題研究文獻綜述[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6年06期
6 田鵬慧;張杏釵;;公立高校行政主體地位的構成[J];教育評論;2006年04期
7 陳景元;張愛華;;公立高校兩權分離的現(xiàn)實基礎與動力機制分析[J];廣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8 楊曉霞;吳開俊;;論國企改制對公立高校轉制的啟發(fā)和借鑒意義[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7年03期
9 黃輝揚;;論我國公立高校的治理[J];技術與市場;2007年07期
10 阮艷平;畢正華;;產(chǎn)權視野下公立高校治理結構研究[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顧霞芬;;公立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改革的思考[A];第三屆全國農(nóng)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吳開俊;;公立高!稗D制”問題研究文獻綜述[A];2005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3 陶紅;;美國公立高校差別學費研究[A];2008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4 陳縈;史秋衡;;從經(jīng)費結構的變化看美國公立高校的民營化——以密歇根大學為案例[A];2008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年
5 畢雁英;;公立高校教師的法律身份及與學校糾紛的解決[A];通過章程的大學治理[C];2011年
6 王綻蕊;;美國公立高校董事會的法律地位述評[A];2005中國制度經(jīng)濟學年會精選論文(第二部分)[C];2005年
7 于文明;;中國公立高校多元利益主體生成與協(xié)調研究——構建現(xiàn)代大學制度的新視角[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9-2010年度][C];2013年
8 王敬波;;我國公立高校法人財產(chǎn)權益分析[A];財產(chǎn)權與行政法保護——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本報記者 張哲;美公立高校改革引發(fā)校長“辭職”潮[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2 張昆侖;部分公立高校將陷入“財政危機”[N];社會科學報;2005年
3 邱晨;美公立高校顯危機華人家長發(fā)愁學費[N];團結報;2009年
4 記者 翟帆 葉莎莎;考上公立高校都可順利入學[N];中國教育報;2006年
5 吳開俊 廣州大學;民辦高等教育需尋縱深發(fā)展機會[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6 全國人大常委 朱永新;大學轉制時機已經(jīng)成熟[N];人民政協(xié)報;2010年
7 滕征輝;反貧困的教育制度[N];中國商報;2003年
8 特約評論員 顧昕;管辦分離是正途[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10年
9 清華大學副校長 謝維和;認識新時期大學的公共性[N];中國教育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吳開俊;公立高!稗D制”:路徑選擇與制度安排[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2 龔鈺淋;行政法視野下的公立高校教師法律地位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3 陳權;當代中國公立高校內部權力結構及運行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文莉;現(xiàn)行行政管理體制下的公立高校教師良性心理契約研究[D];汕頭大學;2008年
2 楊磊;我國公立高校財務治理研究[D];江蘇科技大學;2010年
3 俞曉瑩;我國公立高校社會捐贈的籌措與運作機制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4 劉言冰;我國公立高校籌款機制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3年
5 尹琳;中國公立高校社會捐贈的經(jīng)濟學分析[D];山東大學;2008年
6 阮艷平;基于委托代理理論的公立高校經(jīng)營者激勵與約束機制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7年
7 康鵬;基于委托代理理論的公立高校激勵機制的設計[D];東北大學;2007年
8 屈皓;我國公立高校校友捐贈行為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9 藍靜;我國公立高校董事會制度研究[D];青島大學;2012年
10 陶琳;中國公立高校貸款問題的法理探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4388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438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