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問題分析與對策
本文選題:青年教師 切入點:課堂教學 出處:《教學研究》2007年02期
【摘要】:高校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呈現(xiàn)的種種問題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與人才培養(yǎng)質量,這其中有政策導向問題,也有制度保障問題。為此,應構建科學的教育觀,從制度層面設立系列促教保障,從而使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得到切實提高。
[Abstract]:The problems in classroom teaching of young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among which there are the problems of policy guidance and system guarantee. Therefore, a scientific education view should be construct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young teachers, a series of guarantee should be set up from the system level.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分類號】:G64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張紅;高校教師課程角色轉換的尷尬與深思[J];高等理科教育;2005年05期
2 譚月娥;建構主義視野中的課堂教學[J];教學研究;2005年02期
3 高文;建構主義學習的特征[J];外國教育資料;1999年01期
4 李群;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高校教育教學改革[J];河南職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業(yè)教育版);2003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穎;;交往實踐視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2年02期
2 陳虹;;西方現(xiàn)代童話中的成長儀式原型及文化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3 唐勇,朱長華;學校教育資源分配探討[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4 韓傳信;;農(nóng)村中小學教師德育素養(yǎng)提升途徑的探討[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5 楊鳳仙;;關于校本教研建設的思考[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6 胡靖;;馬克思主義視閾中的學校德育觀轉向[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7 周桂英,戴林;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作用探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8 周志剛;孟娜;;對話教學現(xiàn)實問題透視[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9 張錦智;張春秀;;大學生道德人格塑造的主體間性視角分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10 徐在中;;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進行道德教育的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崔立宏;;談高校創(chuàng)新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A];創(chuàng)新沈陽文集(B)[C];2009年
2 崔立宏;;談高校創(chuàng)新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A];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chǎn)業(yè)發(fā)展(B卷)——第七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暨渾南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發(fā)展論壇文集[C];2010年
3 劉法虎;;美國兩大高校分類研究的經(jīng)驗與借鑒[A];2009年首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王春燕;;打造中國人自己的幼兒園課程——以陳鶴琴為代表的幼兒園課程變革為例[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5 李長偉;韓鐘文;;淺論康德的實踐教育學[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6 汪思鋒;;試析雅斯貝爾斯的師生生存交往理論[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7 檀慧玲;;赫胥黎在近代科學教育普及和發(fā)展中的作用[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鄒明;;利用網(wǎng)絡學習英語[A];跨入新世紀——電子信息類專業(yè)教學改革之路[C];2005年
9 楊子圣;;淺議課改中的建構主義教學模式[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10 張宏圖;;關于教育技術的哲學思考[A];教育技術應用與整合研究論文[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向海英;學前教育課程創(chuàng)生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孫峰;當代中國德育價值觀的變革[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穎;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價值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4 崔學榮;主體間性視野中的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教育[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朱德友;高校教師激勵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6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7 劉吉林;權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評估合法性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孫余余;人的虛擬生存與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楊道麟;美學視野下的語文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段鵬;開放的藝術及其教育[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超;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情況的調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何淼;中學生反思性數(shù)學學習現(xiàn)狀調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盧楠;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機制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馮秋珍;教師課堂教學行為與教學智慧的相關性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任利娟;一位市級骨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敘事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趙曉楠;中學生責任意識教育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7 畢紅軼;新課程視域下的思想品德課生命觀教育[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8 王慧秋;初中自主作文教學法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陳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存在經(jīng)驗的缺位與對策[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10 韓路;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民辦高職院校戰(zhàn)略定位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丁邦平;建構主義與面向21世紀的科學教育改革[J];比較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2 陳琦,張建偉;建構主義學習觀要義評析[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8年01期
3 潘洪建;知識本質:內在、開放、動態(tài)——新知識觀的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年02期
4 程介明;從外面看進來[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1年02期
5 楊明全;;教師的課程角色:一個倍受關注的課程話題[J];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01期
6 袁維新;試論基于建構主義的科學教育理念[J];外國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7 薛國鳳;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實踐影響及效果分析[J];外國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余德華;;高校青年教師崗前教育培訓規(guī)范化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7年10期
2 陳國權;肖書源;;針對青年教師隊伍現(xiàn)狀,進行分層次培養(yǎng)[J];黑龍江高教研究;1991年02期
3 黃道蓮;;抓好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J];江蘇高教;1992年06期
4 劉劍虹;張鳴鐸;;當今高校青年教師正常成長狀態(tài)及其導向措施[J];教師教育研究;1993年06期
5 顧穎;高校青年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及優(yōu)化的途徑[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8年06期
6 崔瑞蘭;高校青年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基本途徑和方法[J];山東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3期
7 李松;淺論高校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2年04期
8 魏秋芬,關翔宇,孫寶清;怎樣提高青年教師的整體素質[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5年13期
9 寶海榮;重視青年教師隊伍的穩(wěn)定問[J];中國高教研究;1990年01期
10 吉強;;青年師資建設:矛盾與對策[J];江蘇高教;199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宋秀林;;論地方高校青年教師發(fā)展[A];第二屆全國農(nóng)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雷三容;;提高高校青年教師教學水平的思考[A];科學發(fā)展觀與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陸永勝;;高校青年教師和大學生宗教信仰問題研究——以貴州省高校為例[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熊智文;段先云;;學術交流對高校青年教師成長的作用與對策研究[A];學術交流質量與科技研發(fā)創(chuàng)新——中國科協(xié)第三屆學術交流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8年
5 佟麗君;;普通高校青年教師成就動機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6 熊智文;段先云;;學術交流對高校青年教師成長的作用與對策研究[A];學術交流質量與科技研發(fā)創(chuàng)新——中國科協(xié)第三屆學術交流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8年
7 朱志梅;吳遠;;高校青年教師心理壓力及應對方式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8 沈建新;王海燕;曾英明;莊楚香;;信息技術是加強高校青年教師培養(yǎng)的有力手段[A];中國生理學會第七屆全國生理學教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張原 通訊員 齊崴 李錦成;民進天津市委呼吁關注高校青年教師生存狀況[N];人民政協(xié)報;2010年
2 記者 程墨;湖北啟動高校青年教師服務企業(yè)“千人計劃”[N];中國教育報;2011年
3 全國政協(xié)委員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 程天權;高校青年教師住房問題亟待關注[N];人民政協(xié)報;2010年
4 記者 呂諾;我國每年將選派5000名高校青年教師出國深造[N];光明日報;2005年
5 王雪引;強化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 [N];甘肅日報;2002年
6 記者 董洪亮;高校青年教師獎頒發(fā)[N];人民日報;2001年
7 記者 王嬌萍;“我們就歡迎工會舉辦這樣的活動”[N];工人日報;2011年
8 教育部部長 陳至立;在教育部第二屆“高校青年教師獎”頒獎大會上的講話[N];中國教育報;2001年
9 記者 董洪亮;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獎勵高校青年教師[N];人民日報;2000年
10 本報記者 繆志聰 錢誠;省政協(xié)十屆四次會議聯(lián)組會上委員們熱議教育[N];江蘇教育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吳慶華;地方高校青年教師發(fā)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2 趙惠君;“校園內的公共服務”:高校教師崗前培訓改革與發(fā)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姚麗華;高校青年教師激勵機制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2 習恒珍;高校青年教師培養(yǎng)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3 覃麗;高校青年教師激勵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4 胡孟杰;高校青年教師職業(yè)韌性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1年
5 王超;駐保高校青年教師專業(yè)成長現(xiàn)狀及需求研究[D];河北大學;2014年
6 馬秀敏;高校青年教師職業(yè)幸福感的調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馬國澤;高校青年教師人際和諧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8 周芳蘭;地方高校青年教師歸屬感的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2年
9 楊潔;高校青年教師組織公平感及其效應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10 謝正發(fā);論對高校青年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教育[D];中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6756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1675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