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獲準立項兩項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十一五”國家課題
本文選題:課程教材 + 評價標準; 參考:《課程.教材.教法》2007年02期
【摘要】:正經(jīng)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領導小組評審通過,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申報的“十一五”課題中有兩項獲準為國家一般課題。課題一:中小學生學科學業(yè)評價標準的研究與開發(fā)課題負責人:徐巖(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課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員)研究目標開發(fā)與課程標準相配套的中小學各學科學業(yè)評價標準。該研究是基于教育與心理測量、發(fā)展心理學、學習心
[Abstract]:Two of the subjects declared by the National Educational Science Planning leading Group, the people's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 and 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aterials have been approved as general subjects of the country. Subject 1: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of Science Industry for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Xu Yan (Deputy Editor-in-Chief, people's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 Research target development and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of science evaluation standards. The study is based on edu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and learning mind
【分類號】:G52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拉塞爾·S·比徹,王英杰;一個校長對教師的評價[J];比較教育研究;1980年05期
2 劉襲常;;孔子的教育思想應當研究[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01期
3 葉立群;日本中小學課程教材考察記[J];課程.教材.教法;1981年02期
4 雷樹人;日本中學物理科的課程教材和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1981年02期
5 葉佩珉;日本中學生物科的課程教材和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1981年02期
6 陳俠;課程研究引論[J];課程.教材.教法;1981年03期
7 周登嵩,羅映清;考核評價中學體育課成績的初步探討[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81年04期
8 陳明達;黃宗成;王云德;于道中;邢文華;李寶文;張玉青;陸紹中;;關于中國青少年兒童身體形態(tài)、機能、素質(zhì)研究的概述[J];體育科學;1981年01期
9 梁禹祥;道德基本特點初探[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年04期
10 詹光斗,豐孝法;淺談中小學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如何確定體育教學的任務?[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8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白寶光;;工序能力評價方法研究[A];中國現(xiàn)場統(tǒng)計研究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9年
2 張智;陳建玲;何躍;;居住區(qū)綜合環(huán)境質(zhì)量評價方法探討[A];中國城市建設與環(huán)境保護實踐——城市建設與環(huán)境保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7年
3 趙守祥;;論保險企業(yè)經(jīng)濟效益審計的評價標準和指標體系[A];審計論文選編[C];1996年
4 全斌;;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特點及教學策略淺談[A];地理學的理論與實踐——紀念中國地理學會成立九十周年學術會議文集[C];1999年
5 陳朝泰;;普通中等教育評價系統(tǒng)分析[A];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論文集(第1卷)[C];1991年
6 王萬茂;;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及其評價標準[A];土地市場與土地資源優(yōu)化配置——中國土地學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4年
7 盧毅;鄒永久;張淑閣;梁淑文;;5例腦干損傷患兒綜合康復治療效果分析[A];1998年全國運動療法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8年
8 余維豪;孫麗;;紅外熱像圖(TVS)在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評定中的應用[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二屆全國康復治療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9年
9 陳中聯(lián);李知桂;定光強;;洪湖市未滿5歲兒童營養(yǎng)狀況調(diào)查與分析[A];中國營養(yǎng)學會第三屆婦幼營養(yǎng)學會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1994年
10 武興權;張永貴;胡增祥;勾凌燕;賴文紅;王仁杰;;維生素B_6營養(yǎng)狀況評價方法的研究[A];中國營養(yǎng)學會第七屆全國營養(yǎng)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199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衡陽財校校長 邱興和;加快教學改革 突出素質(zhì)教育[N];中國財經(jīng)報;2000年
2 ;為中國教育導航[N];中國教育報;2000年
3 特約通訊員 厲耕 本報記者 翟博;向一流目標邁進[N];中國教育報;2000年
4 記者 焦新;大力普及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0年
5 王勁松;小學愉快教育實驗成效顯著[N];光明日報;2000年
6 張文顯;編寫《法理學》教材的若干體會[N];光明日報;2000年
7 本報記者 夏欣 本報通訊員 莫文;劈海沖浪 托舉起一流教材[N];光明日報;2000年
8 房建國;互聯(lián)網(wǎng)和教育決定未來[N];金融時報;2000年
9 靳達申(作者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研究員);SCI是一種實用的評價標準[N];科學時報;2000年
10 楊劍龍;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第八屆理事會學術討論述要[N];文學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費多益;論科學的合理性[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饒群;大型水體富營養(yǎng)化數(shù)學模擬的研究[D];河海大學;2002年
3 任丹鳳;中小學教科書編制設計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4 崔曉娟;轉型期俄羅斯青年價值觀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5 梁紅京;區(qū)分性教師評價制度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鄭太年;學校學習中知識意義的缺失與回復[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孟祥紅;工業(yè)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測度理論與實踐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8 李孝猛;社會變遷與制度建構[D];華東政法學院;2004年
9 羅可;數(shù)據(jù)庫中數(shù)據(jù)挖掘理論方法及應用研究[D];湖南大學;2005年
10 王濱;七種中醫(yī)脈診教學模型的建立與評價[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賈燕兵;遺傳算法在給水管網(wǎng)優(yōu)化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00年
2 王清斌;水路運輸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0年
3 王吉東;綜合運輸系統(tǒng)結構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0年
4 陳帥云;公司業(yè)績評價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0年
5 李曉燕;農(nóng)業(yè)強省評價指標體系及應用研究[D];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00年
6 張群;公共建筑內(nèi)部集散空間設計與行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1年
7 裴峰;論轉型期我國的政府權威[D];鄭州大學;2001年
8 范改榮;關于構建中小學學生評價標準的思考[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9 高英明;數(shù)據(jù)挖掘與知識發(fā)現(xiàn)(DMKD)及其應用的研究[D];華北電力(北京)大學;2002年
10 朱紅;基于人才認知的數(shù)據(jù)挖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1130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2113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