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致遠:當前我國培養(yǎng)拔尖人才的一種思想境界——基于“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yǎng)試驗計劃”的分析
本文關鍵詞:寧靜致遠:當前我國培養(yǎng)拔尖人才的一種思想境界——基于“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yǎng)試驗計劃”的分析 出處:《復旦教育論壇》2013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2009年以來我國實施的"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yǎng)試驗計劃",著眼于對社會具有長遠利益的非應用性的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學科及其人才培養(yǎng),得到政府傾力扶植。讓學生擁有仰望星空的閑暇和興致,淡泊明志,體現(xiàn)于試驗計劃的人才培養(yǎng)理念、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人才培養(yǎng)模式之中。摒棄急功近利之風氣,體現(xiàn)于拔尖學生選拔與考核評價的相關言論與實踐之中。寧心靜氣培育拔尖學生,體現(xiàn)于激勵教師教學的相關主張和政策之中。寧靜致遠思想境界影響所及,一些拔尖學生擁有了從寧靜中尋找未來的信念。
[Abstract]:Since 2009, China's implementation of the top-notch students to develop basic science test plan, non application focus on the long-term interests of society with mathematics, physics, chemistry, biology and other basic disciplines and personnel training, government support. Let the student have to look up at the starry sky leisure and mood, indifferent, cultivation of ideas embodied in the test plan talent, talent training goal and training mode. Abandon the quick success of the atmosphere, relevant speech and practice embodied in the sel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top students. Calm cultivate top-notch students, embodied in Teachers' teaching ideas and related incentive policies. Quiet realm of thought influence, some top students have the search for faith in the future from the quiet.
【作者單位】: 南開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
【基金】:南開大學項目“拔尖人才成長規(guī)律與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B01-0401)
【分類號】:G642.4
【正文快照】: 2009年以來我國實施的“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yǎng)試驗計劃”,簡單而言,是指政府撥出經(jīng)費支持19所國內(nèi)高水平高校,重點在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五個學科中,吸引最優(yōu)秀的本科學生并將其培養(yǎng)為學術領域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的計劃(以下簡稱試驗計劃,作者注)。試驗計劃擁有4個層次的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王英杰;論大學的保守性——美國耶魯大學的文化品格[J];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2 朱邦芬;;對培養(yǎng)一流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的思考[J];物理與工程;2010年04期
3 朱邦芬;;關于培養(yǎng)杰出人才的一些想法和做法[J];中國大學教學;2011年08期
4 周谷平;張雁;;我國創(chuàng)新型大學建設中的理念引領——兼論經(jīng)典大學理念與現(xiàn)代大學理念間的張力[J];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饒文軍;;提升高校教學質(zhì)量的微觀思考[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11年06期
2 曲恒昌;打造大學的核心競爭力,提升我國高教的國際競爭優(yōu)勢[J];比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3 劉寶存;;世界一流大學發(fā)展模式的個性化選擇[J];比較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4 鐘秉林;觀念和制度創(chuàng)新:大學的核心競爭力與師范院校的轉(zhuǎn)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5 韓樹海;滕兆瑋;張前;;校園文化建設在高校發(fā)展過程中的作用新探[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6 李炳煌;李學;;論巨型大學結(jié)構特征及其優(yōu)化動因與途徑[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年10期
7 馬曉春;;大學多元文化背景下個性教育的可能抉擇[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8 范軍;;大學出版與學術創(chuàng)新[J];現(xiàn)代出版;2012年01期
9 楊珂;;邁向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大學組織管理創(chuàng)新[J];大學(學術版);2010年06期
10 閆兵;;論我國當代大學精神的危機與振興[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7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姜勇;;論大學的精神:保守的勇氣[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2 雷東霞;;從教育人類學的文化傳承視角看當代普通高校民族音樂鑒賞課[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fā)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新月;我國大學公民教育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李聯(lián)明;后“9·11”時代美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新發(fā)展研究[D];南京大學;2012年
3 周進;大學理念的知識審視與社會建構[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4 陳利民;哈佛大學辦學理念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5 李長真;大學文化與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6 上官劍;大學超越論[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7 溫正胞;創(chuàng)業(yè)型大學:比較與啟示[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齊澤旭;新制度經(jīng)濟學視野下美國高等學校教師管理制度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9 朱為鴻;大學文化創(chuàng)新與組織發(fā)展[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10 王驥;論大學知識生產(chǎn)方式的演化[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菲;“大覺醒”運動和北美殖民地學院發(fā)展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2 鄭薇;耶魯大學雷文校長的大學理念與治校方略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3 湯穎;當理智成為偏見——艾倫·布魯姆大學教育民主思想及其啟示[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4 劉建東;我國新時期大學文化建設問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1年
5 石巖;大學校園文化與教職員工工作滿意度的關系[D];清華大學;2004年
6 王驥;精英—大眾并存型大學及其辦學定位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7 宋麗平;論大學學術自由與社會干預的矛盾[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8 徐峰;西方大學教授治校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9 朱迎玲;后大眾化時代的美國研究型大學通識教育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10 許南惠;高校教師隊伍建設規(guī)劃中的戰(zhàn)略管理思想應用[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亞伯拉罕·弗萊克斯納;無用知識的有用性[J];科學對社會的影響;1999年01期
2 伯頓·克拉克,王曉陽,孫海濤;自主創(chuàng)新型大學:共治、自治和成功的新基礎[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3 王英杰;大學校長要有大智慧——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建立與發(fā)展經(jīng)驗[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德剛;;現(xiàn)階段高校學科建設問題及解決思路[J];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2 ,
本文編號:14238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423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