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三角關系和心理韌性在父母沖突與青少年問題行為之間的作用:一個有調節(jié)的中介模型
發(fā)布時間:2021-05-09 19:48
為了考察三種親子三角關系在父母沖突與青少年問題行為之間的中介作用,以及心理韌性在其中的調節(jié)作用,本研究對647名初中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有調節(jié)的中介模型結果顯示,(1)在控制了年齡和性別之后,父母沖突對青少年問題行為的正向預測作用顯著;(2)親子三角關系中的"替罪羊"和"跨代同盟"在父母沖突與青少年問題行為之間的中介作用顯著,"親職化"的中介作用不顯著;(3)心理韌性對"父母沖突→替罪羊\跨代同盟→問題行為"的后半段具有顯著的調節(jié)作用。上述結果表明,父母沖突可以通過"替罪羊"和"跨代同盟"間接影響青少年問題行為,高度卷入"替罪羊"或"跨代同盟"之后高心理韌性的青少年出現(xiàn)的問題行為要少于低心理韌性的同齡人。
【文章來源】: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9,35(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1 頁
【文章目錄】:
1 問題提出
1.1 親子三角關系在父母沖突與青少年問題行為之間的中介作用
1.2 心理韌性在父母沖突或親子三角關系與青少年問題行為之間的調節(jié)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被試
2.2 工具與計分
2.2.1 父母沖突
2.2.2 問題行為
2.2.3 親子三角關系
2.2.4 心理韌性
2.3 統(tǒng)計方法
3 結果與分析
3.1 共同方法偏差檢驗
3.2 顯變量的描述統(tǒng)計和潛變量的相關估計
3.3 潛變量多重中介模型:檢驗三種親子三角關系的中介作用
3.4 有調節(jié)的潛變量多重中介模型:檢驗心理韌性的調節(jié)作用
4 討論
4.1 親子三角關系在父母沖突與青少年問題行為之間的部分中介作用
4.2 心理韌性在親子三角關系與青少年問題行為之間的調節(jié)作用
4.3 本研究的局限及臨床干預意義
5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父母沖突、親子關系與青少年抑郁的關系:獨生與非獨生的調節(jié)作用[J]. 肖雪,劉麗莎,徐良苑,李燕芳.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7(04)
[2]親子依戀與初中生親社會行為:有調節(jié)的中介效應[J]. 王艷輝,李董平,孫文強,趙力燕,賴雪芬,周月月. 心理學報. 2017(05)
[3]父母婚姻質量對青少年行為的影響:父母教養(yǎng)能力感的中介作用[J]. 張曉,李龍鳳,白柳,陳英和.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17(02)
[4]父母沖突、親子三角關系與青少年應對方式之間的關系[J]. 鄧林園,許睿,方曉義.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1)
[5]流動兒童歧視知覺與問題行為——心理彈性的調節(jié)作用[J]. 朱倩,郭海英,潘瑾,林丹華.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5(03)
[6]中學生親子三角關系的特點及其與社會適應的關系[J]. 王美萍,王趙娜. 中國特殊教育. 2014(10)
[7]中介效應分析:方法和模型發(fā)展[J]. 溫忠麟,葉寶娟. 心理科學進展. 2014(05)
[8]父母沖突影響青少年抑郁和社交焦慮——基于認知-情境理論和情緒安全感理論[J]. 王明忠,范翠英,周宗奎,陳武. 心理學報. 2014(01)
[9]心理彈性、壓力認知和應對與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關系[J]. 傅亞強,魏旋.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3(05)
[10]心理彈性與壓力適應的關系:積極情緒中介效應的實驗研究[J]. 崔麗霞,殷樂,雷靂.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2(03)
本文編號:3177914
【文章來源】: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9,35(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1 頁
【文章目錄】:
1 問題提出
1.1 親子三角關系在父母沖突與青少年問題行為之間的中介作用
1.2 心理韌性在父母沖突或親子三角關系與青少年問題行為之間的調節(jié)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被試
2.2 工具與計分
2.2.1 父母沖突
2.2.2 問題行為
2.2.3 親子三角關系
2.2.4 心理韌性
2.3 統(tǒng)計方法
3 結果與分析
3.1 共同方法偏差檢驗
3.2 顯變量的描述統(tǒng)計和潛變量的相關估計
3.3 潛變量多重中介模型:檢驗三種親子三角關系的中介作用
3.4 有調節(jié)的潛變量多重中介模型:檢驗心理韌性的調節(jié)作用
4 討論
4.1 親子三角關系在父母沖突與青少年問題行為之間的部分中介作用
4.2 心理韌性在親子三角關系與青少年問題行為之間的調節(jié)作用
4.3 本研究的局限及臨床干預意義
5 結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父母沖突、親子關系與青少年抑郁的關系:獨生與非獨生的調節(jié)作用[J]. 肖雪,劉麗莎,徐良苑,李燕芳.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7(04)
[2]親子依戀與初中生親社會行為:有調節(jié)的中介效應[J]. 王艷輝,李董平,孫文強,趙力燕,賴雪芬,周月月. 心理學報. 2017(05)
[3]父母婚姻質量對青少年行為的影響:父母教養(yǎng)能力感的中介作用[J]. 張曉,李龍鳳,白柳,陳英和.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17(02)
[4]父母沖突、親子三角關系與青少年應對方式之間的關系[J]. 鄧林園,許睿,方曉義.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1)
[5]流動兒童歧視知覺與問題行為——心理彈性的調節(jié)作用[J]. 朱倩,郭海英,潘瑾,林丹華.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5(03)
[6]中學生親子三角關系的特點及其與社會適應的關系[J]. 王美萍,王趙娜. 中國特殊教育. 2014(10)
[7]中介效應分析:方法和模型發(fā)展[J]. 溫忠麟,葉寶娟. 心理科學進展. 2014(05)
[8]父母沖突影響青少年抑郁和社交焦慮——基于認知-情境理論和情緒安全感理論[J]. 王明忠,范翠英,周宗奎,陳武. 心理學報. 2014(01)
[9]心理彈性、壓力認知和應對與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關系[J]. 傅亞強,魏旋.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3(05)
[10]心理彈性與壓力適應的關系:積極情緒中介效應的實驗研究[J]. 崔麗霞,殷樂,雷靂.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2(03)
本文編號:31779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3177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