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變革:從理性-結(jié)構(gòu)范式到戰(zhàn)略-系統(tǒng)范式
本文選題:教育變革 + 理性-結(jié)構(gòu)范式 ; 參考:《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11期
【摘要】:本文首先闡述教育變革實行范式轉(zhuǎn)移的必要性,接著對構(gòu)成我們現(xiàn)今大多數(shù)變革努力之基礎(chǔ)的理性-結(jié)構(gòu)范式存在的缺失進行剖析,最后就教育變革所需要的戰(zhàn)略-系統(tǒng)范式,從環(huán)境和組織、規(guī)劃和革新、焦點和實施幾個方面,揭示其所具有的意涵。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implementing paradigm shift in educational change, then analyzes the absence of rational and structural paradigm, which is the basis of most of our transformation efforts, and finally analyzes the strategic and systematic paradigm needed for educational change. The implications of environment and organization, planning and innovation, focus and implementation are revealed.
【作者單位】: 浙江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分類號】:G40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鳳寧,張瓊;中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阻抗因素研究[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2 黎瓊鋒;王坤慶;;引導選擇:讓教學成為豐富的價值世界[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04期
3 唐麗芳,馬云鵬;新課程實施情況調(diào)查:問題與障礙[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年07期
4 蔡春;易凌云;;教育是什么——兼論教育學的責任倫理立場[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年09期
5 柯森;學校內(nèi)部教育環(huán)境建設(shè)論要[J];當代教育論壇;2004年01期
6 孫陽春;課程實施:非線性發(fā)展的過程[J];教育評論;2002年02期
7 談宇賢;;校本研究實踐中的學校管理策略[J];當代教育科學;2005年23期
8 周志平;;在學校變革過程中尋找變革的力量[J];當代教育科學;2006年20期
9 軒書科,劉文賢;新課改背景下中學物理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轉(zhuǎn)變[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10 蘇鴻;;走向“復雜”范式的校本行動研究[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6年11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唐麗芳;課程改革中的學校文化[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2 李醒東;事件·場景·交往[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劉徽;教學機智:成就智慧型課堂的即興品質(zhì)[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李祖祥;控制與教化[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5 代建軍;論我國當前中小學課程運作機制的轉(zhuǎn)變[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6 黃黎明;知識教學的文化哲學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迎春;教育習俗視野下對課程改革的反思[D];浙江師范大學;2004年
2 沈晨曦;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強化班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基于《大學物理學》課程[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3 段旭;中學教師對新課程改革阻抗及其消解[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4 段江飛;我國大學社會服務(wù)職能的歷史考察與分析[D];清華大學;2005年
5 李青;適應(yīng)新課程改革的學校文化建設(shè)[D];河北師范大學;2005年
6 王子軼;大美育觀背景下的教師美育能力初探[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7 董小平;教師參與學校課程領(lǐng)導:基礎(chǔ)、問題與策略[D];西南大學;2007年
8 于動;課程改革進程中的教師阻抗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9 陳科頻;論教師文化的重建[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10 陳勝兵;課程改革屬性及兩種典型運行機制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武升;;論教育變革中教育科研的使命[J];中國高等教育;2011年07期
2 祝智庭;賀斌;;解析美國《國家教育技術(shù)規(guī)劃2010》[J];中國電化教育;2011年06期
3 鄭旭東;余青蘭;嚴莉;;賽博學習:學習科學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新戰(zhàn)略支點[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4 蔡春;;回到教育的原點辦教育[J];北京教育(普教);2011年06期
5 丹林;;循序漸進:有效教師培訓的必然要求[J];中國教師;2011年11期
6 王建軍;;教師作為研究性變革實踐者[J];基礎(chǔ)教育;2006年03期
7 岳欣云;董宏建;;“研究性變革實踐”:教師發(fā)展的新思路[J];教書育人;2011年22期
8 ;共筑教育云平臺 創(chuàng)建教學新模式 中央電化教育館“教育信息化技術(shù)發(fā)展研討會”在西安召開[J];中國電化教育;2011年06期
9 戴少剛;;教育改革背景下的教育史研究——安徽教育學會教育史分會第十一屆學術(shù)年會綜述[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10 陸玉芹;;1901年-1921年中國近代教育的嬗變[J];東北史地;2011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孫啟林;周世厚;;東北亞的教育變革與文化傳統(tǒng)論綱——對中國、日本和韓國19世紀中葉以來教育變革歷程的分析[A];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十一輯)——中國朝鮮史研究會會刊[C];2009年
2 楊小微;;美日教育本土化變革的比較及其對中國的啟示[A];人文社會科學與當代中國——上海市社會科學界2003年度學術(shù)年會文集[C];2003年
3 李桂英;陳丹萍;王立新;;合作學習對中學生心理因素促進效應(yīng)的研究[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7年
4 季蘋;;西方新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述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劉惠林;;關(guān)于教育制度創(chuàng)新與變革問題研究的回顧與展望[A];2004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二)[C];2004年
6 劉惠林;;關(guān)于教育制度創(chuàng)新與變革問題研究的回顧與展望[A];2004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二)[C];2004年
7 俞驚鴻;;聚焦研修深化管理實現(xiàn)區(qū)域科技總輔導員的專業(yè)成長[A];創(chuàng)新在這里奠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輔導員論文匯編[C];2006年
8 劉正偉;;論江蘇教育近代化[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4)——中國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9 鄧明言;;貝林的新教育史學觀[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教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研究[C];2009年
10 劉黎明;;試論斯賓塞的興趣教育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教育學部副部長 黃榮懷;信息化助力教育變革: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N];中國教育報;2010年
2 王常海 郁風華 本報記者 王詠梅;方正教育變革三記[N];黑龍江日報;2004年
3 張新艷;網(wǎng)絡(luò)教育引發(fā)教育變革[N];中國航空報;2000年
4 王琪;真正的教育變革是一個旅程[N];中國教育報;2006年
5 本報記者 秦羽 整理;信息化,教育變革的“催化劑”[N];寧波日報;2010年
6 全國政協(xié)常委、北京市第四中學校長 劉長銘;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是一場深刻的教育變革[N];中國教育報;2010年
7 雅文;網(wǎng)絡(luò)學習:信息時代的教育變革[N];金融時報;2003年
8 記者 劉剛 余敬中;從科舉試題看教育變革[N];新華每日電訊;2000年
9 本報記者 侯曉軒;數(shù)字化校園引發(fā)教育變革[N];計算機世界;2004年
10 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博士生 邵興江邋編譯;為學!八山墶睅砑~約市基礎(chǔ)教育變革[N];中國教育報;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慶如;變革與傳承:近代山東鄉(xiāng)村教育研究(1901-1937)[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2 郭長江;中國近現(xiàn)代科學教育變革的文化反思[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胡宗仁;變遷社會中的晚清教育[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4 張斌賢;社會轉(zhuǎn)型與教育變革[D];北京師范大學;1995年
5 韓登亮;基礎(chǔ)教育學校變革機制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6 張平;學校變革視野下校長領(lǐng)導力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朱麗;教育改革代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王健;教學實踐理性及其合理化[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9 寧彥鋒;教育變革中的教科書建構(gòu)[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10 王小丁;中美教育關(guān)系研究(1840-1927)[D];河北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瑾瑾;教育變革的意義探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2年
2 馬順林;初任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張雷亮;全國教育會聯(lián)合會對1915-1927年教育變革影響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龔金丹;教育變革過程中教師反思能力成長狀態(tài)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5 劉娟娟;教師阻抗變革的原因及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王文林;農(nóng)村城鎮(zhèn)化與學校教育服務(wù)功能的拓展[D];蘇州大學;2008年
7 呂曉平;后進生的譜系—影響我國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8 王靜;科學知識轉(zhuǎn)型視野中的科學教育變革[D];湖南大學;2007年
9 張雪;教師抗拒課程改革的文化解釋[D];浙江師范大學;2009年
10 戰(zhàn)文彬;從教育變革看教育技術(shù)的發(fā)展與變遷[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9465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1946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