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文化研究
[Abstract]: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school-based teaching and research is the ke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based teaching and research system. The values at the spiritual level,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at the institutional level and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the creation of the conditions at the material level, the behavior of the group, the attitude of the individual, etc., affect and restrict each other. It is not only difficult to grasp the true mean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teaching and research, but also difficult to maintain its healthy develop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based teaching and research system, it is not only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based teaching and research system, but also the need to lead the practi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based teaching and research system to the need of deepening the exploration of changing technology orientation to cultural orient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It is also the key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s and students.
【作者單位】:
【分類號】:G40-0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鄧濤;關于促進教師合作發(fā)展的思考——兼談學習型組織理論對教師教育的若干啟示[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5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史為林;;教師合作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探索;2007年03期
2 李洪修;;課程變革下教師合作的理論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7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金鐵洙;中韓兩國教師教育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鄭敏;合作的專業(yè)建構策略對教師新課程適應性影響的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2 邵晶晶;教師知識管理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陶曉麗;我國中小學教師合作現(xiàn)存問題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4 馬子歂;促進中小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知識管理策略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7年
5 于聰;教師合作團隊的工作方式、困境與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韋艷艷;新課程背景下高師生物學教師教育改革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7 張鵬;幼兒教師合作的內(nèi)隱觀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8 馮士季;地理課程變革背景下的教師自我發(fā)展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顧泠沅,楊玉東;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校本行動研究[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3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民言;只爭朝夕育人才——中文系民間文學教學研究動態(tài)[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2 杰;教育部召開部分省市中學化學教材改革座談會[J];化學教學;1980年01期
3 洪根福;沿江、江南地區(qū)成立教學研究協(xié)作會[J];安徽教育;1980年03期
4 蔡澄清;談談教研組工作[J];安徽教育;1980年05期
5 陳永中;《桃花源記》中的“外人”及其它——教學研究心得[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0年04期
6 魏華久;加強教學檢查 提高教學質量——在學院教育工作會議上的發(fā)言[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Z1期
7 ;發(fā)刊詞[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1期
8 董立君;開展教學研究協(xié)作活動[J];中國勞動;1980年06期
9 楊國楨;中國經(jīng)濟史學術討論會在我校召開[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10 ;我們是怎樣在教學中推廣幻燈的?[J];化學教育;198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林文介;;工程測量專業(yè)教學計劃的制定原則[A];廣西高等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廣西高教研究》創(chuàng)刊十周年(1985-1995)論文選集[C];1996年
2 王路;;以聽促說教學十法[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6年
3 許蕓;潘政敏;;交際法和中學英語教學[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一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4 李金鈔;;中、高級階段的詞語教學[A];第三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0年
5 潘兆明;施旭東;;關于在美國舉行HSK試考的分析報告[A];第四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3年
6 齊德立;;現(xiàn)代漢語中“主題-評語”句教學研究之初探[A];第一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85年
7 朱雪琴;;食品機械專業(yè)開設《食品分離技術與設備》課程的實踐[A];'97北京國際食品加工及包裝技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7年
8 ;全國美學學會第三屆年會勝利閉幕[A];中華全國美學學會第二屆年會簡報[C];1983年
9 ;晏成書教授在京逝世[A];1995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5年
10 鄒國良;;論工程?茖W校學報的“四性”[A];學報編輯文集[C];199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倪國和 通訊員 權良余;楊浦區(qū)構筑“大學城”[N];文匯報;2000年
2 鄭富興;教學是一種學術活動[N];科學時報;2001年
3 盧燕平;科研量化不利于人才培養(yǎng)[N];中國教育報;2002年
4 葉扁舟;教研室不能為應試教育推波助瀾[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5 黃安年(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學術評估豈能變ABC[N];社會科學報;2002年
6 劉熙;做一流教師創(chuàng)一流水平[N];云南日報;2002年
7 山西電子高級技工學校 王京軍;培育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學習的先進文化[N];證券日報;2003年
8 戚群 本報記者 李建平;新課改推動教師走校本教研之路[N];中國教育報;2003年
9 韓克;讓教師告別“體力勞動”[N];中國教育報;2003年
10 本報記者 趙小雅;校本新文化的萌芽[N];中國教育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海蕾;幼兒園游戲教學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2 魏永紅;外語任務型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金美福;教師自主發(fā)展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4 吳德芳;論“后現(xiàn)代思想”視野下的教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5 李三福;教學的語用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呂林海;數(shù)學理解性學習與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張增田;對話教學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8 靳瑩;結構主義視角下的化學概念教學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9 張成鈞;如來藏學的中道思想與宗教對話[D];四川大學;2005年
10 魏薇;小學閱讀教學的生活體驗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俞遠光;中學化學演示實驗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2 姚妍妮;高中物理演示實驗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3 況燦;兒童外語習得詞塊法教學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1年
4 何遠瓊;本科法理學教學的困境與突破[D];首都師范大學;2001年
5 吳平;模式探究型"的師資培訓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1年
6 汪崇渝;高中學生建立物理模型的探究式教學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7 代華英;初中化學活動化教學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8 葉永菁;在中學生物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9 張寶塔;中學數(shù)學建模及其教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10 覃衛(wèi)東;高中物理教育課堂創(chuàng)新教學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24644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2464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