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學生校園排斥的干預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1-25 00:40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過心理健康活動課來干預五年級學生的校園排斥現象,并探討心理健康活動課對減少小學生校園排斥的影響。研究運用《青少年校園排斥問卷》對某小學的30名五年級學生實施測驗,通過數據分析選出兩個同質班級,分別作為實驗班與對照班。每周對實驗班進行一次干預,一共八次,對照班則不進行干預。干預的內容主要是青少年校園排斥的四個方面,即拒絕,中傷,差別對待和忽視。被排斥者與實施排斥者在同一個班級環(huán)境中被干預。此外,在干預過程中還觀察并采訪了典型案例。使用SPSS 22.0進行數據分析,通過分析結果探討校園排斥現象在心理健康課的干預下的效果,以及該方案的效果是否穩(wěn)定和持久。數據分析結果如下:(1)實驗班被試的校園排斥水平的前測、后測分數在被排斥、實施排斥總分上存在顯著差異。(2)實驗班被試在“實施拒絕”、“實施中傷”、“被拒絕”、“被中傷”、“被忽視”維度上的差異顯著,在“實施差別對待”和“被差別對待”這兩個維度上無顯著性差異。同時針對排斥過程中的三種身份,即被排斥者、排斥者以及旁觀者進行分析,探討三者在排斥過程中的相互作用,并得出如下結論:(1)本次研究對校園排斥現象利用心理健康課的方式進行...
【文章來源】:沈陽師范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文獻綜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1.社會排斥
2.校園排斥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1.校園排斥的影響因素研究
2.校園排斥的后果研究
3.校園排斥的干預研究
二、問題的提出
(一)已有研究存在的問題
(二)問題提出
(三)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
2.實踐意義
(四)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
三、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假設
(三)研究方法
1.被試
2.研究工具
3.實驗過程
(四)數據處理
(五)干預方案
1.理論依據
2.方案內容與實施
四、研究結果
(一)實驗班、對照班校園排斥同質性檢驗
(二)實驗班校園排斥前測、后測的差異性檢驗
(三)對照班校園排斥前測、后測的差異性檢驗
(四)實驗班、對照班校園排斥后測的差異性檢驗
(五)實驗班校園排斥干預效果的延時效應檢驗
五、討論
(一)校園排斥總體干預效果討論
(二)拒絕問題干預效果討論
(三)中傷問題干預效果討論
(四)差別對待問題干預效果討論
(五)忽視問題干預效果討論
(六)校園排斥的典型案例分析
1.研究對象的選擇
2.資料的收集
3.典型案例的呈現
4.原因分析
六、小學生校園排斥的防范建議
(一)構建有效的校園排斥干預體系
1.幫助被排斥者樹立正確的認知
2.引導排斥者,改變其錯誤認知
3.發(fā)揮旁觀者的作用
4.減少排他性競爭
5.教師的示范作用
6.注重家校合作
7.學校建立干預體制
(二)校園排斥預防體系的構建
1.家庭方面
2.學校方面
3.社會方面
4.國家方面
七、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1
附錄2
致謝
個人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貧困再思考:定義和衡量[J]. 烏德亞·瓦格爾,劉亞秋. 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 2019(03)
[2]青少年學生遭受校園排斥的結構與測量[J]. 張野,苑波,張珊珊. 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3)
[3]校園欺凌中旁觀者行為的作用機制[J]. 張榮榮,董莉. 心理技術與應用. 2019(02)
[4]美國紐約市校園欺凌行為處理方式及其治理啟示[J]. 胡春光. 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5)
[5]同伴排斥情境下小學生親社會行為的研究[J]. 馮春瑩,張瑜,張珊珊,張野. 成都師范學院學報. 2018(04)
[6]小學生校園排斥:一項基于教師視角的訪談研究[J]. 張野,閆平,溫兆歡. 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2)
[7]挪威校園欺凌防范機制研究——以奧維斯欺凌防范項目為例[J]. 楊婕,馬煥靈. 現代教育管理. 2017(12)
[8]社會排斥對人際信任的影響:情緒線索的調節(jié)作用[J]. 徐同潔,胡平,郭秀梅.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7(06)
[9]芬蘭校園反欺凌KiVa項目的發(fā)展、組織與實施[J]. 周菲菲,郭志英. 比較教育研究. 2017(10)
[10]美國校園欺凌立法:理念、路徑與內容[J]. 馬煥靈,楊婕. 比較教育研究. 2016(11)
碩士論文
[1]3-6年級小學生校園排斥的現狀、歸因及防范對策研究[D]. 張世麒.沈陽師范大學 2019
[2]初一學生校園排斥干預的實驗研究[D]. 張塑.沈陽師范大學 2019
[3]正念訓練對初中生欺負行為的影響研究[D]. 王丹.重慶師范大學 2018
[4]3-6年級小學生社會排斥的訪談研究[D]. 范哲.沈陽師范大學 2017
[5]初中生同伴排斥行為的形成機制及干預研究[D]. 韓楠楠.華東師范大學 2017
[6]社會排斥對刻板化的影響機制及性別差異[D]. 朱雯琪.華中師范大學 2016
[7]社會排斥情境下嬰兒圖式對情緒的影響研究[D]. 劉之娛.西北大學 2016
[8]社會排斥、自尊對嫉妒的影響[D]. 朱奕達.哈爾濱師范大學 2015
[9]社會排斥對工作記憶的影響[D]. 劉文雯.西南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607589
【文章來源】:沈陽師范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文獻綜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1.社會排斥
2.校園排斥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1.校園排斥的影響因素研究
2.校園排斥的后果研究
3.校園排斥的干預研究
二、問題的提出
(一)已有研究存在的問題
(二)問題提出
(三)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
2.實踐意義
(四)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
三、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假設
(三)研究方法
1.被試
2.研究工具
3.實驗過程
(四)數據處理
(五)干預方案
1.理論依據
2.方案內容與實施
四、研究結果
(一)實驗班、對照班校園排斥同質性檢驗
(二)實驗班校園排斥前測、后測的差異性檢驗
(三)對照班校園排斥前測、后測的差異性檢驗
(四)實驗班、對照班校園排斥后測的差異性檢驗
(五)實驗班校園排斥干預效果的延時效應檢驗
五、討論
(一)校園排斥總體干預效果討論
(二)拒絕問題干預效果討論
(三)中傷問題干預效果討論
(四)差別對待問題干預效果討論
(五)忽視問題干預效果討論
(六)校園排斥的典型案例分析
1.研究對象的選擇
2.資料的收集
3.典型案例的呈現
4.原因分析
六、小學生校園排斥的防范建議
(一)構建有效的校園排斥干預體系
1.幫助被排斥者樹立正確的認知
2.引導排斥者,改變其錯誤認知
3.發(fā)揮旁觀者的作用
4.減少排他性競爭
5.教師的示范作用
6.注重家校合作
7.學校建立干預體制
(二)校園排斥預防體系的構建
1.家庭方面
2.學校方面
3.社會方面
4.國家方面
七、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1
附錄2
致謝
個人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貧困再思考:定義和衡量[J]. 烏德亞·瓦格爾,劉亞秋. 國際社會科學雜志(中文版). 2019(03)
[2]青少年學生遭受校園排斥的結構與測量[J]. 張野,苑波,張珊珊. 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03)
[3]校園欺凌中旁觀者行為的作用機制[J]. 張榮榮,董莉. 心理技術與應用. 2019(02)
[4]美國紐約市校園欺凌行為處理方式及其治理啟示[J]. 胡春光. 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5)
[5]同伴排斥情境下小學生親社會行為的研究[J]. 馮春瑩,張瑜,張珊珊,張野. 成都師范學院學報. 2018(04)
[6]小學生校園排斥:一項基于教師視角的訪談研究[J]. 張野,閆平,溫兆歡. 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02)
[7]挪威校園欺凌防范機制研究——以奧維斯欺凌防范項目為例[J]. 楊婕,馬煥靈. 現代教育管理. 2017(12)
[8]社會排斥對人際信任的影響:情緒線索的調節(jié)作用[J]. 徐同潔,胡平,郭秀梅.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7(06)
[9]芬蘭校園反欺凌KiVa項目的發(fā)展、組織與實施[J]. 周菲菲,郭志英. 比較教育研究. 2017(10)
[10]美國校園欺凌立法:理念、路徑與內容[J]. 馬煥靈,楊婕. 比較教育研究. 2016(11)
碩士論文
[1]3-6年級小學生校園排斥的現狀、歸因及防范對策研究[D]. 張世麒.沈陽師范大學 2019
[2]初一學生校園排斥干預的實驗研究[D]. 張塑.沈陽師范大學 2019
[3]正念訓練對初中生欺負行為的影響研究[D]. 王丹.重慶師范大學 2018
[4]3-6年級小學生社會排斥的訪談研究[D]. 范哲.沈陽師范大學 2017
[5]初中生同伴排斥行為的形成機制及干預研究[D]. 韓楠楠.華東師范大學 2017
[6]社會排斥對刻板化的影響機制及性別差異[D]. 朱雯琪.華中師范大學 2016
[7]社會排斥情境下嬰兒圖式對情緒的影響研究[D]. 劉之娛.西北大學 2016
[8]社會排斥、自尊對嫉妒的影響[D]. 朱奕達.哈爾濱師范大學 2015
[9]社會排斥對工作記憶的影響[D]. 劉文雯.西南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6075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3607589.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