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能力對幼兒同伴關系的影響:社會認知能力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發(fā)布時間:2021-01-03 23:18
同伴關系(Peer Relation)指的是同齡人間或心理發(fā)展水平相當?shù)膫體間在交往過程中建立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人際關系(張文新,2005),是同伴交往的一種靜態(tài)結(jié)果。作為一項重要的社會化內(nèi)容,幼兒期的同伴關系不僅對兒童當前和未來社會化過程具有重要的作用(桑標,2006;張文新,1999;Ronald,Happ,Hughes,&Plomin,2005),而且對兒童未來的學業(yè)成就和社會適應都有深遠的影響(Eggum-Wilkens et al.,2014;Greenman,Schneider,&Tomada,2009;Hernández et al.,2016)。因此,對幼兒期同伴關系的影響因素及作用機制進行研究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也有重要的實踐意義。關于幼兒同伴關系的影響因素,已有國內(nèi)外研究更多考察了外界環(huán)境因素和個體自身因素,前者主要涉及家庭因素和教師因素,后者主要包括一些具體的社會行為(例如親社會行為和攻擊-破壞性行為)和社會認知能力(例如心理理論和情緒理解能力)以及外貌、氣質(zhì)和個性特征一類人際吸引因素。認知能力作為影響幼兒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其對幼兒同伴關系可能也有著重...
【文章來源】:西南大學重慶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幼兒同伴關系的影響因素
研究一:認知能力對幼兒同伴關系的影響19務(FindAnimals),該任務適用于測量3-6歲幼兒的持續(xù)性注意力。任務使用E-Prime軟件進行,具體流程見圖3:電腦屏幕上會隨機呈現(xiàn)動物類(如:老虎,大象)和非動物類(包括玩具、蔬菜和水果類)兩類圖片,圖片呈現(xiàn)時間為200ms,圖片之間以1800ms的“+”注視點分隔,共包括30張動物類圖片和120張非動物類圖片。當幼兒看到動物類目標刺激時,需要向主試大聲報告出“動物”一詞或動物的名字,而看到非動物類干擾刺激時不做報告。該任務包括練習實驗和正式實驗兩個部分,兩者具體流程一致,幼兒需要先進行包括6個刺激(3個動物類目標刺激,非動物類干擾刺激)的練習實驗,練習實驗正確率達100%才能進入正式實驗。正確報告目標刺激一次記為一次正確報告數(shù),若幼兒錯將干擾刺激報告出,則記入錯誤報告次數(shù),如果幼兒連續(xù)漏報四個目標刺激,主試提醒幼兒一次:“看到動物要報告”。最終得分=正確報告數(shù)-錯誤報告數(shù)-提醒次數(shù),原始滿分30分(Breckenridge,Braddick,&Atkinson,2013)。圖3找動物任務實驗流程圖選擇性注意力:本研究使用韋氏幼兒智力量表第四版(WPPSI-IV)中的劃消分測驗測量幼兒的選擇性注意力。具體操作:兒童需要在規(guī)定的時限內(nèi),從包含目標圖畫(衣服類)和干擾圖畫(除衣服類的其他物品)的眾多刺激中找出目標圖畫,并逐一用筆劃掉。首先,由主試用示范題向幼兒示范測驗規(guī)則,待兒童明白規(guī)則后讓幼兒嘗試例題,主試根據(jù)幼兒的作答情況給予反饋,最后讓幼兒進行正式答題。正式題目共包括兩道題,第一題是隨機劃消(目標刺激隨機排列),第二題是有序劃消(目標刺激有序排列),每題均有48個目標刺激。每題答題時間限時45秒,超時作答不算。每題原始分數(shù)=正確數(shù)-錯誤數(shù),最終的原始總分=兩題原
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分,回答錯誤、說不知道,或在大約30秒內(nèi)沒有回答,記0分,連續(xù)4題得0分終止本測驗,原始滿分26分,將原始得分轉(zhuǎn)換成標準分即為流體推理的最終得分。圖4矩陣推理分測驗例題4)工作記憶工作記憶(WorkMemory)指個體對信息進行短暫的保存與操作的系統(tǒng)(Baddeley,2013),本研究采用韋氏幼兒智力量表第四版(WPPSI-IV)中的圖片記憶分測驗施測。具體操作:使用紙質(zhì)測試題本施測,幼兒需要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3s或5s)觀看題目頁上的多個圖片,待時間到后主試往下翻一頁到測試頁(測試頁包括題目頁出現(xiàn)過的目標圖片和題目頁未出現(xiàn)過的干擾圖片),幼兒需要在測試頁指出剛才在題目頁看到的所有目標圖片。目標圖片個數(shù)在1-7之間,隨著難度的增加而增加,幼兒需要指出每一題的所有目標圖片才算過關。答對一題記1分,答錯記0分,連續(xù)4題得0分終止本測驗,原始滿分35分。將原始得分轉(zhuǎn)換成標準分即為工作記憶的最終得分。5)信息加工速度本研究采用快速命名任務(RapidAutomatizedNaming,RAN)測量兒童對信息的加工速度,該任務由Denckla(1972)和Rudel(1974)設計并發(fā)展而來,該任務一般包括圖片、字母、顏色和數(shù)字命名四種任務范式,被試需要根據(jù)視覺輸入符號快速檢索并輸出,以所耗時間為指標,本任務適用于測查幼兒及小學低年級兒童的信息加工速度。本研究采用顏色和數(shù)字命名范式,參考李虹和舒華(2009)的數(shù)字快速命名任務和陶芙蓉(2010)的顏色快速命名任務,數(shù)字命名以1、3、4、5、8五個數(shù)字重復4次后隨機排列(但相鄰數(shù)字不相同)在一張紙上,顏色命名以紅色、黃色、綠色和黑色四種顏色的小正方形重復5次后隨機排列(但相鄰顏色不相同)在一張紙上。在確保幼兒認識材料中所有數(shù)字和顏色的情況下要求幼兒快速、準確讀出所有?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學前兒童執(zhí)行功能與同伴關系:外化問題行為的中介作用[J]. 劉新蕊,邢曉沛,張軼男.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8(03)
[2]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低年級小學生學校適應的關系:基于交叉滯后分析[J]. 盧富榮,劉丹丹,李杜芳,王耘.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18(02)
[3]8~12歲兒童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同伴接納:心理素質(zhì)的中介作用[J]. 李佳佳,張大均,劉廣增,潘彥谷,張雪琪. 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8(01)
[4]父母婚姻關系質(zhì)量與學前兒童社會適應:父母養(yǎng)育行為的中介作用[J]. 梁宗保,馬林閣,張光珍,鄧慧華.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6(03)
[5]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幼兒同伴交往問題的影響:心理理論的中介與調(diào)節(jié)作用[J]. 郭筱琳.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5(05)
[6]同伴拒絕、同伴接納與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心理適應:親子親合與逆境信念的作用[J]. 趙景欣,劉霞,張文新. 心理學報. 2013(07)
[7]幼兒同伴關系發(fā)展的穩(wěn)定性[J]. 劉少英,王芳,朱瑤.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2(06)
[8]游戲情境中幼兒的同伴交往策略系統(tǒng)[J]. 周麗華,曹中平,蘇林雁. 學前教育研究. 2012(04)
[9]學前和小學低段不同識字量兒童的認知能力比較[J]. 李虹,舒華.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09(03)
[10]3~6歲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結(jié)構(gòu)與發(fā)展特點[J]. 李艷菊,姜勇. 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 2008(Z1)
博士論文
[1]3~9歲兒童氣質(zhì)發(fā)展及其與個性相關因素關系的研究[D]. 劉文.遼寧師范大學 2002
碩士論文
[1]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學前兒童同伴關系:心理理論的作用[D]. 寇二虎.湖北師范大學 2019
[2]父母婚姻質(zhì)量與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相關研究[D]. 王海雷.寧波大學 2018
[3]父母婚姻質(zhì)量、教養(yǎng)方式與幼兒同伴拒絕的關系研究[D]. 李復鵬.陜西師范大學 2017
[4]快速命名測驗在3-6歲漢語兒童中的應用初探[D]. 陶芙蓉.天津師范大學 2010
[5]幼兒園大班兒童自尊與教師評價、同伴接納的關系[D]. 謝劍煒.東北師范大學 2009
[6]3-6歲兒童愿望、信念情緒理解認知發(fā)展的實驗研究[D]. 甄煒.山西大學 2005
[7]教師評價風格及認可程度對幼兒自我概念影響的研究[D]. 韓春紅.華東師范大學 2005
[8]6-8歲兒童的同伴關系及社會技能訓練研究[D]. 張富洪.西南師范大學 2005
[9]關于同伴關系對兒童的影響及相關教育對策研究[D]. 侯愛民.首都師范大學 2002
本文編號:2955671
【文章來源】:西南大學重慶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6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幼兒同伴關系的影響因素
研究一:認知能力對幼兒同伴關系的影響19務(FindAnimals),該任務適用于測量3-6歲幼兒的持續(xù)性注意力。任務使用E-Prime軟件進行,具體流程見圖3:電腦屏幕上會隨機呈現(xiàn)動物類(如:老虎,大象)和非動物類(包括玩具、蔬菜和水果類)兩類圖片,圖片呈現(xiàn)時間為200ms,圖片之間以1800ms的“+”注視點分隔,共包括30張動物類圖片和120張非動物類圖片。當幼兒看到動物類目標刺激時,需要向主試大聲報告出“動物”一詞或動物的名字,而看到非動物類干擾刺激時不做報告。該任務包括練習實驗和正式實驗兩個部分,兩者具體流程一致,幼兒需要先進行包括6個刺激(3個動物類目標刺激,非動物類干擾刺激)的練習實驗,練習實驗正確率達100%才能進入正式實驗。正確報告目標刺激一次記為一次正確報告數(shù),若幼兒錯將干擾刺激報告出,則記入錯誤報告次數(shù),如果幼兒連續(xù)漏報四個目標刺激,主試提醒幼兒一次:“看到動物要報告”。最終得分=正確報告數(shù)-錯誤報告數(shù)-提醒次數(shù),原始滿分30分(Breckenridge,Braddick,&Atkinson,2013)。圖3找動物任務實驗流程圖選擇性注意力:本研究使用韋氏幼兒智力量表第四版(WPPSI-IV)中的劃消分測驗測量幼兒的選擇性注意力。具體操作:兒童需要在規(guī)定的時限內(nèi),從包含目標圖畫(衣服類)和干擾圖畫(除衣服類的其他物品)的眾多刺激中找出目標圖畫,并逐一用筆劃掉。首先,由主試用示范題向幼兒示范測驗規(guī)則,待兒童明白規(guī)則后讓幼兒嘗試例題,主試根據(jù)幼兒的作答情況給予反饋,最后讓幼兒進行正式答題。正式題目共包括兩道題,第一題是隨機劃消(目標刺激隨機排列),第二題是有序劃消(目標刺激有序排列),每題均有48個目標刺激。每題答題時間限時45秒,超時作答不算。每題原始分數(shù)=正確數(shù)-錯誤數(shù),最終的原始總分=兩題原
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分,回答錯誤、說不知道,或在大約30秒內(nèi)沒有回答,記0分,連續(xù)4題得0分終止本測驗,原始滿分26分,將原始得分轉(zhuǎn)換成標準分即為流體推理的最終得分。圖4矩陣推理分測驗例題4)工作記憶工作記憶(WorkMemory)指個體對信息進行短暫的保存與操作的系統(tǒng)(Baddeley,2013),本研究采用韋氏幼兒智力量表第四版(WPPSI-IV)中的圖片記憶分測驗施測。具體操作:使用紙質(zhì)測試題本施測,幼兒需要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3s或5s)觀看題目頁上的多個圖片,待時間到后主試往下翻一頁到測試頁(測試頁包括題目頁出現(xiàn)過的目標圖片和題目頁未出現(xiàn)過的干擾圖片),幼兒需要在測試頁指出剛才在題目頁看到的所有目標圖片。目標圖片個數(shù)在1-7之間,隨著難度的增加而增加,幼兒需要指出每一題的所有目標圖片才算過關。答對一題記1分,答錯記0分,連續(xù)4題得0分終止本測驗,原始滿分35分。將原始得分轉(zhuǎn)換成標準分即為工作記憶的最終得分。5)信息加工速度本研究采用快速命名任務(RapidAutomatizedNaming,RAN)測量兒童對信息的加工速度,該任務由Denckla(1972)和Rudel(1974)設計并發(fā)展而來,該任務一般包括圖片、字母、顏色和數(shù)字命名四種任務范式,被試需要根據(jù)視覺輸入符號快速檢索并輸出,以所耗時間為指標,本任務適用于測查幼兒及小學低年級兒童的信息加工速度。本研究采用顏色和數(shù)字命名范式,參考李虹和舒華(2009)的數(shù)字快速命名任務和陶芙蓉(2010)的顏色快速命名任務,數(shù)字命名以1、3、4、5、8五個數(shù)字重復4次后隨機排列(但相鄰數(shù)字不相同)在一張紙上,顏色命名以紅色、黃色、綠色和黑色四種顏色的小正方形重復5次后隨機排列(但相鄰顏色不相同)在一張紙上。在確保幼兒認識材料中所有數(shù)字和顏色的情況下要求幼兒快速、準確讀出所有?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學前兒童執(zhí)行功能與同伴關系:外化問題行為的中介作用[J]. 劉新蕊,邢曉沛,張軼男.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8(03)
[2]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低年級小學生學校適應的關系:基于交叉滯后分析[J]. 盧富榮,劉丹丹,李杜芳,王耘.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18(02)
[3]8~12歲兒童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同伴接納:心理素質(zhì)的中介作用[J]. 李佳佳,張大均,劉廣增,潘彥谷,張雪琪. 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8(01)
[4]父母婚姻關系質(zhì)量與學前兒童社會適應:父母養(yǎng)育行為的中介作用[J]. 梁宗保,馬林閣,張光珍,鄧慧華.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6(03)
[5]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幼兒同伴交往問題的影響:心理理論的中介與調(diào)節(jié)作用[J]. 郭筱琳.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5(05)
[6]同伴拒絕、同伴接納與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心理適應:親子親合與逆境信念的作用[J]. 趙景欣,劉霞,張文新. 心理學報. 2013(07)
[7]幼兒同伴關系發(fā)展的穩(wěn)定性[J]. 劉少英,王芳,朱瑤.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2(06)
[8]游戲情境中幼兒的同伴交往策略系統(tǒng)[J]. 周麗華,曹中平,蘇林雁. 學前教育研究. 2012(04)
[9]學前和小學低段不同識字量兒童的認知能力比較[J]. 李虹,舒華.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09(03)
[10]3~6歲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結(jié)構(gòu)與發(fā)展特點[J]. 李艷菊,姜勇. 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 2008(Z1)
博士論文
[1]3~9歲兒童氣質(zhì)發(fā)展及其與個性相關因素關系的研究[D]. 劉文.遼寧師范大學 2002
碩士論文
[1]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學前兒童同伴關系:心理理論的作用[D]. 寇二虎.湖北師范大學 2019
[2]父母婚姻質(zhì)量與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相關研究[D]. 王海雷.寧波大學 2018
[3]父母婚姻質(zhì)量、教養(yǎng)方式與幼兒同伴拒絕的關系研究[D]. 李復鵬.陜西師范大學 2017
[4]快速命名測驗在3-6歲漢語兒童中的應用初探[D]. 陶芙蓉.天津師范大學 2010
[5]幼兒園大班兒童自尊與教師評價、同伴接納的關系[D]. 謝劍煒.東北師范大學 2009
[6]3-6歲兒童愿望、信念情緒理解認知發(fā)展的實驗研究[D]. 甄煒.山西大學 2005
[7]教師評價風格及認可程度對幼兒自我概念影響的研究[D]. 韓春紅.華東師范大學 2005
[8]6-8歲兒童的同伴關系及社會技能訓練研究[D]. 張富洪.西南師范大學 2005
[9]關于同伴關系對兒童的影響及相關教育對策研究[D]. 侯愛民.首都師范大學 2002
本文編號:29556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2955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