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的中心論題是“境遇性教學”。圍繞這一中心論題,本文看重探討了這樣幾個問題:(1)律規(guī)性教學及其危機;(2)境遇及境遇性教學的涵義;(3)境遇性教學的立論基礎;(4)境遇性教學的基本理念;(5)境遇性教學的實踐訴求。 境遇性教學之所以被提出,主要原因之一是律規(guī)性教學出現了危機。律規(guī)就是規(guī)律和規(guī)則。律規(guī)性教學是指那種過于依賴規(guī)律與規(guī)則而不關注具體情境的教學。由于過于遵從先在的規(guī)律和外在的規(guī)定,過于恪守恒定的程序和固定的套路,所以律規(guī)性教學是一種過于統(tǒng)一化、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的教學。律規(guī)性教學的整體特征是預成性,它表現為教學的具體形態(tài)、運演路徑、發(fā)展階段和教學結果等已被事先預設好了;教學過程就是教學預設的嚴格展開過程;教學的目的就是完成預設的目標。此外,律規(guī)性教學還具有去情境性、完備性、線性化和確定性等具體特征。律規(guī)性教學的危機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限制了學生的深度發(fā)展,主要體現為它不能促進高級知識的學習,無法促進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無力促進獨立人格的形成;二是危害了教師的教學生活,主要體現為它扼制了教師的創(chuàng)造,限制了教師的發(fā)展,剝奪了教師的幸福;三是迷失了教學的本體功能,主要體現為它將學生的發(fā)展錯誤地簡化為信息的獲取與知識的堆積。律規(guī)性教學的危機呼喚著境遇性教學的出場。 本文將“境遇”理解為“事物在與其存在的特定情境的互動中顯現出來的存在狀況”。對于“教學境遇”,我們將作分析式理解:“境”即“情境”,主要指“課堂教學情境”,是教學活動實際發(fā)生于其中并對教學產生直接影響的“環(huán)境”和“氛圍”;“遇”即“相遇”,主要是指“教學互動”,即教學活動與教學情境的相互作用以及教學中各種要素的相互作用。基于此,我們認為,境遇性教學是其本質、特征及表現等因境遇的不同而不斷生成和轉化的教學。境遇性教學實際上是這樣的一種教學:教學決斷不是完全依據教學律規(guī)做出的,而是依據具體情境以及教學與具體情境的相遇狀態(tài)做出的。境遇性教學的提出意味著,教學不存在唯一、固定的本質和規(guī)律,其本質和規(guī)律是在教學過程中生成的。境遇性教學是關注具體情境的教學,是不囿限于律規(guī)的教學,是注重生成性的教學,是具有人文情懷的教學。與律規(guī)性教學的整體特征——預成性——相對應,境遇性教學的整體特征可以概括為生成性,它主要是指預設的教學要素、教學結構、教學行為方式等會隨教學過程的展開而發(fā)生預期之外的變化,從而導致整個教學過程不斷地發(fā)生變動與調整,甚至產生新的教學行為與意外的教學效果。境遇性教學的生成性主要表現為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的生成性等。除生成性外,境遇性教學還具有情境性、開放性、互動性和不確定性等具體特征。 境遇性教學的立論基礎主要是指與境遇性教學密切相關的理論背景。概括而言,境遇性教學的立論基礎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學生的生成特性為境遇性教學提供了存在基礎,即以生成性為主要特征的境遇性教學之所以有必要存在,主要是因為學生具有生成性;二是行為的情境依賴為境遇性教學行為提供了依據,即境遇性教學行為是依據具體的課堂情境及其變動而生成的;三是過程的互動效應為境遇性教學的生成提供了根源,即教學過程中的非線性互動為境遇性教學的生成性提供了源泉;四是知識的不確定性為境遇性教學提供了創(chuàng)造空間,即知識不確定性的凸顯為境遇性教學中的創(chuàng)造性教學行為提供了可能的邏輯空間。 簡要地講,可以對境遇性教學的基本理念作這樣的概括:它是一種講究和追求創(chuàng)造性與智慧性的教學。具體而言,這一基本理念又主要體現為以下三個方面:教學即理智探險,這主要是講境遇性教學應具有挑戰(zhàn)性和開拓性;教學即即席創(chuàng)作,這主要是講境遇性教學應具有臨場性和智慧性;教學即可能生活,這主要是講境遇性教學應具有開放性和想象力。 要實現教境遇性教學,必須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首先,要實現教學思維方式的變革,,即應建議教學實踐工作者換一種邏輯來思考和看待教學問題。對于境遇性教學的實現而言,急需實現教學思維方式從預成性思維到生成性思維的轉換。其次,境遇性教學的實現必須滿足一定的基本條件。實現境遇性教學的外部條件是教師應擁有教學自主權,內部條件是教師應具有教學智慧。其三,要實現教學行為的整體變革。境遇性教學的實現最終應體現為教學行為的整體變革。不過此處所講的教學行為是廣義的教學行為,而不限于課堂教學行為。具體而言,教學行為的變革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彈性化的教學設計、靈動性的教學實施、情境性的教學評價和協(xié)商性的教學管理。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G420
【引證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張立新;張麗霞;;生態(tài)化網絡課程的設計理念[J];電化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2 王鑒;張曉潔;;試論生成性教學的內涵和特點[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0年04期
3 羅祖兵;;生成性思維及其教學意蘊[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1年03期
4 李德顯;韓彩虹;;生成教育視野下教師文化的特征分析[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5 方振政;;高職職業(yè)核心能力培養(yǎng)模式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yè);2013年04期
6 莊龍玉;;境遇式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現代教育管理;2013年04期
7 李維堅;;從被動灌輸到自主生成[J];數學之友;2013年04期
8 夏莉;;由預設到生成:當代大學教學變革的重要取向[J];現代大學教育;2009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瑞;理解與超越:情境適應性教學評價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2 周貴禮;論當代教師思維方式變革[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3 李可興;生成性體育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4 袁頂國;從兩極取向到有機整合:主題式教學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5 宋德云;教師教學決策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6 王衛(wèi)華;教學機智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7 張輝蓉;數學診斷式教學設計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8 鄒瓊;對話與理解[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9 邵士權;我國高等學校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10 高細媛;審美視野下的教學理解[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娟;幼兒藝術教育中的生成性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偉娜;深度教學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清霞;解釋學視野下課堂教學過程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蔡亞波;小學英語教學預設與生成相結合的實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5 王春玲;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情境之行動研究[D];延邊大學;2011年
6 張春杰;基于交互式電子白板的生成性教學研究[D];徐州師范大學;2011年
7 鄒婷;事件觀視閾下初中音樂生成性教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8 周征寰;論高中古典詩歌教學目標的有效預設與生成[D];蘇州大學;2011年
9 張琪;中學生物教師課堂教學機智觀察與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10 周紅娟;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生成性教學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
23514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2351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