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會:美國教育發(fā)展的促進力量
本文選題:基金會 + 美國教育。 參考:《世界教育信息》2007年09期
【摘要】:基金會作為一種慈善機構,在美國的整個教育進程中發(fā)揮著巨大作用,它關注并資助從K-12教育到大學教育和教育研究的各個方面,從100多年前成立到現(xiàn)在,對美國的教育作出了特殊的貢獻。
[Abstract]:The Foundation, as a charity, plays a huge role in the entire education process in the United States, focusing on and funding aspects of everything from K-12 education to university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from its inception more than 100 years ago to the present. He made a special contribution to American education.
【作者單位】: 福建師范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
【分類號】:G571.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澤鵬;美國教育中的低下階層[J];課程.教材.教法;1987年09期
2 黃海剛;;沖擊與回應:經(jīng)濟危機中的美國高等教育[J];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03期
3 田敬誠;;美國加拿大學術評價與通識教育的考察報告[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4 薛國鳳;;美國課程政策的影響機構及作用方式研究[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9年02期
5 ;“春蕾橋”資助女童檔案[J];家庭生活指南;2009年09期
6 ;李嘉誠基金會捐助四川災后教育[J];社會工作上半月(實務);2009年04期
7 劉永權;;饑荒中的盛宴——解析美國經(jīng)濟刺激計劃對教育的資助[J];教育科學研究;2009年06期
8 金輝;美國教育見聞[J];安徽教育;1986年06期
9 張詩亞;;有針對性的比較[J];讀書;1992年10期
10 王長純;;當代美國教育歷史主義論初探[J];外國教育研究;1993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桑麻獎教金獲獎代表武海良[A];香港桑麻基金會優(yōu)秀論文獎論文集[C];2007年
2 ;天津工業(yè)大學張宏偉校長致詞[A];香港桑麻基金會優(yōu)秀論文獎論文集[C];2007年
3 ;編后[A];聞一多研究集刊(紀念聞一多誕辰100周年)[C];2004年
4 楊振寧;;張勁夫先生與我[A];張勁夫與引進國外智力[C];2007年
5 ;中國陶行知研究基金會“七五”(1986—1990)時期工作規(guī)劃[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年會會刊[C];1987年
6 曹春梅;;張錫鈞基金會第八屆全國青年優(yōu)秀生理學論文評選獲獎者體會摘選 我生命中的重要歷程[A];中國生理學會論文匯編2004年第一期[C];2004年
7 濮洪九;;建立煤礦塵肺病患者救助機制[A];構建新型煤炭工業(yè)體系文集[C];2007年
8 駱正愉;;張勁夫與楊振寧談中美人才交流[A];張勁夫與引進國外智力[C];2007年
9 聞立雕;;特殊的叔侄情——懷黎智兄兼賀聞一多基金會成立10周年[A];聞一多研究集刊(紀念聞一多誕辰100周年)[C];2004年
10 陳如平;;美國“教育管理合作計劃”的回顧與反思[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美國教育體制一覽[N];中國成人教育信息報;2001年
2 趙中建;布什政府公布美國教育改革藍圖[N];中國教育報;2001年
3 南洋發(fā)展集團總裁 王偉;透視美國教育產(chǎn)業(yè)[N];中國教育報;2001年
4 張繭;73名美國中小學校長訪湘[N];湖南日報;2007年
5 孫紅梅 席衛(wèi)群 葛開珍;美國教育享受稅收優(yōu)惠[N];中國稅務報;2001年
6 小何;美國教育質量下滑[N];中國質量報;2001年
7 本報駐美國記者 劉愛成;一個中國小學生眼中的美國教育[N];人民日報;2003年
8 畢目魚;直面美國教育[N];中華讀書報;2001年
9 王爽 整理;我眼中的美國教育[N];工人日報;2002年
10 王周/編譯;2004美國教育出版尋求脫困[N];中國圖書商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侯威;要素主義教育理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2 潘康明;美國遠程高等教育質量認證制度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3 王培秩;中國臺灣地區(qū)法律扶助制度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4 段素菊;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美國公共基礎教育改革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4年
5 楊柳;從隔離到全納[D];西南大學;2009年
6 張立新;美國教育技術發(fā)展史研究[D];河北大學;2002年
7 李韜;美國的慈善基金會與美國政治[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呂曉梅;會計信息披露管制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04年
9 宮淑紅;美國教育技術學的歷史與范式演變[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10 劉寶岐;耶魯大學人文教育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范一;試論中國基金會的企業(yè)化運作[D];東北大學;2005年
2 鄧敏;非政府組織的運行機制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3 朱強;體育慈善理論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4 楊湘峰;我國基金會的公開責任與項目責任的保障機制分析[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5 包欣;基金會財產(chǎn)制度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6 唐君;安德魯·卡內基的慈善之路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7 趙一鳴;非營利組織的網(wǎng)絡營銷[D];湖南大學;2008年
8 郗利選;美國高等教育捐贈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9 陶媛媛;上海市愛心幫教基金會個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
10 袁杏娟;基金會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8487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1848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