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qū)恢復青少年德育課程的思考
本文關鍵詞:臺灣地區(qū)恢復青少年德育課程的思考 出處:《當代青年研究》2007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臺灣地區(qū)教育局長會議通過《推動品德教育》案,臺灣青少年品格與道德教育終止三年后恢復,這是改善青少年思想狀況,提高公民道德水準的明智之舉。
[Abstract]:The Taiwan Regional Conference of Directors of Education approved the "Promotion of moral Education" case, which was restored three years after the termination of character and moral education among young people in Taiwan. This is a wise move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situation of young people and raise the moral standards of citizens.
【作者單位】:
【分類號】:G527;G410
【正文快照】: 一、臺灣地區(qū)恢復青少年德育課的情況全臺灣地區(qū)教育局長會議2006年8月25日在屏東海洋生物博物館舉行。“教育部”訓育委員會提案,全臺各中小學應將中心德目與行為準則納入相關學習領域、彈性學習節(jié)數中實施,并納入課程規(guī)劃,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與人際互動中實踐良好品德。經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陳延斌;史經偉;;德育良性互動:未成年人道德建設的新路徑[J];道德與文明;2005年06期
2 李會松;葛春;;道德教育榜樣觀的反思與重構[J];教育科學研究;2006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石磊;;加強思想教育的必要性討論[J];才智;2012年14期
2 焦銘;;中職院校學生德育教育現狀及方法探討[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2年09期
3 李國昌;;基于學長資源的大學生典型教育探索[J];湖北社會科學;2011年11期
4 王麗佳;;教育中的榜樣:倫理的視角[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9年03期
5 謝紅燕;李峻薇;李發(fā)生;;淺談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德育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J];法制與社會;2008年02期
6 孫振娟;;青少年道德信仰缺失的成因及對策[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年17期
7 王羲;;改進職校生品德教育的對策選擇[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年14期
8 肖浩宇;;榜樣教育何以可能:基于社會學習理論視角[J];中國德育;2012年19期
9 孟微;;論加強思想教育的必要性[J];考試周刊;2012年32期
10 韓林;;淺談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學生德育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王俏華;論我國榜樣教育中的道德問題[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明師;1949-1978:共和國英模人物群體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3 孫彤;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視域中的個人品德建設[D];天津師范大學;2010年
4 袁文斌;當代中國榜樣教育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任桓熠;論增強榜樣教育的有效性[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2 于桂花;民辦高校德育教育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3 溫寒;建國以后軍人道德榜樣的演變[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4 周宇;社會轉型時期個人品德建設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1年
5 封莎;當代大學生榮辱觀教育研究[D];延邊大學;2007年
6 趙婧;當代未成年人價值觀的演變與教育策略[D];安徽師范大學;2007年
7 霍麗娟;“問題學生”的成因與道德教育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8 簡爽;網絡對中職學校德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9 朱曉芳;新疆高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現狀與對策分析[D];新疆大學;2009年
10 褚慧;榜樣教育有效性問題研究[D];長安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史守中;淺析影響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主要因素[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4年06期
2 白明亮,姚敏;幽暗意識與榜樣教育——一種道德教育的反思[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屠富強;臺灣第四代風景郵戳問世[J];集郵博覽;2003年04期
2 夏天陽;臺灣地區(qū)資助私立大學的若干措施[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3 劉鋼;江昭青;;臺灣地區(qū)前幾任“教育部長”談教改之路[J];世界教育信息;2002年06期
4 章鵬遠;;臺灣地區(qū)小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評量[J];小學教學研究;2003年06期
5 袁琳君;臺灣地區(qū)與大陸地區(qū)法定夫妻財產制比較研究[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6 于源,鄭啟五;臺灣地區(qū)失業(yè)人口特征分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7 金誠;;臺灣地區(qū)大學院校評鑒及其新趨向[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05年03期
8 王平;;我所見到的臺灣地區(qū)民辦教育[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6年02期
9 李學文;;20世紀90年代臺灣地區(qū)的教育改革[J];新視野;2006年02期
10 柴榮;;試論臺灣地區(qū)存款保險法律制度[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寧元;韓曉濱;;臺灣地區(qū)膳食調查[A];第一屆婦幼營養(yǎng)學術研討會資料匯編[C];1989年
2 吳功強;黃河;來曉瑜;譚亞敏;羅依;施繼敏;朱發(fā)明;章偉;王煒;;華東地區(qū)與臺灣地區(qū)人群中KIR基因型和單倍型分布情況[A];中國科協(xié)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2008血液腫瘤論壇會議會編[C];2008年
3 符啟林;姚飛;;兩岸保險交流法律問題探討[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六)[C];2007年
4 肖林榕;;臺灣地區(qū)強化中醫(yī)醫(yī)療品質的路徑[A];閩臺中醫(yī)藥文化研究論文集下冊(1995~2007)[C];2007年
5 葉海濤;;臺灣地區(qū)醫(yī)院評鑒工作[A];閩臺中醫(yī)藥文化研究論文集上冊(1988~1994)[C];2007年
6 肖林榕;;清代臺灣醫(yī)林人物[A];閩臺中醫(yī)藥文化研究論文集上冊(1988~1994)[C];2007年
7 林丹紅;;臺灣地區(qū)癌癥研究進展[A];閩臺中醫(yī)藥文化研究論文集上冊(1988~1994)[C];2007年
8 李錦育;;臺灣地區(qū)水文頻率分析研究[A];21世紀中國水文科學研究的新問題新技術和新方法——中國地理學會水文專業(yè)委員會第七次全國水文學術會議文集[C];1999年
9 徐耀賜;李一圣;;臺灣地區(qū)橋梁工程技術發(fā)展所面臨之問題與展望[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及結構工程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上冊)[C];1996年
10 蔡文燦;;海峽兩岸水污染防治法比較分析[A];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與水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法律問題研究——2008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王如晨;張汝京:大愛之心[N];第一財經日報;2006年
2 記者 俞安;2006撫順“臺灣周” 昨日開幕[N];撫順日報;2006年
3 記者 祁正華邋通訊員 黃家峰 陳多;首批近10噸臺灣水果蔬菜抵榕[N];福州日報;2007年
4 李志石 通訊員 孫群;上?诎杜_灣水果入境種類多[N];國際商報;2006年
5 江寶章 楊曉翔;10種臺灣水果再入大陸參展[N];人民日報;2006年
6 徐冰川 資深軍事評論員;臺軍瞄準春節(jié)包機為哪般[N];世界報;2006年
7 本報專稿 薛雨聞;臺政壇大佬啟動“倒扁運動”[N];世界報;2006年
8 厲秀昀;符合條件的臺灣居民可以參加大陸醫(yī)師資格考試[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7年
9 袁飛;臺灣股市崩盤警示:新臺幣升值40%后上演大悲劇[N];第一財經日報;2007年
10 葉海蓉;外資狂掃臺股 2708億新臺幣天量成交[N];21世紀經濟報道;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健民;中國臺灣地區(qū)刑事訴訟制度之變革與前瞻[D];四川大學;2003年
2 郭中軍;臺灣民主轉型中的民粹主義[D];復旦大學;2006年
3 王萃強;中國大陸與臺灣開放式基金運作績效比較研究[D];同濟大學;2005年
4 孫永強;塔里木河中下游植被受損動因及其恢復重建對策[D];新疆農業(yè)大學;2005年
5 施建邦;臺灣《傷寒論》近五十年研究述要[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6 申國珍;大熊貓棲息地恢復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2年
7 劉朝露;濟陽坳陷中生代原型盆地恢復與油氣成藏條件分析[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2006年
8 李豫閩;閩南與臺灣地區(qū)民間工藝調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9 胡忠軍;陜西鳳縣紫柏山自然保護區(qū)林麝種群恢復生態(tài)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高英志;冷蒿和糙隱子草的競爭策略對冷蒿退化草原恢復過程的影響[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永加;強震前態(tài)矢量異常特征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2006年
2 徐克飛;臺灣政治認同的變遷[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3 賈豐奇;臺灣地區(qū)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商業(yè)模式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4 宗仁文;兩岸金融監(jiān)管制度之比較及其借鑒意義[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5 陳毅嘉;臺灣地區(qū)中山公園研究[D];天津大學;2008年
6 高郁凱;臺灣刑事訴訟法之改革評析兼論予大陸刑事訴訟法修法之借鑒意義[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7 郭心琦;臺灣地區(qū)失眠癥的癥狀與證候特證的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8 謝易達;論我國臺灣地區(qū)侵害生命權之損害賠償[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9 王敏;大陸高中生赴臺求學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南京大學;2012年
10 林和森;經濟因素對勞動力參與率的影響[D];廈門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4197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ktjx/1419739.html