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了“溫嶺制造”的品牌
本文選題:啟蒙教育 切入點:基礎教育 出處:《上海教育科研》2007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新年伊始,溫嶺教育傳來兩件值得令人關注的事:浙江省第五屆教育科學優(yōu)秀研究成果評比中,溫嶺獲獎的數(shù)量和質量再次榮登全省縣(市、區(qū))榜首,其中7項基礎教育一等獎中溫嶺獲得2項,創(chuàng)一個縣(市、區(qū))獲2項一等獎的省記錄;中國
[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year, there are two things to pay attention to in Wenling Education: in the evaluation of outstanding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the 5th session of educational science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Wen Ling winning prizes again topped the list of counties (cities, districts) throughout the province. Wenling won 2 of the 7 first prize in basic education, setting a provincial record of 2 first prize in a county (city and district); China
【分類號】:G52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睿;;2010地平線報告基礎教育版:越來越多的教和學發(fā)生在教室之外[J];上海教育;2011年Z2期
2 劉賀鳥;;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應然取向[J];成功(教育);2011年07期
3 許延功;;用系統(tǒng)論觀點看我國基礎教育信息化工作[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年06期
4 張侃;;論多維教育公平視角下的基礎教育差異化均衡發(fā)展[J];中國電力教育;2011年20期
5 姜杰;金俊峰;;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勢在必行[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6 耿兆輝;朱云艷;侯翠環(huán);;約翰·霍爾特家庭學校教育思想新探[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年07期
7 張虹;王薔;;課程改革有效實施的因素分析——對五個特殊疑問詞的探討[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8 同勤學;李燦榮;;西安市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問題與對策[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11年05期
9 王娜娜;;淺談網(wǎng)絡游戲與傳統(tǒng)基礎教育的結合[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年05期
10 邢秀茶;陳新巧;苗培周;;高校教師教育與基礎教育合作問題探索[J];石家莊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宏杰;;實施素質教育 促進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協(xié)調發(fā)展[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江蘇卷)[C];2010年
2 蔡其勇;;中英國家課程標準比較研究[A];第五屆全國科學教育專業(yè)與學科建設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靳萬勛;;積極探索基礎教育協(xié)調發(fā)展之路[A];科學發(fā)展與社會責任(A卷)——第五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文集[C];2008年
4 徐暉;;擴充優(yōu)化教育資源 壯大中心城區(qū)基礎教育[A];宜春市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張素蓉;;地震災區(qū)基礎教育個人直接成本的實證研究——以北川縣為例[A];2010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寧濱;;建立教育信息化課題[A];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文集7:教育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C];2007年
7 李姍姍;;中等衛(wèi)生學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問卷調查與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向蓓莉;;甘地教育思想述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吳洪成;;漢代“書館”教材探微[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10 王珠珠;劉雍潛;黃榮懷;趙國棟;李龍;;《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狀況的調查研究》報告[A];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新模式研究[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孔韋忠;基礎教育:選擇均衡[N];太原日報;2005年
2 記者 曲唐;基礎教育學校將享受更多“陽光”[N];威海日報;2009年
3 記者 張寶敏;天津打造基礎教育領軍人才[N];中國教育報;2009年
4 市委黨校副教授 馮永洪;主婦帶薪有助孩子啟蒙教育[N];東莞日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高賽;“新鄉(xiāng)村行動”關注貧困地區(qū)基礎教育[N];光明日報;2009年
6 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yè)大學航天學院教授,曾任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校長 黃文虎;關于改革基礎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的一點思考[N];光明日報;2009年
7 耿聯(lián);海峽兩岸基礎教育論壇在寧開幕[N];新華日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李月寧 蔣廷玉 實習記者 葛靈丹;讓十五年優(yōu)質基礎教育普惠孩子[N];新華日報;2010年
9 記者 趙嬋莉;永寧縣基礎教育跨越式課題促教學轉變[N];華興時報;2010年
10 宋立寶;民盟研討基礎教育工作[N];團結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登亮;基礎教育學校變革機制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2 桂紹貞;臺灣基礎教育質量保障管理策略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娜仁高娃;向“場”而生[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陳登福;中國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5 王欣雙;中國教育供給的公平與效率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1年
6 黃凱玫(Cadelia Lane Ambrose);圣盧西亞的學校教育改革[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7 高艷賀;發(fā)展中國家教育發(fā)展模式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屠莉婭;課程改革政策過程:概念化、審議、實施與評價——國際經(jīng)驗與本土案例[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朱超華;教師核心能力發(fā)展與教師管理模式變革的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6年
10 趙虹元;基礎教育教師課程權力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山玲;基礎教育信息化政策與法規(guī)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王殿青;中國民辦教師轉正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3 羅豫元;當代美國雙語教育政策發(fā)展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4 黃國寶;試論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5 危義斌;基礎教育信息化區(qū)域性整體推進模式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6 張鳳青;基于學生生命成長的課堂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楊學武;我國城鄉(xiāng)基礎教育均衡化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8 張e,
本文編號:16208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1620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