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雙性化”教育研究述評
本文關鍵詞:國內外“雙性化”教育研究述評
更多相關文章: “雙性化” 理想性別模式 生產機制 教育公平
【摘要】:“雙性化”人格是一種兼具男女兩性人格優(yōu)點的綜合性人格類型,是順應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理想的性別角色模式。創(chuàng)設“雙性化”教育,使男女具備兩性的優(yōu)秀特質,享受平等的教育資源,培養(yǎng)更多健康的優(yōu)秀人才,對于人類社會的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對國內外“雙性化”教育研究進行了梳理和總結,以利于該項研究的進一步發(fā)展。
【作者單位】:
【關鍵詞】: “雙性化” 理想性別模式 生產機制 教育公平
【分類號】:G40
【正文快照】: 理想的性別角色模式———雙性化人格,又稱“雙性化”或兩性化,其英文單詞androgyny來源于希臘語的andro(男人)和gyne(女人)!霸谛睦韺W上,它是指一個個體既具有明顯的男性人格特征,又具有明顯的女性人格特征,兼有強悍和溫柔,果斷和細致等性格,按情況需要而作不同表現(xiàn)”[1](P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9條
1 李方強,鄭寒芳;雙性化人格理論及其對學校教育的啟示[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2 鄒萍;女大學生性別角色雙性化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大連大學學報;1999年03期
3 陳劍梅;淺談兒童性別角色雙性化教育[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4 魏國英,陳雪飛;家庭文化對青少年性別刻板印象形成的影響[J];婦女研究論叢;2005年01期
5 李少梅;幼兒教師性別特質與心理健康的調查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2004年01期
6 關樹文;蒙漢回藏中學生性度取向的跨文化研究[J];內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2期
7 莫秀鋒,余祖?zhèn)?未成年女性性別發(fā)展特點及培養(yǎng)對策[J];欽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03期
8 荊建華;;師幼交往中無意識性別心理與兩性和諧教育環(huán)境的構建[J];學前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9 王學;當代大學生人格建構的理想模式——雙性化人格[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04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陳劍梅;淺談兒童性別角色雙性化教育[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2 盧勤,蘇彥捷;性別角色與基本人格維度的相關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4期
3 鄒萍;女大學生性別角色雙性化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大連大學學報;1999年03期
4 李方強,鄭寒芳;雙性化人格理論及其對學校教育的啟示[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5 于偉,胡嬌;我國義務教育階段中的性別不平等問題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6 魏國英,陳雪飛;家庭文化對青少年性別刻板印象形成的影響[J];婦女研究論叢;2005年01期
7 楊玲,王雄雄;大學生性別角色與心理健康水平關系的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5年05期
8 劉寶春;樹立性別意識 加強女生教育[J];交通高教研究;2003年04期
9 李少梅;幼兒教師性別特質與心理健康的調查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2004年01期
10 韓愛晶;;雙性化教育——一種家庭教育的新理念[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金香花;中韓女性教育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張旭;當代西方女性主義教育——理論與實踐[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2 范麗恒;高中生性別角色的人格特征及其相關研究[D];河南大學;2001年
3 張莉;大學生雙性化人格特征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3年
4 殷明;社會發(fā)展影響中學生雙性化性度取向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3年
5 張麗;李清照和秦觀詞差異性比較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3年
6 余小芳;性別角色的鑒定及其與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的關系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7 張華東;大學生抑郁心理的實證研究:理想自我與現(xiàn)實自我的差異分析[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8 胡冬蓮;潛在課程性別傾向對女生性別自信的影響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9 劉平;幼兒園教師性別結構的問題及對策[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10 張戰(zhàn);我國高等教育中的兩性沖突[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7條
1 馬錦華;大學生雙性化人格模式與心理健康關系探析[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2 鄒萍;女大學生性別角色雙性化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大連大學學報;1999年03期
3 錢煥琦;從女大學生不樂意做女性談社會性別差異的形成及其矯正[J];婦女研究論叢;2000年04期
4 陳媛;女大學生社會性別自我歧視傾向的形成與教育[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5 杜健梅,風笑天;學校教育與兒童性別角色社會化[J];廣西社會科學;2000年04期
6 鄭淑杰;大學生性別圖式的初步研究[J];內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2期
7 莫秀鋒,余祖?zhèn)?未成年女性性別發(fā)展特點及培養(yǎng)對策[J];欽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03期
,本文編號:7570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757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