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納歸因理論對教學實踐的指導作用芻議
本文關鍵詞:維納歸因理論對教學實踐的指導作用芻議,,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學生學習成敗的原因是復雜的,而學生的學習動機往往是教師教學是否成功的關鍵。本文通過介紹維納歸因理論,指出了學校教育中教師對學生歸因形成的影響,提倡教師運用歸因理論引導學生作出正確的歸因,防止學生陷入歸因偏差的誤區(qū),是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應盡的責任。
【作者單位】: 遼寧師范大學外語學院
【關鍵詞】: 歸因理論 學習動機 習得性無助感
【分類號】:G420
【正文快照】: 一般說來,人們會同情那些因為能力不足而“被認為”失敗了的學生,然而會懲罰那些有能力但是不努力而“被認為”失敗的學生。這種不同的對待方式,以及個人對成敗的反應,都有著共同的心理學上的特征,其根本的共同點是對事件的歸因或歸因解釋。這一闡述導致這些相似事件的原因理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愛群,李晉;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與激發(fā)[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2 廖洪玲;研究歸因理論 激發(fā)學習動機[J];教育探索;2003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韋勤勤;交際策略使用中的動機因素[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2 何增喜;初中物理教學中激發(fā)學習動機的實踐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躍峰;;維納的歸因理論和干部考察[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1987年02期
2 周國韜;;談歸因理論在教育上的應用[J];教育理論與實踐;1988年06期
3 劉世奎;歸因理論的歷史、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社會學研究;1991年05期
4 戴斌榮;;試論韋納的歸因理論在教育工作中的兩點應用[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1年03期
5 張中仁;;西方歸因理論的應用研究[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02期
6 劉舒;歸因理論在中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科學;1993年04期
7 孫煜明;李梅;;動機歸因理論的基本原理與教育訓練[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04期
8 蔡啟忠;運用歸因理論 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J];廣西教育;1994年10期
9 蔡永娣;歸因理論對教育活動的影響[J];四川教育;1994年Z2期
10 孫輝;談歸因理論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體育函授通訊;1994年Z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鐘敏;;大學生對學習的責任判斷[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2 顧錦芳;;關于歸因理論在行政組織激勵中的運用[A];江蘇省政治學會2001年會文集[C];2001年
3 李自瓊;;試用歸因理論協(xié)調護士與護士長的矛盾沖突[A];全國護理行理管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4 王大偉;劉永芳;;歸因理論在管理者決策中的應用[A];山東心理學會第十屆學術會議論文提要匯編[C];2002年
5 李萍;齊佳音;舒華英;;歸因理論在移動客戶流失管理中的應用探討[A];全國第八屆工業(yè)工程與企業(yè)信息化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6 喬凍梅;;學生寫作動機初探[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7 王卓亮;林鐘敏;;大、中學生自我學習期望心理的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8 劉彥華;杜卉;;成就動機與大學生考研心理[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9 林鐘敏;申愛華;李國強;;大學生對法律事件歸因的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董及美;沃建中;潘潔;;中學生學習動機特點研究及常模的初步制訂[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浙江西子賓館 洪鈞偉;對飯店服務營銷的認識與思考[N];中國旅游報;2005年
2 施雯;管理者要善用比自己更優(yōu)秀的人[N];今日信息報;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蔚;大學生對日常行為的道德歸因[D];廈門大學;2002年
2 毛春洲;中學生英語學習歸因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3 王路平;高中數(shù)學學困生的成因調查與轉化措施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吳節(jié)祥;當事人訴訟歸因及其效果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3年
5 張志宏;中國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自我概念與英語學習成敗自我歸因關系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6 胡三Z
本文編號:4370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437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