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課堂教學論文 >

試論通州近代教育的起源——潞河書院

發(fā)布時間:2018-07-29 16:15
【摘要】:通州地區(qū)由于便利的交通和繁盛的商業(yè)為教育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通州近代學校教育較之其他州縣要略早一些,成為華北地區(qū)的教育中心。潞河中學作為近代通州最早的一所學校,從最初的教會學校,培養(yǎng)教會人員,到陳昌校長進行改革,以培養(yǎng)智德體全面發(fā)展的學生為目標,經(jīng)歷了漫長的過程。本文從潞河中學的前身——潞河書院的創(chuàng)建、發(fā)展、變化中,對其教育思想、辦學宗旨、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進行簡要的分析和論述。目的在于揭示潞河中學不同的發(fā)展階段不同的辦學思想,使對潞河書院以及通州近代教育有更深入和全面的認識。
[Abstract]:Tongzhou area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because of its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and prosperous commerce. The modern school education in Tongzhou was earlier than other counties, and it became the center of education in North China. Luhe Middle School, as the earliest school in Tongzhou in modern times, experienced a long process from the initial church school, the training of church staff to the reform of principal Chen Chang, with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with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ce, morality and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kes a brief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the educational thought, tenet,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 of Luhe Academy, the predecessor of Luhe Middle School, which is the foundation,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Luhe Academy. The purpose is to reveal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of Luhe Middle School and different ideas of running a school, so as to have a deeper and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Luhe Academy and Tongzhou Modern Education.
【作者單位】
【分類號】:G529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史春風;商務印書館近代教科書出版探略——從國文(語)和歷史教科書談起[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2 徐會愛;許曉光;;試論近代教會學校經(jīng)費來源的多樣化和本土化[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3 陳天涯;蔡元培對中國教育近代化的思考與探索[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1年01期

4 王全來;張薇;;對楊兆捚關于“雙曲線焦點位置作圖問題”的研究[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3期

5 胡小君,張敏;近代教會中學教育收費制度的歷史考察[J];淮北煤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6 劉招成;私塾教育的現(xiàn)代化轉(zhuǎn)換:清末私塾教育改革[J];集美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7 張均兵;;試論民國時期中國大學校訓[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年03期

8 林輝;近代中國留美學生群體研究[J];當代青年研究;2003年05期

9 鄭剛;中國教育方針的百年變遷歷程[J];教育探索;2005年09期

10 劉海燕;淺論教會大學在中國近代高等教育建設中的作用[J];陜西師范大學繼續(xù)教育學報;2005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章小謙;傳承與嫁接:中國教育基本概念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的轉(zhuǎn)換[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楊建華;中國近代教育期刊與近代教育發(fā)展[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廣少奎;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及其行政制度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4 李興洲;重構學校精神[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5 趙萬峰;二十世紀初(1898-1937)文化守成主義的教育思想及實踐[D];西北大學;2005年

6 李宗剛;新式教育與五四文學的發(fā)生[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王興亮;愛國之道,,始自一鄉(xiāng)[D];復旦大學;2007年

8 李祖祥;控制與教化[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9 王瑋;中國教會大學科學教育研究(1901-1936)[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崔躍峰;西學東漸與中國高等教育中近代學科的設立[D];河南大學;2002年

2 劉海燕;教會大學與我國高等教育近代化[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3 歐陽艷;清末民初雙語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4 黃佳蓉;民國時期廣東初等教育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5 章德明;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中教案問題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6 于桂霞;我國近代普通中小學教材教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7 馮麗;清末中學教育研究[D];河北大學;2005年

8 陳桃蘭;私立大學與中國高等教育近代化[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9 陳楓;近代福建私塾的現(xiàn)代化[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10 孫燕;留日學生與清末立憲運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曉莉;別讓學生有靠山[J];基礎教育;2004年12期

2 胡志堅;;探討教育功能問題的一篇力作——評《教育功能的偏失與匡正——學校教育角色化問題反思》[J];當代教育科學;2011年14期

3 呂愛軍;;學校教育要以學生發(fā)展為歸宿[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年27期

4 王蕊;;教育中知與行的關系——從學生學的角度[J];技術與教育;2011年01期

5 楊梅;;從需要層次理論談留守兒童的學校教育[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1年06期

6 蔣春梅;;“位育”之道——學校教育路向[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年06期

7 謝巍;李穎;高眾輝;;學校對再婚家庭學生的教育策略[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1年08期

8 謝政軒;;同沐春風 共享陽光——淺談農(nóng)民工子女的學校教育策略[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1年06期

9 徐景彩;;對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認識——基于“藥家鑫事件”[J];新西部(下旬.理論版);2011年07期

10 孫寶玲;叢永柱;;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1年1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馬曉東;黃連芳;;新時期農(nóng)村學生家訪的策略[A];中國管理科學文獻[C];2008年

2 李剛;;小心,學生“自殺性”行為[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四屆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3年

3 李春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促進學生和諧發(fā)展——學校心理衛(wèi)生及健康教育淺析[A];第二屆中青年心理衛(wèi)生學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秦玉友;;農(nóng)村小規(guī)模學校教育資源使用效率衰減問題研究——以中南某縣為例[A];2010年農(nóng)村教育高端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胡辛人;;關于寫作《淺論華中敵后的干部學校教育》一文的幾點體會[A];上海市新四軍暨華中抗日根據(jù)地歷史研究會第二屆年會紀念特刊[C];1985年

6 李光輝;;新時期學校教育與公民道德建設[A];2004烏蒙論壇論文集(三)[C];2004年

7 史新瓊;;淺談教育科研檔案管理[A];新時期檔案工作論文集[C];2005年

8 劉傳德;;外國學校管理史話(三)——古希臘羅馬的學校教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9 張捷夫;;清代山西的學校教育和科舉考試[A];三晉文化研究論叢(第一輯)[C];1994年

10 李榮斌;;論心理輔導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A];邁向21世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咨詢學術會議優(yōu)秀論文集[C];199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上海市學業(yè)管理與評價所 凌兆福;學校教育應以“大學業(yè)”為中心[N];中國教育報;2005年

2 周潤智;健全的學校教育[N];光明日報;2000年

3 張耕山;加大學校教育力度[N];江西日報;2004年

4 白石洲中英文學校校長 蘭金仁;學校教育應當做些什么?[N];深圳商報;2004年

5 冉文園;學校教育有四難[N];保定日報;2006年

6 市委教育工委書記 市教育局局長 宋呂銀;當下學校教育的應有情懷[N];泰州日報;2009年

7 記者 趙青 楊士龍;加拿大:快樂與自由,基于遵守規(guī)則與紀律[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8 萊蕪四中校長 張士軍;落實總書記講話精神 促進學校教育事業(yè)又好又快發(fā)展[N];萊蕪日報;2010年

9 陳 婷;淺談學校教育與道德建設[N];中國教師報;2004年

10 吳康寧;從“社會規(guī)限”到“人的解放”[N];天津教育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俐蓉;信息技術與學校教育關系的反思與重構[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李家成;關懷生命[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3 鐘以俊;美學視野中的學校教育及其變革[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4 姜月;遮蔽與解蔽[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田道勇;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理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周志平;學校教育中的知識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王彩霞;二十世紀中國學校校訓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王琴;學校教育中師生沖突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楊進;論美好生活與學校教育[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10 李醒東;事件·場景·交往[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漢珍;丁丁為什么在家上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楊明朝;梁漱溟的教育思想(1915-1945)[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3 劉朝暉;城市流動人口子女教育調(diào)查與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4 馮綺云;我國目前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的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D];北京師范大學;2008年

5 馬麗燕;宗教對學校教育的影響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6 王芳;學校服務社區(qū)的功能缺失與對策[D];吉林大學;2009年

7 關玉芝;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育與未成年人道德人格培養(yǎng)的關系[D];南昌大學;2008年

8 吳繼軍;明代學校教育及其功能的拓展[D];西南大學;2009年

9 林海玲;中美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比較[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10 劉玉俠;學校考試與學校教育關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15322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215322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b15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