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育觀察二題
本文選題:獎學金制度 + 哈佛大學 ; 參考:《基礎教育》2007年07期
【摘要】:正美國"窮人"也上得起哈佛人們說到哈佛大學,難免要提及哈佛大學學費的昂貴。其實,說哈佛大學學費貴,那是"嚇唬"有錢人的。美國著名的私立學校都設有貧寒獎學金,一般中產(chǎn)階級的中下層家庭都能得到非常豐厚的資助。無論是美國學生還是中國學生,被錄取的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大部分都能拿到全額獎學金。所以說,哈佛大學是"富人可能上不起,窮人都上得起的學校"。
[Abstract]:The poor in the United States can afford to go to Harvard. When people talk about Harvard, it is inevitable to mention the high cost of Harvard tuition. As a matter of fact, it is a bluff to say that Harvard University tuition is expensive. Famous private school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ve poor scholarships, and middle-middle-class families receive very generous financial aid. Most students from low-income families receive full scholarships for both American and Chinese students. So Harvard is a school that the rich may not be able to afford and the poor can afford.
【分類號】:G571.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榮鐸;文化積淀與教育資助制度(英文)[J];三明高等?茖W校學報;2001年01期
2 周誼;從“明星”教師說開去[J];上海教育;2005年13期
3 東甫;清代書院經(jīng)費與獎學金制度[J];閱讀與寫作;2000年12期
4 徐潔;有感于“遙遠的掌聲”[J];教育文匯;2005年11期
5 陳延峰;“劉亦婷現(xiàn)象”給我們的啟示與思考[J];山東教育;2000年08期
6 沈致隆;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藝術(shù)教育一瞥[J];教學與教材研究;1999年01期
7 耿銀平;;學學哈佛的教育公民責任[J];江西教育;2007年21期
8 薛涌;;“哈佛女孩”可以休矣[J];基礎教育;2006年06期
9 張加;課程的“超市”[J];當代教育論壇;2005年17期
10 松濤;肖帆;;美國最牛學校求學記[J];職業(yè);2011年07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8條
1 徐全良;;教師的期望對學生心理的影響[A];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題中期研究報告論文集[C];2004年
2 成思危;;兩翼齊飛 中國的教育才能真正發(fā)展[A];科學發(fā)展 和諧社會 職教創(chuàng)新——中國職業(yè)技術(shù)教育學會2005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趙亞男;鄭日昌;潘子彥;;中學生情商問卷的編制及結(jié)果分析[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4 魏曼華;;國外私立學校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歷史回顧與若干思考[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劉升禮;;悅納[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四)[C];2009年
6 李丹;;淺析激勵模式在學校管理中的作用[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7 林建華;;弗蘭克的理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指導的意義[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8 Myron L.Belfer;;兒童青少年精神衛(wèi)生國際觀[A];第四屆泛亞太地區(qū)心理衛(wèi)生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潘多拉;想起了哈佛大學“殺富濟貧”[N];金華日報;2006年
2 謝冬蘭;沒有成長煩惱的“男孩樂園”[N];中國社會報;2008年
3 肖一;心理學教育:讓學生觸摸幸福[N];光明日報;2007年
4 亞夫;哈皮清皮與北皮[N];上海證券報;2011年
5 本報記者 劉泉 徐蕾;華人校長說教育[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
6 新華社;能不能不花錢不考試上哈佛?能[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7 吳越;教師的幸福[N];天津教育報;2011年
8 李玲玲;美國名校向貧困學生敞開大門[N];中國社會報;2007年
9 丁棟虹;誰“謀殺”了中國教育?[N];上海證券報;2007年
10 本版編輯 時曉玲 曹紅旗 劉培正 孫桂芳 周建維 韓光!垏A;在教育的最“本質(zhì)”處思考[N];中國教育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呂旭峰;我國教育捐贈問題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薩日娜;民族中學牧區(qū)高中生的情商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對策探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8年
2 劉海梅;留學生與民國時期科學價值觀的發(fā)展[D];山西大學;2008年
3 彭愛波;查爾斯·埃利奧特教育思想透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陳笑笑;白璧德新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9年
5 劉玲玲;民國時期教授的生活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6 任初明;我國大學生資助制度探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7 朱莉;多元智能評價方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8 程潔如;通識教育的理念和功能詮釋[D];暨南大學;2010年
9 楊瑩;中美大學通識教育課程改革比較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10 胡二猛;白璧德新人文主義教育思想之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7824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1782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