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下中學課堂教學管理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新課程標準下中學課堂教學管理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南昌大學》 2012年
新課程標準下中學課堂教學管理的研究
郭卿
【摘要】:新課程標準改革賦予中學課堂教學管理沉重的研究使命,面對世界教育發(fā)展形勢,應該充分借鑒國內外在中學課堂教學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構建新課程標準下中學課堂教學管理模式,從而提高中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在中學課堂教學管理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關注學生的智慧和個性、倡導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中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fā)展。教師還應該最大化發(fā)揮中學課堂教學的能量,提高自身課堂教學的能力,與學生共同成長,共同構建美好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 本文的研究主要使用文獻法和比較研究法兩種。即在檢索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參考國內外研究者的相關成果,利用項目管理的原理對中學課堂教學管理進行研究;比較分析新課程標準下教學模式和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中學課堂教學管理的模式。 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本文試圖將項目管理應用到中學課堂教學管理中,形成基于項目管理原理的新課程標準下中學課堂教學管理模式,使中學課堂教學管理研究更全面、更細致、更具有實踐價值。本文研究的學術價值主要有:(1)通過利用管理學、心理學、項目管理有關理論的指導,對中學課堂教學管理進行深入研究,豐富中學課堂教學管理理論研究,并指導中學教師提高課堂教學管理效果。(2)在項目管理、管理學和課堂教學管理相關理論指導下,構建新課程標準下中學課堂教學管理的模式,以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3)在分析中學課堂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根源的基礎上提出基于項目管理原理的新課程標準下中學課堂教學管理模式。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南昌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G632.4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歐本谷,劉俊菊;多元教師評價主體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2 許桂玲,張桂珍;關于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S2期
3 陳時見;論當代課堂管理的變革[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4 史曉燕;現(xiàn)行課堂教學評價模式評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年02期
5 丁銳;;項目管理理論綜述[J];合作經(jīng)濟與科技;2009年07期
6 于永義;試論現(xiàn)代課堂教學管理[J];濟南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7 肖遠軍;CIPP教育評價模式探析[J];教育科學;2003年03期
8 徐華;;贊可夫教學與發(fā)展理論對我們教學的幾點啟示[J];科教文匯(上半月);2006年09期
9 魏春梅;;多元統(tǒng)計在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中的應用[J];曲阜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2期
10 王景英,梁紅梅;當前美國中小學教師評價的特點及其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02年09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姜朝霞;基于專家系統(tǒng)的教師評價系統(tǒng)的研究與開發(fā)[D];天津大學;2004年
2 潘娟;教師課堂教學評價標準重構[D];首都師范大學;2004年
3 蔡明;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評價制度的構建與實施[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4 程玉霞;新課程背景下中學課堂教學多元化評價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5 麻瑞珍;建構主義教學模式下中學課堂教學管理研究[D];四川外語學院;2010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少瑛;周東明;;層次分析法在混凝土施工質量風險分析中的應用[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7年04期
2 吳慧麗;殷世群;;我國高層建筑安裝工程的造價控制與管理[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5期
3 劉進進;淺論施工項目成本控制[J];安徽建筑;2005年05期
4 冉兆楠;;農村在職在崗中醫(yī)人員培訓的教學方法初探[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9年04期
5 鄭秀娟;;基于PM的“農家樂”服務質量管理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年18期
6 陳明林;張小平;涂傳林;晏鵬;韓菲;;生物專業(yè)師范生職前培訓中微格教學的應用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1期
7 劉永杰;;多元智能理論下的英美文學教學思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1期
8 李莎;;“行為窗”視域下的中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研究[J];安康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9 盧黎歌;;試論品德元素對品德結構之影響[J];安康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10 吳玉梅;;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在“形勢與政策”課中的運用及效果探析[J];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永國;甘運標;;論體育實踐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A];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努力增強高校創(chuàng)新與服務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2 翟桂鋆;;皮紋與智力測量的研究[A];第六屆全國優(yōu)生科學大會論文匯編[C];2006年
3 蔡金良;張晉秋;;水電工程勘察設計項目管理探討[A];貴州工程項目管理論文集[C];2006年
4 袁天國;陳學茂;;水利水電項目管理評估模型研究[A];貴州工程項目管理論文集(2010)[C];2010年
5 雷順榮;;水電站全過程項目管理的組織結構設計[A];貴州工程項目管理論文集(2010)[C];2010年
6 何燕;;論工程監(jiān)理與項目管理的關系[A];河南省建筑業(yè)行業(yè)優(yōu)秀論文集(2008)[C];2008年
7 何淼;冉應祥;呂書克;;淺議項目安全的管理[A];河南省建筑業(yè)行業(yè)優(yōu)秀論文集(2008)[C];2008年
8 朱黎濤;陳喆;;淺談施工項目進度與控制[A];河南省建筑業(yè)行業(yè)優(yōu)秀論文集(2010)[C];2010年
9 蘇杰;;軟件開發(fā)與管理探討[A];天津市自動化學會第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10 文海紅;;當代藝術——美術學院可利用的課程資源[A];2006年當代藝術與批評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華維芬;我國高校英語專業(yè)綜合英語教材任務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武晶;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熱電聯(lián)產項目風險管理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3 王勇智;我國海洋工程海洋環(huán)境影響后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李曉鋒;基于本體和Web服務的教學資源集成管理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5 劉向東;基于利益相關者的土地整理項目共同治理模式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6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教學論本土化問題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姝;論教師的文化覺醒及其教學實現(xiàn)[D];西南大學;2011年
8 張瑞;理解與超越:情境適應性教學評價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9 孟萌;我國本科護理學專業(yè)教育標準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1年
10 姚志敏;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課程執(zhí)行力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嵐;從多元智能理論視角看大學生個體差異以及多元智能大學英語教學[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2 姚方方;項目管理多資源優(yōu)化方法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許翠冉;黑龍江省普通高中選修Ⅰ課程實施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董玲;新課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課堂教學評價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田佳;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個案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6 劉國旺;湖北省武漢市普通高等學校公共體育課開展瑜伽教學現(xiàn)狀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7 榮海波;七年級英語家庭作業(yè)與課堂教學效果關系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嚴艷琳;高中新課程四要素耦合評價的探究與實踐[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9 劉皓;高校教師課堂教學評價指標的研究與設計[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范志武;黑龍江高校信息素質教育評價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小飛;英國教師評價制度的新進展——兼PRP體系計劃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2 歐本谷,劉俊菊;多元教師評價主體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3 許桂玲,張桂珍;關于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S2期
4 王斌林;教師評價方法及其適用主體分析[J];教師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5 趙宏杰;淺談課堂教學評價標準[J];甘肅教育;2003年10期
6 陳時見;論當代課堂管理的變革[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7 王志蔚;教師評價呼喚評價創(chuàng)新[J];淮北煤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8 趙曉玲,楊春暉;項目管理的應用與發(fā)展[J];化工技術經(jīng)濟;2002年06期
9 劉一華;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初探[J];湖南教育;2002年18期
10 史曉燕;現(xiàn)行課堂教學評價模式評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年02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姜朝霞;基于專家系統(tǒng)的教師評價系統(tǒng)的研究與開發(fā)[D];天津大學;2004年
2 劉秋云;中學教師課堂教學管理能力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盧靜;;淺談中學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J];科技信息;2009年16期
2 陳艷萍;;咬定課堂不放松[J];湖南教育(數(shù)學教師);2009年12期
3 馮萼生;;如何評價中學課堂教學[J];黃石教育學院學報;1991年01期
4 陳軍;;興奮與抑制規(guī)律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江蘇教育;1991年04期
5 齊聰;;淺析影響中學課堂教學效果的若干因素[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6 楊增乾;;農村中學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青海教育;2007年04期
7 張燈彩;;當前合作學習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8 蔣紅芳;;也談陶行知理論在中學教學中的運用[J];文教資料;2011年23期
9 孫曉霖;中學課堂教學評估量化方案的研究[J];學科教育;1996年06期
10 惠連曉;;基于網(wǎng)絡的研究性學習在中學課堂教學的應用探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年1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越超;;淺談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口語交際的教學[A];黑龍江省綏化市首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劉幼紅;;新課程標準課堂教學模式反思[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東卷)[C];2010年
3 孫西洋;;新課程標準下實施和諧教學的策略[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江蘇卷)[C];2010年
4 曹彬;;新課程標準下對學生的“評語”評價[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5 孫文艷;;新課程標準下淺談小學生課外閱讀“偏食”現(xiàn)象及對策[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6 陳國慶;;新課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學思考[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理科專輯)[C];2006年
7 周艷勤;安太夫;;新課程 新作業(yè) 新設計[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理科專輯)[C];2006年
8 鄂夏璇;;敞開中學作文教學的“心扉”——新課程下的中學語文作文教學[A];江蘇省教育學會、江蘇省寫作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姜寧;;中學物理探究式教學設計與研究[A];第四屆西部十二。▍^(qū))市物理學會聯(lián)合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10 陳海昌;;高中《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新野縣一高中 喬平;[N];學知報;2011年
2 記者 李斌 吳晶;[N];人民日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王定翔;[N];平頂山日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李建平;[N];中國教育報;2001年
5 錢蕓;[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6年
6 連云港市開發(fā)區(qū)中云中學 冀鑫;[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6年
7 安定區(qū)中華路中學 張喜梅;[N];定西日報;2009年
8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系 彭紹東;[N];中國教育報;2003年
9 蔡建東(作者單位系江蘇省張家港市東萊中心小學);[N];中國教師報;2003年
10 張繭;[N];湖南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胡慶芳;美國高中課程發(fā)展研究——從失衡發(fā)展到基礎振興[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龔堅;土家族傳統(tǒng)體育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3 黃迪皋;從外推走向內生[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卿;新課程標準下中學課堂教學管理的研究[D];南昌大學;2012年
2 江峰;數(shù)學游戲引入中學課堂教學的思考[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3 張思源;面向中學課堂教學的視頻資源設計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4 王放;洋思中學課堂教學管理的原理分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5 羅承;中學課堂非語言交流的特征和運用[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6 馬晨;多媒體技術在中學教學中的應用及對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尹雙雙;新課程標準下基礎教育體育教材管理[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8 李鵬;新課程標準下數(shù)學學習策略的研究與教學[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9 王文燕;新課程標準下對高中英語教學的初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10 云露;新課程標準下中學音樂教師專業(yè)素質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關鍵詞:新課程標準下中學課堂教學管理的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578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57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