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課堂教學論文 >

父母情感溫暖、共情與兒童攻擊性行為的關系

發(fā)布時間:2021-12-18 19:35
  兒童攻擊性行為在家庭、校園還有社會上似乎屢見不鮮,從未成年人在家庭中對家人的傷害行為,到校園里對同伴的欺凌現(xiàn)象,已經(jīng)引起很多學者的關注。不管在東方文化環(huán)境還是在西方文化環(huán)境下,攻擊性行為都被認為是兒童嚴重心理健康問題之一。在中國,18%的學齡兒童有攻擊性行為。攻擊行為一般模式(GAM)認為,情境因素和人的因素通過引起個體當時的內在狀態(tài)而產(chǎn)生攻擊行為。其中,對于人的因素來說,家庭中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尤其是父母情感溫暖這些促使個體人格特質不斷發(fā)展的因素對個體攻擊行為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而關于個體的內在狀態(tài),共情在這其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討學齡期兒童的父母情感溫暖和攻擊性行為的直接關系以及父母情感溫暖、共情與攻擊性行為的間接關系,深入了解影響兒童攻擊性行為的人的因素(父母情感溫暖)、內在狀態(tài)(兒童共情),為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改善與兒童共情訓練提供指導,為兒童攻擊性行為發(fā)生頻率的減少提供一定的心理學依據(jù)。本研究隨機選取了山東省的四個地區(qū)的小學,被試為四、五、六年級的在校學生,采用《父母情感溫暖量表》、《基本共情量表》、《Buss-Perry攻擊性問卷》進行團體施測,剔除無效問卷后得到有效... 

【文章來源】:青島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父母情感溫暖、共情與兒童攻擊性行為的關系


父母情感溫暖到攻擊性行為直接路徑標準化模型圖

模型圖,攻擊性行為,情感,父母


青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7表4.20父母情感溫暖到攻擊性行為直接路徑系數(shù)非標準化系數(shù)標準化系數(shù)C.R.標準誤攻擊性行為﹤--父母情感溫暖-0.080-0.154-5.123***0.016表4.21父母情感溫暖到攻擊性行為直接路徑模型擬合指數(shù)χ2dfχ2/dfGFIAGFINFITLICFIRMSEA34.06784.3830.9910.9760.9900.9850.9920.052從表4.20中可以看出,父母情感溫暖到攻擊性行為的直接路徑極其顯著。由表4.21可知,χ2/df=4.383,GFI、AGFI、NFI、TLI、CFI﹥0.9,RMSEA﹤0.08,說明結構方程模型各項指標擬合很好,整體模型適配。兒童父母情感溫暖可以顯著預測攻擊性行為,符合進一步對模型檢驗的要求。二、共情在兒童父母情感溫暖與攻擊性行為中的中介效應以父母情感溫暖為自變量,共情為中介變量,兒童攻擊性行為為因變量進行中介作用模型建構。在AMOS中建構的中介模型如下圖4.2所示,路徑系數(shù)如表4.22所示,模型擬合指數(shù)如表4.23所示。圖4.2共情在父母情感溫暖影響兒童攻擊性行為中的中介作用標準化模型圖.40***-.10*-.11**

模型圖,攻擊性行為,兒童,情感


青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34表明,冷酷無情行為程度高的兒童在學齡前和兒童后期具有完整的認知能力,但情感共情能力受損。由于冷酷無情程度高的兒童人際敏感性程度低,導致情感共情能力低,最后理所當然地親社會行為失敗[52]。與情感共情水平低的兒童相比,情感共情水平高的兒童感知到的父母無差異排斥也較低,這一發(fā)現(xiàn)與之前的調查結果一致[65]。目前研究的結果顯示,共情水平高的兒童確實覺得他們的父母不那么排斥他們。因此,在兒童中,被拒絕的感覺可能有助于發(fā)展非共情行為,如攻擊性[62]。結合攻擊行為的的一般模式,情境因素和人的因素通過個體當時的內在狀態(tài)而影響最終的行為結果,在這里個體的內在狀態(tài)包括認知過程、情感過程、喚醒水平。兒童在一種缺少攻擊性線索、低挑釁、低挫折、減少疼痛與不適、避免酒精和藥物等誘因影響的情境中成長,他/她們被培養(yǎng)出高水平的共情能力,加上受到父母情感溫暖影響的自身的圖式、信念、態(tài)度、價值觀等也會促進共情的發(fā)展,二者結合通過兒童當時的內在狀態(tài)而影響攻擊性行為的發(fā)生。此時內在狀態(tài)的認知過程減少敵意性思維、降低敵意性歸隱偏差、執(zhí)行積極腳本,情感過程營造正面的心境和情緒、做出積極的表情反應,喚醒水平維持在一個適中水平、抑制攻擊傾向、減少引起攻擊的無關來源。這樣看來,內在狀態(tài)與共情是重合的,也可以將兒童的共情看作是兒童當時的內在狀態(tài)中的一種,即父母情感溫暖通過兒童當時的共情水平而影響最終的攻擊性行為。如圖5.1所示。圖5.1父母情感溫暖通過共情影響兒童攻擊性行為的一般攻擊模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青少年的道德推脫:共情的中介作用[J]. 陳鐘奇,劉國雄,王鳶清.  中國特殊教育. 2019(02)
[2]小學生共情能力及其培養(yǎng)策略[J]. 史曉露.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18(36)
[3]國外共情訓練理論與實踐對我國留守兒童情感教育的啟示[J]. 姜英杰,金雪蓮.  外國教育研究. 2018(09)
[4]共情訓練對小學生利他行為的影響[J]. 周娗娗.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18(25)
[5]8-12歲兒童孤獨感及其與父母情感溫暖、問題行為的關系[J]. 劉廣增,張大均,羅世蘭,房立艷.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8(03)
[6]共情的性別差異:來自元分析的證據(jù)[J]. 顏志強,蘇彥捷.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8(02)
[7]兒童版父母教養(yǎng)方式問卷的修訂[J]. 王美芳,牛驊,趙曉.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8(01)
[8]家庭主客觀因素對兒童社會適應能力發(fā)展影響的研究[J]. 楊陽,張建新,陳楊.  中國校醫(yī). 2018(01)
[9]共情能力的作用及其培養(yǎng)[J]. 解方舟,吳姍姍,楊平,何成森.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6(09)
[10]共情與親社會行為關系的元分析[J]. 丁鳳琴,陸朝暉.  心理科學進展. 2016(08)



本文編號:354305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354305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7827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