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學科研成果轉化為實踐教學推動力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研究型大學科研成果轉化為實踐教學推動力的研究 出處:《科技資訊》2015年3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研究型大學具備豐厚的科研優(yōu)勢,如何將豐碩的研究成果反哺于實踐教學,建立科研與教學有機結合、相輔相成的長效機制,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專業(yè)人才一直是各高校的重要研究課題。該論文從自身單位工作出發(fā),探索科研成果向實踐教學轉化的推動機制,提出轉化方式和設想,為下一步適應國家"眾創(chuàng)空間推進大眾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號召制定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方案提供有效實踐教學手段。
【作者單位】: 長春理工大學;
【分類號】:G644
【正文快照】: 我國的大學一般分為研究型、教學研究型大學、教學型、應用型大學,高等?茖W校等幾類。長春理工大學是一所以光電為特色的教學研究型大學,學校的主要任務是以教學為中心,科研與教學有機結合,培養(yǎng)一流人才。培養(yǎng)出的人才應該具備知識面寬、創(chuàng)新能力強、綜合素質過硬,有開拓精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肖引;陳杰;杜鵑;王藝;陳海平;;高?蒲谐晒D化難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3年04期
2 陳黨生,劉磊;地方高?蒲谐晒D化的制約因素及對策[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年10期
3 徐小欽;施永紅;;影響高?蒲谐晒D化的因素及對策研究[J];教育導刊;2006年03期
4 賴秀越;文琪;鮮喬鎣;;高?蒲谐晒D化之探討[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5 余克強;;高校與企業(yè)的智力對流是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的有效途徑[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6年07期
6 范立雙;;高?蒲谐晒D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高等教育;2007年Z1期
7 蔣熙輝;;社會科學領域科研成果轉化的若干思考——以科研生產(chǎn)力建設為視角[J];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2009年01期
8 馬艷華;;高?蒲谐晒D化支撐體系的構建創(chuàng)新[J];未來與發(fā)展;2009年05期
9 王雪梅;;加強校企合作 促進科研成果轉化[J];才智;2011年34期
10 趙圣文;;淺議高?蒲谐晒D化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經(jīng)濟視角(下);201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趙愛芳;;關于科研成果轉化的幾點思考[A];中華醫(yī)學會醫(yī)學科研管理學分會第十次學術年會暨第二屆醫(yī)學科研管理研討會征文匯編[C];2006年
2 ;促進科研成果轉化 擴大學會工作的影響力[A];全國社科聯(lián)第十次學會工作會議交流材料[C];2006年
3 徐安玉;萬永正;茍宗澤;李曦;王曉章;;四川省高?萍汲晒D化研究(4)——科研成果轉化中的科研生產(chǎn)聯(lián)合體[A];科技編輯出版研究文集(第五集)[C];1998年
4 李真;;充分發(fā)揮留學歸國博士群體的重要作用[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上冊)[C];2002年
5 趙淼;;從載文變化看貴州省高校學報(哲社版)的發(fā)展[A];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區(qū)科學發(fā)展理論研究[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葛秋芳;英國科技園“傍”大學[N];中國質量報;2007年
2 記者 關媛媛;高?蒲谐晒D化最高可獲100萬元資助[N];重慶日報;2008年
3 本報特派記者 吳艷;如何破解高校院所科研成果轉化難題[N];中國知識產(chǎn)權報;2011年
4 記者 楊紅英;市生物保健研究所給力科研成果轉化[N];大同日報;2011年
5 本報記者 郭永芳 羅鳴灶 通訊員 陳木蘭;市農(nóng)科所注重科研成果轉化與市場對接[N];三明日報;2012年
6 記者 劉鑫賀;省科研成果轉化專題調研組來營[N];營口日報;2012年
7 本報記者 何偉 整理;加大科研成果轉化投入[N];經(jīng)濟日報;2013年
8 本報通訊員 吳建同 本報記者 劉青;高?蒲谐晒D化入佳境[N];安徽經(jīng)濟報;2001年
9 彭世繁邋馬云生;西華科研成果轉化促進工農(nóng)業(yè)快速發(fā)展[N];周口日報;2007年
10 記者 陳敏;7.2億!高?蒲谐晒D化效益去年最高[N];寧波日報;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李雪琦;試論軍隊高校生物醫(yī)學工程科研成果轉化[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5年
2 姜濤;金融創(chuàng)新促進高?蒲谐晒D化的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3 唐陽;運用風險投資推動高?蒲谐晒D化的有效機制研究[D];南京大學;2012年
4 蘇嬋;農(nóng)業(yè)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問題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5 黃佳;高?蒲谐晒D化為教學資源的機制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4年
6 張斌豐;中美高?蒲谐晒D化能力的時空分異及影響因素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3296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329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