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師范教育論文 >

大學通識教育與中國文化共同體建構

發(fā)布時間:2017-10-20 05:26

  本文關鍵詞:大學通識教育與中國文化共同體建構


  更多相關文章: 通識教育 中國文明 文化傳承 文化共同體


【摘要】:中國廢除科舉考試以來,伴隨行業(yè)分工和大學專業(yè)細化導致不同群體之間呈現(xiàn)顯著差異。面對中國文明的傳承、中外交流的需要、不同行業(yè)和專業(yè)的隔閡等問題,建構共同知識文明體十分必要,通識教育是一種可行選擇。中國高?山梃b美國、中國臺灣地區(qū)通識教育經(jīng)驗,在課程設計上注重溝通古今、融會中外,以深度閱讀經(jīng)典原著為主,探索一條可操作性的課程體系建設之路。中國古代以"五經(jīng)"為核心典籍的教育模式類似通識教育,為保證中國文明傳延不斷,應在大學里推展通識教育,重構中國現(xiàn)代文化共同體,增強民族認同,提高文化凝聚力。
【作者單位】: 貴州師范大學文學院;
【關鍵詞】通識教育 中國文明 文化傳承 文化共同體
【分類號】:G642
【正文快照】: 一、現(xiàn)代化視域下的通識教育及其必要性通識教育最早在美國興起,19世紀初,伴隨著美國工業(yè)的發(fā)展,社會上對專業(yè)技術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一些大學開始實行選修課制度,改革之后,不同的學生所學的課程各不相同,有的甚至差別甚大。于是在大學里是否需要一些共同的課程供大學生修習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李曼麗,汪永銓;關于“通識教育”概念內涵的討論[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2 甘陽;;大學通識教育的綱與目[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3 薛涌;;從哈佛教改方案看大學宗旨[J];中國新聞周刊;2006年4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孔令梅;;道教承負說淺析[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2 瞿林東;論魏晉至隋唐的歷史文獻學思想[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3 劉克;;漢代畫像石中的佛教環(huán)境生存智慧[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4 曹潔;;宋跋本王仁f+《刊謬補缺切韻》音注補苴[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5 段偉;;西漢黃河水患與防治制度的變遷[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6 段偉;;救災方式對中國古代司法制度的影響——因災錄囚及其對司法制度的破壞[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7 劉洋;;漢代“不道”罪考論[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8 李和平;;略論古代西域文化對漢語的影響[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9 馬育良;;六安雙墩一號漢墓墓主考[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10 吳孔軍;簡析孫吳時期安徽境內的山越[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陳立柱;;說“國必依山川"[A];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學術研究年會論文集[C];2005年

2 姜建紅;;《漢語大詞典》釋義以今律古現(xiàn)象札記二則[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孫孝忠;;漢代的黃白術及其流派[A];整理、傳承、發(fā)展——中醫(yī)醫(yī)史文獻研究的新思路——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十五次中醫(yī)醫(yī)史文獻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4 丁媛;張如青;;《黃帝內經(jīng)》與出土的秦漢式盤、式圖[A];整理、傳承、發(fā)展——中醫(yī)醫(yī)史文獻研究的新思路——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十五次中醫(yī)醫(yī)史文獻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5 張暉;;論王夫之的“詩史”理論[A];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二十四輯)——中國文論的常與變[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金江;中國大學本科精英學院運行模式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柏楊;軍醫(yī)大學通識教育課程模式構建的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0年

3 余達淮;馬克思經(jīng)濟倫理思想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4 鄭巖;魏晉南北朝壁畫墓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王澤文;春秋時期的紀年銅器銘文與《左傳》的對照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張振龍;建安文人的文學活動與文學觀念[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7 陳博;從理想社會構思到社會政治實踐——黃老思想與漢初政治[D];西北大學;2003年

8 胡曉薇;道與藝——《莊子》的哲學、美學思想與文學藝術[D];復旦大學;2003年

9 楊運鑫;多中心大學制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10 郝黎;唐代官吏懲治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思瑜;醫(yī)學高職院校人文教育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2 鄧慧杰;我國高校通識教育課程的教學優(yōu)化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3 林雙;美國通識教育對我國大學通識課程改革的啟示[D];吉林大學;2011年

4 冉曉宇;新建高等工科院校通識教育實施現(xiàn)狀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蔡慶杰;高校本科課程結構創(chuàng)新的若干問題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6 師鑫;二十世紀中期美國大學通識教育發(fā)展史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7 蘇志勇;芝加哥大學通識教育課程設置及管理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8 歐陽霞;通識教育在我國大學的地位變化問題[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9 梁婷;通識精神與我國高校通識教育改革[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10 劉慶膂;“一主兩翼”科學技術體系結構視野下的大學全面教育觀[D];中南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甘陽;;大學通識教育的兩個中心環(huán)節(jié)[J];讀書;2006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Ю·В·勃羅姆列伊;李一夫;;論歷史文化共同體的基本類型及其發(fā)展趨向[J];民族譯叢;1981年05期

2 辜偉節(jié);學校:校長·教師·學生互動發(fā)展的文化共同體[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3 李昌善;;構建東北亞文化共同體淺論[J];東疆學刊;2007年01期

4 方浩范;;東北亞文化共同體動因及其政治阻礙——中韓日對待“文化共同體”的態(tài)度[J];東疆學刊;2009年02期

5 孫英春;;東北亞文化傳統(tǒng)的同質性與“文化共同體”遠景[J];浙江學刊;2009年04期

6 李志欣;趙繼倫;;企業(yè):一種文化共同體[J];才智;2011年10期

7 張九洲;房慧;;論學校文化共同體的生成[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8年06期

8 包萬平;儲朝暉;;大學文化共同體及其品格特質[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年08期

9 唐永亮;;試析日本的東亞文化共同體思想[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10 м·ю·瑪爾蒂諾娃;郝永超;;19世紀的克羅地亞人亞民族集團[J];民族譯叢;1987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施雪琴;;認同規(guī)范與東盟社會文化共同體建設——兼論對深化中國-東盟地區(qū)合作的啟示[A];東南亞地區(qū)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日本北海商科大學東北亞研究交流中心教授、副主任 西川博史 整理 記者 呂繼東;建“文化共同體”是時代要求[N];蘇州日報;2011年

2 本報記者 趙明宇;他們的想象與期許[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0年

3 于青;文化視角看東亞[N];人民日報;2004年

4 祁進玉;共生時代與超越地域的文化共同體[N];中國民族報;2006年

5 本報記者 陳一鳴;是東亞讀書共同體,不是東亞文化共同體[N];南方周末;2009年

6 藍琪 貴州師范大學歷史與文化學院;一個文化共同體[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7 商報記者 張岱;兒童文學催化兒童產業(yè) 打造文化共同體實現(xiàn)共贏[N];中國圖書商報;2012年

8 記者 張國圣;重慶:打造城鄉(xiāng)“文化共同體”[N];光明日報;2008年

9 王玉主;東盟力推一體化[N];人民日報;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湯淼;建構閱讀文化共同體[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2 劉欣;社區(qū)公共性重建:村民參與的實踐探索[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3 李海霞;想象的文化共同體:C·賴特·米爾斯論知識分子[D];四川師范大學;2014年

,

本文編號:106548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106548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ece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