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個性知識的譜系及意義
[Abstract]:Personality knowledge, as a kind of suppressed knowledge form, can not be ignored because of its deep effect on the world of individual life. Through clearing up the related achievements in the history of epistemolog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nd demonstrates the pedigree problem of personality knowledge, and takes education as an example to make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its significance and value.
【作者單位】: 重慶文理學院教務處
【分類號】:G40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石中英;緘默知識與教學改革[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居飛;維特根斯坦的語法命題學說[D];四川大學;200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林合;維特根斯坦論“語言游戲”和“生活形式”[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1期
2 曲辰;維特根斯坦后期哲學思想對當代語言學的影響[J];北方論叢;2001年03期
3 覃修桂;喬姆斯基的語言觀及其唯理主義認識論基礎(chǔ)[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4 喬清舉;金岳霖的邏輯哲學觀及其方法論研究——兼與維特根斯坦的邏輯哲學觀比較[J];北京社會科學;1999年03期
5 許良;亥姆霍茲、赫茲與維特根斯坦哲學[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6期
6 張志平;試論維特根斯坦語言思想與伽達默爾解釋學的關(guān)系[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7 湯兮;維特根斯坦與哲學的終結(jié)[J];國外社會科學;1994年03期
8 徐海銘,程金生;喬姆斯基語言觀的哲學分析[J];江海學刊;1999年03期
9 王路;弗雷格和維特根斯坦:一個常常被忽略的問題[J];開放時代;2001年03期
10 戚本芬;維特根斯坦論理解與規(guī)則[J];科學·經(jīng)濟·社會;1997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堅;關(guān)于高工專自動化專業(yè)課程設置及教學內(nèi)容改革的幾點思考[J];南京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年02期
2 石中英;關(guān)注緘默知識 深化教學改革[J];人民教育;2004年Z1期
3 石中英;關(guān)注緘默知識[J];山西教育;2004年06期
4 向葵花;論學生的緘默知識資源及其開發(fā)[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年05期
5 盧潔瑩;緘默知識對高職實踐性教學改革的意義[J];職教論壇;2004年36期
6 蔡淑芬;淺談教師緘默知識的反思——來自幾個細節(jié)的啟示[J];基礎(chǔ)教育研究;2002年Z1期
7 曾寧波;緘默知識理論對語文教學的幾點啟示[J];語文建設;2004年05期
8 石中英;緘默知識與教學改革[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3期
9 陳世華,董豐鈞;緘默知識理論及其化學教育意義[J];化學教育;2002年11期
10 鄭勤硯;緘默知識與美術(shù)教學[J];中國美術(shù)教育;2002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田清福;馬興杰;;試論在廉政建設中如何抓好“三講”教育[A];實踐 理論 創(chuàng)新[C];2001年
2 孫小禮;;為著科學 為著教育 為著和平[A];宗師巨匠 表率楷!o念周培源文集[C];2002年
3 梁見飛;;辦適應鄉(xiāng)村生活需要的教育[A];科教興村實踐與探索——山西省農(nóng)村教育改革百校評析[C];1997年
4 ;興鄉(xiāng)富民 重在教育[A];科教興鄉(xiāng)之路——山西省農(nóng)村教育綜合改革深入探索[C];2000年
5 李龍;凌一琦;;論法學素質(zhì)教育[A];法學教育:比較與省思——現(xiàn)代法學教育論壇文集[C];2001年
6 李建林;王紹軍;;試論加強會計人員職業(yè)道德教育[A];高教改革研究與實踐(下冊)——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03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3年
7 梁見飛;;辦適應鄉(xiāng)村生活需要的教育[A];學陶師陶 貴在實踐——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第二屆一次學術(shù)年會論文選集[C];1996年
8 王蓮花;楊萱;;談加強大學生人文素質(zhì)教育[A];山東省醫(yī)學倫理學學會第一次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0年
9 鄧和平;;WTO:給教育帶來的挑戰(zhàn)及其應對[A];全國高等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1年
10 齊延平;劉軍;;論法律職業(yè)倫理教育[A];法學教育:比較與省思——現(xiàn)代法學教育論壇文集[C];200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天津社會科學院城市經(jīng)濟研究所 陳柳欽;緘默知識是集群創(chuàng)新不可或缺的變量[N];中國高新技術(shù)產(chǎn)業(yè)導報;2008年
2 李建國 樊尚武;秦安縣地稅局構(gòu)建學習型地稅機關(guān)[N];甘肅經(jīng)濟日報;2006年
3 王長純;探索區(qū)域教育發(fā)展新模式[N];光明日報;2003年
4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楊明全;教師知識:來自實踐的智慧[N];中國教育報;2004年
5 海遠程;海門以“三適應”深入開展遠程教育學用活動[N];江蘇科技報;2008年
6 山東省青島市普通教育教研室教研員,,特級教師 陸安;內(nèi)外遷移是通向智慧教學的必由之路[N];中國教育報;2008年
7 本報記者 朱芙蓉;培養(yǎng)新型農(nóng)民之路[N];科技日報;2007年
8 通訊員 楊安鴻;“三位一體”提高職工保安全能力[N];人民鐵道;2008年
9 顧通達;小學教師喜歡怎樣培訓[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10 郭泓斌;推廣14種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N];解放軍報;200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方明;緘默知識面面觀[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2 么加利;走向復雜:教育視角的轉(zhuǎn)換[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3 鄒玉玲;主體性體育及其課程觀探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4 王勝利;教育與中國社會主義社會的發(fā)展[D];天津師范大學;2003年
5 何小忠;青少年偶像崇拜與教育[D];蘇州大學;2005年
6 孔祥田;經(jīng)驗、民主與生活[D];中國人民大學;2006年
7 蔡苔芬;教育與溫馨家庭的營造[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8 趙會可;共和國教育財政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9 鄧友超;論教育的理解性[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10 劉純陽;貧困地區(qū)農(nóng)戶的人力資本投資:對湖南西部的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思權(quán);緘默知識視角下中學數(shù)學教與學的思考[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2 劉鵬;知識密集型產(chǎn)業(yè)新產(chǎn)品開發(fā)過程中緘默知識流轉(zhuǎn)有效性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3 王新民;論教師的緘默知識及其隱性教育觀念的更新[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4 王春紅;緘默知識理論對語文教學的啟示[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王俊;教師知識結(jié)構(gòu)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張彩云;克伯屈與近現(xiàn)代中國教育[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7 張魯川;論共同倫理教育[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8 唐國華;電影課促進幼兒園環(huán)境教育成效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9 肖寶華;論高等法學教育中的法律語言教育[D];首都師范大學;2004年
10 張海芳;哈耶克的知識觀探析[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3142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2314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